庄子

道德经之物理篇

发布时间:2025/4/6 10:46:49   点击数:

《道德经》中讲:大制不割。大道淳朴浑然天成,大制作不会分割割裂,鬼斧神工,天衣无缝。但是西方的二元对立、非黑即白的思维,把物理和心理分割开来研究,主观和客观分割开来研究,出发点就错了。因此物理学被封印在大道之中长达百年,无法实现大统一。物理学如同被分割成七块七巧板一样,需要形而上虚空的背景板,方能实现统一。物理和心理互为阴阳,为一对玄,为天门、众妙之门。

《庄子·秋水》中讲: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从细致观察的视角去看大的事物,如同从细小分科的科学,量子理论不断分化细分下去,是看不完整的,是看不尽的,如同管中窥豹,如同白驹过隙;从鸟瞰的视角去观察小的事物,是看不清楚的,是看不明白的。如果能够同时从小看大,从大看小,如此就看得分明了。秋水降下的时候,隔着河岸,都看不清楚对岸是牛是羊,但是隔着几条街,如何看得清楚微观的世界呢?正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些诗句都生动描述了物理学的图景和现状。

物理学研究得很精细,但是缺乏从更大的大道、哲学的角度去把握,所以看不分明。《道德经》中说:天大、地大、道大。世人需要知道大道是无比广大的。需要从大道、从玄学的角度看物理学,以无的角度来看物理学,方才看到大道的要妙;从有的角度来看物理学,可以看到大道的形迹。

量子纠缠相关理论和实验获得诺贝尔奖,世人在惊叹,物理学的尽头是玄学。大家对玄学充满好奇,不相信,不可思议,并且说玄学是片面的、静止的、孤立的观点看待问题,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的呢?实际上正是缺少玄学,无法弹奏物理学大道至简,美丽简洁的华丽乐章。不必叶公好龙,看看玄学的究竟和前世今生。

《周易》中讲: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有形有相的是器世界的万事万物,无形无相的是大道。形而上学是研究形而上的大道,是古希腊哲学皇冠上的明珠。现在西方物理学领域,以玻姆为代表,创立《物理实在论》,引入形而上学、玄学,引入观察者,引入意识。

《道德经》第一章中讲: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所以,常契入无,在空无之中观察大道的要妙;常契入有,在有之中观察大道的形迹。有形的器世界可以承载无名无相的大道。

《道德经》第一章中讲: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有和无两者都是从大道中同出,但是名字不同而已,一起同称之为玄。有无、美丑、善恶等,一对阴阳,同称之为玄。玄即阴阳之门。推开一扇扇的阴阳天门,就是玄之又玄,就可以登堂入室,进入众妙之门,进入大道的天门。正如邵康节所说: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回。

《道德经》第二章中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由上可见,我们不必回避所谓玄学,在古代玄学盛行,实际上也是讲大道之学。韩愈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老师,首要的是要传承大道,其次是授业传授技艺和解答疑惑。

西方物理学被封印在玄学、在大道、在名相、在禅之中,长达百年,在理论物理学领域无法突破瓶颈,这也是上天赋予中华民族弯道超车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由此可以回答李约瑟之问,科学实际上可以诞生在华夏大地,而且我们古代也曾经有过墨子、张恒、祖冲之等辉煌的成就,只是近代轮到西方发展科学罢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又轮到东方吸纳西方科学的精华成果,形成新的东方人类文明。如果能够在优秀传统文化指引下,实现基础物理学领域的重大突破,有利于提升我们国家的科技实力和文化自信,这也是赓续文脉的重要成果,这也否定了文科无用论的论调。

朱清时院士曾经说过,物理学步入禅境,一切皆有可能。他曾经说把《物理学遇到意识》这本书分开来一页一页地研究吃透。

霍金在《时间简史》序言中说:我们在找大统一理论,如同地球的地图,不可能简单用一张地图覆盖整个地图所有不同的表面,这是做不到的,无法统一的。

同样道理,如果要无缝契入,无缝统一物理学,只有无形无相的大道可以做到,也就是无间道,没有任何的间隙。

任何有形有相的,都无法完全统一。

《物理学遇到意识》一书中作者说:值得注意的是,要讲清楚什么是量子之谜,基本上无须涉及太多的物理学背景。那是不是有可能某个在量子理论方面未经多年训练的人就能提出新的见解?只有小孩子才会指出皇帝没穿衣服。

当代理论物理学家Turok乐观地认为,物理学的新时代或许就要到来——我们需要一个能够将量子理论和广义相对论联系在一起的大胆的新想法。“或许我们需要等待的是一些年轻人站出来说,‘啊哈!这就是把所有东西统一在一起的方式’。”

物理学统一图景如同七巧板,七块板分别为:量子理论,牛顿经典力学,相对论,罗教明教授共振氢原子模型理论,赵国求教授双四维时空理论,曾纪晴教授的量子产生的经典物理学机制及其对氢原子结构与光电效应的解释,肖钦羡教授的终极理论之光。《周易》中有象数理,李达科老师根据《周易》创立格位数论,更加契合宇宙的象数理。可以说,基础物理学、基础数学、东西方哲学的大变革基础已经奠定,不久将来东土将从西方最引以为傲的科学上全面实现弯道超车。

哥本哈根学派波尔曾经用七巧板作为比方,他在寻找七巧板最后一块板,殊不知,最重要的是中间空无的背景板。

(1)罗教明教授共振氢原子模型理论。

在年发表在国外核心期刊,建立属于中国人的原子模型,更加科学替代波尔原子模型。用牛顿经典理论严谨推导出薛定谔方程和普朗克常数。证明经典和非经典世界完全都是等价的,可以互相转化。

共振氢原子模型可以分化出普朗克常数,普朗克常数意味着量子化和粒子性;而薛定谔方程意味着波动性。由经典的电子圆周运动而同时分化出了粒子性和波动性。

(2)肖钦羡教授的终极理论之光理论。

认为以太为宇宙之气,而光即是以太,光即是宇宙之气。宇宙之气正如《道德经》中的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万物负阴而抱阳。大道生阴阳二气,二气互相交织而生万事万物。他的理论符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思想:宇宙中生出以太,以太分出正反以太(或者称呼为光阴子和光阳子也可以)。正反以太为阴阳二气如同太极阴阳鱼图那样互相环绕运动,如同银河系漩涡状一样环绕运动,如同罗教明教授微观氢原子模型那样,如同DNA阴阳双螺旋结构互相环绕,电子和原子核之间互相环绕运动。同样的道理,可以分化出普朗克常数和薛定谔方程,一个是粒子性,一个是波动性,这就是为什么光有波粒二象性的原因。粒子性和波动性同出而异名,同称之为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特斯拉说:以太是一种统一的未分化的场,这个场包含着时间、空间、能量,物质形态只不过是在以太场里共振过程的结果。所谓的场也可以说是宇宙之气。

薛定谔是受导师的启发,用波动的方式推导出描述电子的运动方程,电子的圆周运动等价于正弦波的运动。高中化学课本上讲电子的运动轨道是那种不规则的图形,那是由于三维方向上正弦波的叠加形成的三维李萨如图形。不规则的图形为频域空间或者概率空间中的图形。电子云图也是工作在频域空间或者概率空间的图形。由此可见时域空间中,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图景;频域(概率)空间中,电子的运行轨道李萨如图形、电子云图互相之间是购买专栏解锁剩余70%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my/2661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