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南怀瑾庄子諵譁78

发布时间:2020/10/8 14:10:28   点击数:
北京最好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民主自由是道德吗

肩吾见狂接舆。狂接舆曰:日中始何以语女?

肩吾是古代一个神仙,有道之士。在《逍遥游》、《大宗师》都见过他,他去看一个楚国的狂人接舆,这个狂是外号,他像我们小说上济颠和尚一样,假疯子。他名字叫陆接與,他骂过孔子,教训过孔子,《论语》上也提到过这个人,只晓得他是楚狂接舆,狂就是目空一切,道德很高,什么人都不在话下的。道家也认为这位楚狂接舆,是神仙得道之士。狂接舆说:“日中始何以语女?”刚才懂得阴阳八卦的那些人,告诉你些什么?

肩吾曰:告我君人者,以己出经式义度人,孰敢不听而化诸!

肩吾说,他对我讲,“君人者,以己出经式义度人”,领导人要以自己推及别人,就是儒家所讲的推己及人。“经”是一个直道:推己及人,也就是忠恕之道。“式义度人”是用一个格式,划一个规范,让大家遵守。“义”就是义理,这个义理就是思想问题;所谓仁义啊,道德啊。这里说的“度”,不是佛家讲度人的度,度就是一个规范,规范人家;换句话说,他告诉我一个领导天下国家的人,要推己及人。自己所需要的,别人也需要,订出来一个办法直道而行,立一个大家都适用的规范,去管理一般人,从道的轨道上来做。这样的领导人,“孰敢不听而化诸!”天下哪个人不听你的,不服从你呢!自然受你的感化。

这个故事到底有没有,很难考证,不过庄子提出来《应帝王》的要点,就是告诉我们怎么样做领导人,做个好皇帝;君人是领导人,所以叫做应帝王。但是大家要注意啊!如果说这是教我们领导学的,做一个好皇帝,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皇帝;要如何把自己的思想领导起来,就是改正自己的思想,才可能成为一个领导人。

在古代的思想,君是年高有德的,所以称君子。“君”字篆字体的写法,上面这个“尹”字,是拐杖,年纪大了走路靠拐杖。我们现在的手杖是西方化的,只有身体的半截,古代老人拿的拐杖是高高的,那很长的。下面的口字,代表一个人,就是这个嘴巴;这个老人手里拿着拐杖,就是“君”。所以年高有德,足以为大家的榜样的,就是君。除掉做领导人的观念以外,真正的君人,是如何建立自己的人格,给社会上做一个榜样。

他说,一个人能够推己及人,我要吃,别人也要吃,我要穿,别人也要穿,我要发财,别人也要发财;人与人之间,目的都相同,都是相等。所以“以己出经式义度人”,由你自己所需要,想到大众也需要;也就是做一个家长,要教育孩子,就不要忘记自己当孩子的时候,这样才容易懂孩子。可惜我们当了家长以后,就忘记自己当小孩子的时候;所以这个道理,就是讲领导学。陆接舆一听,这是什么话!

接舆曰:是欺德也;其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蚉负山也。

你看这个狂人疯子,立刻说这是欺骗了道德,不是真正的道德。他说真正的领导人,学问如何?“其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蚉负山也”。他说用推己及人,忠恕之道来治世,想到我需要,你也需要,这就是自由平等;独裁专制当然谈都不要谈了,如果都讲民主自由,会是真正最高的领导哲学吗?在陆接舆的看法,所谓民主自由,是欺骗道德的思想。他说这样的领导,不会成功的。“其于治天下也”,这样要求世界大同天下太平,“犹涉海凿河”,像是在昆仑山,或喜马拉雅山慢慢挖一条河,挖到东海,那要搞到哪一年啊?永远做不到。

大海本来现成的,当然我们海边人看大海没有什么,如果跑到西北高原一带,告诉他们海有这样大,有这样好玩,他不会相信的。我们当年到了康藏一带,我说海边是我的家乡,海是怎么样,讲了半天都不信;海水舀上来这么一晒就变盐巴,他们说哪有这回事!他们盐巴好困难哦!送他一块小小的盐巴,那像宝贝一样。所以说,想到海里玩,还慢慢挖一条河到海里,那不行!还叫一只蚊子来背一个泰山,背得动吗?这种思想要想领导天下人,做不到的。等于说,推己及人是以民主自由,自我为中心出发,以人文为出发的,这还不好吗?但在道家的观念,这个是天下大乱,等于叫蚊子来背个山,从高山挖河通大海一样的不可能。

天下如何治

夫圣人之治也,治外乎?

他说一个圣人治国家治天下,这是代表中国文化,是先王之道。我们传统老祖宗,至少我们古书上认为个个都是圣人,所以我们都是圣人之后。我们老祖宗是圣人贤人,不过我们也是“剩人”,剩下来的剩,剩下来没有用;又是“闲人”,没得用了嘛!我们本来就是“剩闲之流”。我们老祖宗是真圣人。这个圣人之治是如何呢?不是在外形上要求的,所以真正要天下太平,每个人自动自发,要求自己成圣人,不是要求别人。

正而后行,确乎能其事者而已矣。

他说真正先王之道,是圣帝明王治天下,不是要求别人的,而是要求自己的。人人自治,真正的自治,每个人变成真圣人。“正而后行”,每人都很正,正己而后正人,这样起作用。“确乎能其事者而已矣。”就是一句话,很实在的,的的确确,做到能做一件事就好了。吃饭嘛,规规矩矩就是吃饭;穿衣服嘛,规规矩矩穿衣服;换句话说,没有那么多花样。人类的智慧聪明学识愈高,花样愈多,人也愈靠不住了。下面是陆接舆的话。

且鸟高飞以避矰弋之害;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凿之患,而曾二虫之无知!

他说鸟一定高飞,飞得那么高,怕打猎的人用网去抓它。这些鼷鼠、田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不是在普通的山丘打地洞,而是在神丘下打洞。老鼠很精明,在神庙、教堂的山坡下面打洞,一般人不来破坏,不会有人来熏那个洞。打猎的人很高明的,兔子啊,小动物,在洞里不出来,就用烟来熏一熏,它受不了,就跑出来被捉了,所以小老鼠们田鼠们,懂这个道理,洞挖得深深的又在庙的地下。

“而曾二虫之无知”,你想想看,天生万物,都各自有他自己的聪明,不能说鸟同老鼠它们一点聪明没有,它们绝顶的聪明,都晓得避开祸害。可是虽然它已经够聪明,躲开了祸害,唯一不能躲开的是世界上的大混蛋---人。不管地洞打得多深,飞得多高,人都有办法把它抓到。所以我经常说,人讲自己是万物之灵,万物看人是非常讨厌。牛也比我们老实,猪也比我们老实。所以我们讲到中国历史、哲学,在明朝末年,就有人写很多幽默的文章,有一个状元杨升庵写的《二十五史弹词》,就是对历史哲学幽默的反面文章。

还有一本《木皮散客鼓词》,也是对历史一个反批。他从人类开始讲起,他说河里的游鱼犯下了什么罪啊!刮了鳞子还要加上葱花。有一些还要洒上辣椒、姜汁、酱油,把它拿来熏了吃。你看这个人类多讨厌!人最坏了。这个鸟跟老鼠二虫,你说它无知吗?它有最高明的智慧,可是有一个更高智慧的人,反而伤害它的生命。这是第二段,庄子在《应帝王》又挂了两个问题在那里,没有给我们作结论,他好像讲了一半又不讲了,又再来一个。

天根游于殷阳,至蓼水之上,适遭无名人而问焉,曰:请问为天下。

这个天根是什么人,就不要研究了,反正有这么一个人。庄子这个名称,天的根,地就是靠他来的,“天根游于殷阳”,殷阳在哪里呢?也不需要考证。阳是代表南方,光的一面谓之阳。天根到殷阳这个地方来玩,到了“蓼水之上”,这个水在哪里呢?也没有固定。这都是他假托的,是四个假托。他碰到一个没得名字的人,“无名人”,就向他请教了。请教什么呢?“请问为天下。”怎么样治天下?拿现在的观念来说,就是怎么样使社会安定,真正成为最好的社会。

无名人曰:去!汝鄙人也。何问之不预(豫)也!

无名人说,去!就是滚你的。“汝鄙人也”,你这个脏得很的人。“何问之不豫也”,你问问题要问一个好一点的,怎么问那么一个脏的问题,多讨厌的一个问题!要是我们现在一听,有个年轻人请问如何做领袖,如何创事业,我们一定很奖励这个年轻人,认为他很有办法,很有出息,前途无量,后途无穷的。如果碰到这个无名人,嘿,你滚!你真脏得很,要问也问一个好的问题,怎么问治天下这样一个不痛快的问题!

如何成为领导者

天根问如何治天下,答复是一顿骂。下面讲了一个理由:

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厌,则又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埌之野。

这是他的说法。他说我啊!现在自己正“与造物者为人”,与天地合一。这个造物是个代名词,代表能够创造宇宙万物的一个功能。他说我现在正跟能够造万物这个功能合一呢!换句话说,我正在恢复生命的本能。“厌”,有时候也烦起来,烦起来怎么办呢?“则又乘夫莽眇之鸟”,这个鸟是假设的,就是讲天地这个空间、太空。莽是苍苍莽莽,眇是看不见的,就是这么一个鸟。这个鸟并不是真的鸟,后世道家、佛家综合起来说,游于太虚之上,游于虚空之中。“以出六极之外”,六极就是古代所讲的时空的观念,宇宙的观念。东南西北上下谓之六极,超过这个时空以外,到什么地方去玩呢?“而游无何有之乡”,到达一个空都没有的地方,“以处圹垠之野”,“圹垠”也是假托的,有一个地方,什么都没有,到无量无边这个圹野里去玩。

这里有两段观念,第一是说我正跟形而上的道体,能超万物的那个功能合一,正在这个境界里头,懒得答复人世间的事情。得道的人永远都是很舒服吗?有时候蛮讨厌的。讨厌什么?讨厌自己!当我们讨厌自己时,到哪里去玩呢?他说到一个空空洞洞,四顾无人的那个境界里玩。

第二是讲修道的方法,永远做到空的境界。这个修道的方法,他这样形容,是讲什么呢?调心。任何悟道得道的人,有没有烦恼?有烦恼,圣人的烦恼。所以悟道以后必须修道。修个什么呢?调心而已;所以一切的方法,任何佛家、道家、儒家各种的方法,不管怎么样高明的方法,总而言之,一个名词,调心。调整自己的心境。庄子说了这两段的故事。

汝又何帛以治天下感予之心为?又复问。

“帛”字是讲道理。他说,你来问我“以治天下”,怎么治理天下的道理,你想用这个仁慈的观念,来感动我的道心吧!就把他骂一顿。这个人被骂了还不死心,“又复问”,又问无名人,他问了什么问题没有讲了。换句话说,他问怎么修道,无名人就讲了一个道理。

无名人曰: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我们先来了解原文。世界上一切宗教、哲学,任何的学问,一切的知识,修养的方法,也都是一个名词“调心”,调整我们的心境,使它永远平安,就是这个作用。调心的道理,庄子用的名词是“游心”。

人的个性、心境,喜欢悠游自在,但是人类把自己的思想情绪搞得很紧张,反而不能悠游自在,所以不能逍遥不得自由。“汝游心于淡”,你必须修养调整自己的心境,使心境永远是淡泊的。淡就是没有味道,咸甜苦辣酸都没有,也就是心清如水。我们后世的形容,说得道的人止水澄清,像一片止水一样的安详寂静,这就是淡的境界。这一句话,后世有一句名言,是诸葛亮讲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诸葛亮这两句话,影响后世知识分子的修养非常有力。但是这两句话的思想根源是出于道家,不是儒家;诸葛亮一生的做人从政作风,始终是儒家,可是他的思想修养是道家。因此我们后世人演京戏,扮演诸葛亮,都穿上道家的衣服,一个八卦袍,拿个鸡毛扇子;俗话说拿到鸡毛当令箭,就是从诸葛亮开始的。淡泊以明志这一句话,就是根据《庄子》这里来的,所谓游心于淡。

战国时候,道家思想兴盛,孟子提出来的养气,类同庄子所讲的“合气于漠”。孟子所讲的浩然之气,充塞于天地之间,是有形的;庄子所讲的合气于漠,比有形还要进一层,到达无形。“漠”是无量无边广漠之野。这个漠字,在《逍遥游》里已经提到过。但是这个“气”字,后世一提到道家的“气”字,都走入一个错误的观念,拼命练气功;靠鼻子呼吸之气,哼啊哈啊地练。这是有形的呼吸,不是气,这是空气的气。孟子的养气,与庄子的合气,是什么气呢?是意气;意志那个意,是心念;换句话就是生命的功能,看不见的。呼吸是它的外形,不是气的真形,真形是看不见的。在不呼也不吸的时候,那个静止凝定的阶段,就是气的功能。

大家要想练气的话,先要从这个地方体会。但是自己没办法体会,除非你是得定的人,那么你只有拿别人来体会。怎么体会呢?你看别人睡觉,睡得最熟的时候,呼吸来往常常像拉风箱一样,年轻人没有看到过啦!那也像吹笛子一样,吹进来吹出去,这个鼻子,呼啊吸啊!但是有一度很短暂,完全没有呼吸,那个时候才是真睡着了,一点呼吸都没有。一刹那之间又吸……这么一口,那是吸气了,吸气的时候,差不多脑神经已经清醒了;不过他马上忘记了,觉得自己还在睡觉。所以一个人的真正睡眠,只要有三分钟到五分钟完全睡着了,呼吸到达了完全宁静,比你几个钟头的睡眠还要好。我们虽然在床上睡五六个钟头,而真正睡着的休息,不过几分钟而已;其他的时候,只能算是睡眠中的浪费。而且,那是大昏沉的状态,不过我们习惯了大昏沉,还是觉得很舒服。

由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和韩国有一个气功,叫做合气道。什么是合气道?真的合气是不呼不吸,就是佛家讲止观的那个“息”字。不呼也不吸,等于呼吸暂停了,那个是合气。

他说游心于淡的修养方法,是合气于漠,是广漠之野,什么都没有,修养到这个时候,“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人就顺天地自然之理生活着,没有一点私心,无我相,无私心自然就是大公嘛!他没有叫我们要大公。只要人修养到无私,“而天下治矣。”天下自然太平了,何必要有什么方法领导治理天下!所以我们做一个领导别人的人,乃至当一个班长,做一个家长,反正你身上有个长字,有个员字的头衔,就要留意这个。

要如何领导得好呢?只要你做到这三点,第一点,淡泊以明志,游心于淡,自己没有要求,这点我们就做不到;人一定会要求别人的,要做到一切游心于淡才行。第二点,合气于漠,生命的本能修养到空、定的境界,然后起用。第三点,顺乎自然而无私,只要人人无私,这个天下自然大治了。

庄子这一篇很奇怪!三段都挂萝卜干一样,东挂一块,西挂一块,你怎么把它逗拢来做一盘菜呢?那就是我们自己的事了。下面又来一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my/1873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