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乔冠华作,马逊译庄子的剖析二目录

发布时间:2020/10/6 15:17:51   点击数:
乔冠华作,马逊译:《庄子的剖析》(二)目录、前言

乔冠华作,马逊译:《庄子的剖析》中文目录

乔冠华作,马逊译:《庄子的剖析》德文目录P3

乔冠华作,马逊译:《庄子的剖析》德文目录P4及前言P5

前言

想深刻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首先必须介绍一下他的时代背景。由于商朝文献的出土,引起了对中国古典文学的重新评价。于是很多作品,原先对于其作者与年代认为可靠的,如今都产生了疑问。尤其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主要作品“五经”为然。

这种重评的过程,如今仍在进行之中。他们认为,在商汤以前的朝代与文化,都是由传说而来。根据出土文献来证明,商代应当仍是属于游牧民族。直到周武灭商以后,在黄河流域才有农业生活。从这一个朝代开始(公元前一千一百年至六百年),才发展了文化、政治等等。严格的考察当时的光景,五经,尤其是书经和诗经,可以对当时文化及其生活方式提供实证。

首先我们谈谈宗教,这常常是一个原始民族生活上的重心。

在商代,虽然祭天与祭祖仍然混淆不清,然而,“神”这个概念,却流传已广。至于“一神”论,则在周朝才开始存在,而且已有相当的发展。

周朝的神,被称作“天”,或称为“上帝”。祂俯视世间,并且与人类日常生活发生关系。祂将富贵与尊荣赐给皇帝,同时祂也衡量皇帝的德行。祂奖赏贤能,惩罚暴逆。当然上帝也不会轻易赐予国王或皇帝以地位,祂还要考虑“道德”的条件。

直到公元前约六百年,也就是所谓周末时期,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这个宗教信仰的动摇。人们已有显著的怨天行为,且愈增愈多,同时控诉上天的”不悯”与“不公”:

“昊天不佣,降此鞠讻,昊天不惠,降此大戾!”(《诗经?小雅?节南山》)

(老天爷的!你多么不公平。降下来这些大穷乱。

老天爷何!你多么不仁慈,降下来这些大祸害。)

“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降丧饿馑,斩伐四国。

昊天疾威,弗虑弗图。舍彼有罪,既伏其辜,

若此无罪,沦胥以铺。”(《诗经?小雅?雨无正》)

(广大的上天的!你的赏罚并不严正。你降下了饥饿和死亡,又把国家都毁灭了。

上天啊!你咆哮震怒,却不用半点心思,有罪的人获得了应有的惩罚,

但是那些无罪的呢,为什么也一样遭受到凶偿?)

其中实际的影响,是在公元前六百年,周朝王室已丧失了昔日的权势与尊荣。诸侯崛起,人们蔑视旧有的道德标准,而以私利为生活的最高原则。

诸侯国之间连年战争,各自为了扩张领土,弱肉强食,企图毁灭其他的国家。以往的贵族沦为平民,而许多下层社会出身的人,却享有高官厚爵。后起之秀取代了当时社会的儒者,道德衰落,而学术思想却发展到最高峰。物质生活精益求精,而人的本身价值却遭受到实际的威胁。

这是一个历史演变的时代。旧有的信仰受到怀疑,所有的文学都受到了批判。各种不同的哲学系统此起彼立,争先恐后的要建立一套新的世界观。

庄子就是出身在这样一个时代。所以他的哲理,如同尼采一样,必然是反抗时代的产物。这种反时代的哲学思想,可以在庄子的宇宙观中找到其投影和折射。

关于他的生平,司马迁在《史记》中称:

“庄子生于蒙,名周,曾在蒙担任过一个时期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他的学识渊深广博,而以老子的学说为主干。他曾写下一部十万余言的巨著,其内容多是论证和寓言。他所写的渔父、盗拓、肤箧,讽刺孔子的门徒,而阐扬老聃的学说。畏累虚、亢桑子都仅是讹名的人物,实际并不存在。他很擅长于这种写作的方式,运用暗示和描述手法,来讽刺孔墨的门徒,致使当时的儒者无可奈何。他很自得于用这种讽刺攻击他人的方式,所以当时的公侯都拒绝重用他。”

这寥寥的短评,就是太史公对他的记述。但是,对于像他这样一个忠诚于生活的人。描述他的生平事迹,似乎是不需要的。因为庄子的人格,如同斯宾诺莎和康德-样,外在的生活于他的学说不发生任何影响,何况我们还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找到一位活泼泼的庄子。

庄子不是位系统哲学家,他从未有建立一套系统哲学的企图。他所写下的,都是以对话的方式。对这一点,庄子正确的将他自己的作品作了分析: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庄子?杂篇?寓言》)

(我的言论,十分之九是寓言。而这些寓言当中,十分之七是引申,其余的都是老生常谈,但却有永恒的价值。)

他的作品分为三个部分,所谓内篇,共有七篇。根据一般推测,认为内篇的作者可能是庄子本人,当然这种说法仍是值得怀疑的。第二部分是外篇,共十五篇,很可能出自他弟子的手笔。最后是杂篇,共十一篇,则可能在以后较晚的时期,由后人收集而成。这种分类法,一直到宋朝仍受大家公认。但由于宋代诗人苏东坡对杂篇中的最后六篇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所以在许多次翻印时,这六篇被删去了,自此以后,庄子只剩下二十七篇。

讨论过著作的起源以后,似乎当有下面的结论。只有内篇才真正能代表庄子本人的思想,而其余的则不是纯粹出自庄子。所以我们在此可以忽略,这个结论总算是有根据的。为了探讨一种学理的来源,我们不能不顾及到当时著作的文化背景。

完全的私人著作,也就是说,将自己的思想以自己的形式和文笔写出,在庄子的时代还不存在。即使是我们随时随意、不假思索就能引用的孔子的话,其实也只是孔子的言论,由门人所记述收集编著而成。而较庄子更晩的孟子,也不曾以著作者的姿态出现。我们所读到的,也是来自孟子的门生。至于他那义博精深的言论,同样也是出自那些听众们的手笔。同时,谁也不会将出自先生的学说思想,冠上写作的学生的姓名。庄子与他的作品也不例外,从著作的表面看来,可能是他人所写,但内容却仍是源自庄子。

因此,在庄子一书的结构中,虽然有很多的不同点,但是却仍然能观察到其思想的统一性。

当我们分析其作品的三大部分时,就得到了下面的结论。从内篇七篇看来(除了第二篇以外),他绝不是论理家。他常常使用各种寓言和比喻。至于外篇和杂篇,虽然仍是以寓言的方式写出,却比较富有批评和理论的色彩。而其中的对白也更为完整和有系统性。若说内篇是庄子本人所作,而外篇则是他的门生所记录,这确是可能的。当然,谁也没有充分的理由来证实这一点。

庄子学说的精华,不在于其理论,而是在于其生活的态度与方式。这里,我们同样可以把他称作一位诗人。此外,在伦理问题方面,是老子所忽略的,他都很周密的思考过。我们且将以上的讨论归纳为两点:

1.庄子的自由心灵,也就是人。我们在此尝试将他的人生观,不经学理的关系,而直接介绍出来。参考资料则是庄子内篇(第二篇除外)。

2.他的理论,将他的思想渊源,作有系统的整理,而作必要的说明。

正如庄子自己所说,他的作品十分之九的成份是寓言。因此,我们的工作,就是根据寓言,而推索其思惟概念,并将其中的深刻意义寻找出来,解析其间的关系。简而言之,将隐藏在文字中的秘密揭开,而让他的思想精髓吐露出光采来。

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将庄子认作为一位独立的思想家。我们应当简短的介绍一下,他与老子之间的关系。

从司马迁的庄子列传中,我们知道,庄子受到老子学说的影响很深。这种说法,仍普遍为人所接受。

但是,根据史记的记载,老子大约是公元前第七世纪末至第六世纪初时代的人,而庄子则生于公元前第四世纪末期,他们之间,整整隔着两个世纪,而正当这个时候,却正是中国文化史的最高潮。生于这时代的大思想者,如杨子、墨翟、列子、惠施和孟子。其中除了列子同样受到了老子的影响以外,其他都是与老子别成系统的独立思想家,他们共同的中心思想“伦理”,必然对庄子的学术思想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诡辩的惠施,和乐天的杨子思想,个人主义色彩相当浓厚,所以庄子的学说,能沟通老子与他同时代的思想界所有的问题。

如果庄子完全忽略他同时的学者,而一味盲目跟从老子的学说,同时,更看不到其间的弱点,这是不可思议的。

老子道德经最大的贡献,就是本体论。而这个本体……“道”,是以一种相当断续而又抽象的方式来立说的(道德经第一章)。道的性能,则是以第—章的本体来阐释,作一种机械式的代入和结论。关于伦理的特点,老子并没有顾及,只是归列于大自然下的一个部分,没有加以正当合适的讨论。

庄子最大的贡献,则不单是将“本体论”以箴言的方式来表示,而且在理论基础上,也显然有相当程度的根据。(见“本体论”一章)。此外,他还有一种修行“道”的方法,而这也是老子中完全没有的(见“觉悟”一章)。其中,庄子诚然做到了学术性的解说,但若仅此一点,他的贡献也不过是知识方面的传递而已。其实庄子学说的特色,证明庄子本身是一位独立思想家,而与老子及他同时代学者不同的地方,就正是他所建立的伦理学方面的学说。道德经的第二章“道的性能”,虽然涉及伦理学的标准,但从内容方面来看,却不是将伦理学当作特别讨论的题材,而是与“道”的本体仅作逻辑性的关连。“道”只是形上学的“道”,而与人生伦理不发生直接关系。庄子在这一点上比较灵活。他平正的致力于“义务”方面的探讨,并作了详尽的比较。因此“道的性能”可以作独立讨论,这才是庄子实际重大的贡献。

老子的宇宙观十分笼统,他认为外在世界就是“道”的另一种显现形式。但他没有解答以下的问题:外在世界不能达到之点何在?究竟外在世界与“道”有什么关系?我们的生活在这个受限制的外在世界里,对“道”应该采取何种态度?

以上这些问题,在道德经找不到答案。

庄子对于以上“外在世界”第一个问题,给予充分的答复(见《齐物》一章)。此外,他以经过深刻思考的“本体论”,来答复以上第二个问题,最后,以伦理观念来确定“义务”的执行。他的宇宙观分为两个部分:物质的和超物质的。他的学说包括了三个基层:现象说(见《齐物》一章)。本体论(受老子影响很深),和伦理学。

虽然,“现象说”主要仍是源自老子,但庄子将它发挥到相当高深的程度。至于伦理学,可以说是庄子的独创,这种说法并不过分。

乔冠华作,马逊译:《庄子的剖析》德文前言P6-7

乔冠华作,马逊译:《庄子的剖析》德文前言P8-9

乔冠华作,马逊译:《庄子的剖析》德文P10

乔冠华作,马逊译:《庄子的剖析》中文前言P1

乔冠华作,马逊译:《庄子的剖析》中文前言P2-3

乔冠华作,马逊译:《庄子的剖析》中文前言P4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my/1872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