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道德经合一解说第十五章如何识别怀道的

发布时间:2025/3/26 10:47:19   点击数: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http://www.bdfyy999.com/
第十五章怀道之人1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惟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若冬涉川。犹若畏四邻。俨若客。涣若冰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敝不新成。

2

本章圣人老子教世人如何找到怀道、得道的人。

(1)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古代善于修道者,所谓的得道、怀道、开悟者,似乎是微妙玄通,圆融通达,明白四达的,但是似乎又是深不可识,深不可测的。

比如孔子曾经三次向老子求道,有次他见完老子以后,整整三日不说话。《庄子》天运篇中如此记载:孔子见老聃归,三日不谈。

后来弟子们追问,他就说了一番话:鸟,我可以知道它是飞的;鱼我知道它能够游;兽,我知道它能够走。能够走的,能够走、飞、游的都可以捕捉得到,都可以捉摸。但是至于龙,我不知道它如何,无法捉摸,它能够乘风而上天。我见到老子,就犹如见到龙那样!

孔子对老子如此形容。那么老子对自己如何形容呢?

《道德经》第七十章中讲:吾言甚易知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披褐怀玉。

老子说我所说的真言很是容易知容易行,可是天下却莫能知晓莫能够行。我所说的真言都是有宗主,都是有继承和追溯的,并非我独创的。所行的事情,都是有所依归的,符合道的根据的。正是因为世人不知道道,所以不知道我。如果世人真正知道常道,就知道我了。知我者极其稀少,如同白天的星星那样。以我所说的道为准则去行,那就更加珍贵稀少了。所以圣人披着破烂的粗麻布衣服,看着很穷困潦倒的样子,但是怀里有宝玉,不可以轻视呢。

《道德经》第十四章中讲:以古之道,以调御今之万有,可以称之为大道的纲纪,或者道统。老子所说的真言是有根据的,与古圣先贤心心相印的。

(2)夫惟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正是因为深不可识,所以我在此勉强为之形容一下。

不可住怀道者、得道者相来求之;所谓大师不要住大胡子相来求,不要以神通相来求;不要以长相来求,正所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不可以发了多少核心期刊文论相来求;不可以是不是教授博士相来求;不可以是否出版了多少书来求;不可以以权力、地位和金钱相来求;不可以住古今相来求,不一定是古代的,不一定是当代的,其实道统都有传承。颜回淡泊名利,身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安贫乐道,不愿意出来做官。

《金刚经》中说:不以三十二相求如来。

《金刚经》中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金刚经》中说:见相非相,即见如来。

()豫若冬涉川。犹若畏四邻。俨若客。

似乎犹犹豫豫那样,如同冬天涉结冰的冰面而过河那样,生怕不小心掉下去,或者不小心滑倒那样;似乎犹犹豫豫那样,如同畏惧打搅四周的邻居那样,俨然如同作客那样。

《道德经》第六十九章中讲: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兵家用兵有这样的说法:我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轻易主动挑起战争。不敢进寸而退尺。并非是胆小怕事,而是顺乎天道而为。

《道德经》中讲:圣人老子有三宝,一是慈爱;二是俭朴;三是不敢为天下先。

但是如果觉得怀道者胆小怕事那就大错特错了。圣人老子只是不想杀戮太重罢了,慈悲怜悯众生而已。明代王阳明先生龙场悟道以后是得道者,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去剿匪前,一般会亲手写一封信劝降。他说:假如一个父母有十个孩子,其中有一两个孩子非得要置其它孩子于死地,如何教都无法改,那么只能是大义灭亲了。怀道者打仗的心态或许是如此吧,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并不代表不能打,相反,顺应天道爱生之德,更加战无不胜,雷霆万钧。比如孙武凭借《孙子兵法》以少胜多,五战五胜,几乎把强大的楚国给灭国。

(4)涣若冰将释。

暖融融的涣散如同冰块将要解冻那样。要说圣人高冷,其实也不是,暖融融的,即是众生铁石心肠,如同冰块那样的心,都会融化的。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中讲: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所以圣人不可得而亲近,不可得而疏远。想要疏远呢,可是他又是那么慈悲大爱,又是那么无私爱众生。想要亲近建立关系,可是如同女儿国国王遇见唐僧那样,无论如何也无法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无法以亲情来网住他。想要从圣人那里直接获取金钱、权力利益,似乎一下子难以得到,但是圣人怀里有无上珍宝,能够变出权力地位。古人讲: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众生也不会从圣人那里受到任何伤害。正所谓天道无亲,常于善人。圣人对众生和万物都是无私,没有偏袒的,要说有偏袒,只是福祸无门惟人自召罢了。不可以购买专栏解锁剩余70%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my/2657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