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6/25 17:46:06 点击数: 次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文?方诸山人孔子被后世尊为儒家鼻祖,老子被后人尊为道家创世人,这是为了研究各个思想而强行为之划分的学派,对老、孔之后的人物归属还是大致合适的。而对孔、老二人而言,就不能严格地按照儒、道两学派的划分去看待他们的思想。因为在他们的认识里,并没有儒家学派、道家学派的划分,不仅如此,他们人生上有交际、思想上有交流,也有不少“君子所见略同”的认识。老孔二人有共同的思想来源,只是二人在某些方面有自己深刻而成体系的见解,差异明显。这在前文《庄子时期的道家谈(四)》已讨论过。从典籍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孔老的思想交叉的地方不少,如《论语·卫灵公》记载孔子的话“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礼记·曾子问》老聃谈殡祭之礼。而这样事件的记载又都集中在儒家典籍中。近现代的一些人用西方断裂式思维模式看待二人,割裂传统的继承性,无法解释这样的事实,为了能够自圆其说,连老子对仁义提出批评都觉得不可能,认为一定不是老子的思想。甚至写出《老子》五千言的老聃都被否认,否认老子,《老子》一书的思想都可以不被认可,可谓用力过猛。因此《庄子》中有大量讲论“无为而治”的仲尼,后人当然认为是一派胡言、是寓言了。人们偏信标签式的人物形象设置、并由个人好恶而产生的学术偏颇由此可见一斑。那么老聃能不能谈殡祭之礼?孔丘能不能说“无为而治”?这在未形成学术派别划分之前很显然是绝对可以的,而在学术派别人为划分之后,一些祖师级思想家鲜明的个性就必然要死亡,要被标签式人物形象扼杀。又因为标新立异而又割裂思想传承性的研究,致使异说纷纭。我们要知道,处在同一时期的老、孔思想有共同渊源,掌握的基础知识也具有普遍性,对社会
转载请注明:
http://www.dihaoqc.com/zzmy/2387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