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名言 >> InklingsWeeke
到外滩美术馆周边遛弯儿,如果按照本文作者建议的路线,可能十几分钟就能走完。但是阅读本文,您将额外虚掷十几分钟的时间,来了解以下这些没用的知识:
-吃饱喝足遛个弯儿就能走马观花地逛完上海百年前的文化核心?
-黄浦区的公立中学教育竟然可以这么跳脱?
-外滩地面沉降的证据肉眼清晰可见?
-《丁丁历险记》连环画圣地巡礼?
-本文作者曾在其中哪里的树上偷过一个柚子吃?
-罗素曾经(没有)在哪个楼里做过演讲?
-哪个楼里能免费看高端画展?
-哪个楼能花钱买票上去发发呆,看看黄浦江景?
下周六,F老师主持的读书会就要举行了,这次读书会之前安排了一个集体骑行,起点是外滩美术馆。这块儿我熟啊,这是我曾经混迹过的地方啊。所以,在老几位明天踩点之前,我先云支持一下,给大家提供一些没用的知识。
这一路会涉及到历史、建筑、金融、艺术、教育等各种学科,我都只知道一些皮毛,但是咱群里各行各业的能人多呀,到有用的知识板块咱们就cue他们来解答,这就好玩了。
我在地图上简单地画了一个顺时针的圈,将依次介绍一些“景点”。天气不热的时候,这个路线很适合作为一个“午饭+消食”的小活动。如果我介绍的一些信息已经过时了,或者因为疫情情况有变,希望您能评论、留言、发消息告诉我,我可以及时更新。
因为F老师说骑行一点开始,在外滩美术馆门外集合,所以我推荐这家离集合地点最近、性价比最高的上海菜小餐馆,作为起点。来都来了,吃个午饭嘛。
建议先点他一碗黄鱼面,打包一份炸猪排,然后一边等菜一边看看菜单上有什么好东西,下次来可以吃。这家小店比较老派,不接外卖平台的单子,但生意还是常常忙不过来。食材和分量都是得体的,滋味也很地道。吃饭的时候,能够隔着玻璃看到厨师的脸,服务员也利落、和气。每年端午前后,店员会在空闲时包粽子卖,更是增添了几分时令节气的人情味。
吃了那么多次,也从来没有问过店家“火玉坊”何以得名,想起来有些遗憾。如果您去的时候店里人不忙,可以帮我请教一番。
拎着您打包好的炸猪排,沿四川中路北上,遛弯儿就开始了。右手边会路过一个老式的水果摊+小卖部,穿过狭窄昏暗的巷子口,可以窥见虎丘小区。寸土寸金的外滩身后,是城市朴素的B面。
我第一次从这里穿行的时候,觉得特别不可思议,会把它当成“发展中”地区,觉得它只是暂时没有变成高大上的样子。直到我读了简·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才理解了这种建筑、人群多元混杂的状态才是一个城市的生命力所在。巷子里晒被子的人、门口标着家庭姓氏的信箱、临时的小菜摊子、不到一平米的修表铺面,那种平静生长的氛围与一条街外江边游客熙熙攘攘的中山东一路截然不同,与待会儿要说到的那些叱咤风云的百年建筑也不一样。
我觉得花一点时间在居民区发会儿呆,后面看历史建筑的时候能放轻松一些,能记得历史跟普通人有关系。
马路左边这家中学只有这一幢楼,连个像样的操场都没有。但是这所高中的创办让我感到惊喜,它是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和黄埔区合作创办的一所公立学校,学生是通过中考招收的。在一般的学科教学之外,学校聘请了芬兰的教育专家,为学生规划跨学科的主题设计课程,采用时下流行的项目制学习“PBL”的方式,让学生每学期都有机会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有所创造。这所学校的存在,让我每当想要无脑批评“中国公立学校教育”的时候,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了解目前真实的情况。其他事情也是如此。
几年前学校老师跟我介绍过校舍扩张的计划,不知道现在是不是宽敞些了,孩子们利用新的活动空间又有什么新的尝试,第一届的毕业生评论感受如何。
同一张地图。
到锦江之星路口右转,进入香港路。路口转角的“华德大楼”也有近百年的历史了,以前是各种洋行的办公室,现在是住人的地方。转角地面上依稀有当年老电梯的痕迹,现在拆掉了。
香港路这条又细又黑的小路简直是最不像景点的地方。但是,这条路其实也颇为传奇。年,中国最早的电影公司“亚细亚”就诞生在当时的香港路1号。创办这家公司的美国人布拉斯基,改变了中国电影史:比如,他投资拍摄了《偷烧鸭》,这是香港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短片,由李小龙饰演;而他回美国时带走了《庄子试妻》这部电影,这就成为了第一部在国外播放的中国电影。《庄子试妻》中出现了中国第一个女电影演员,此前就算是演夫妻,也是找两个男演员。
沿着香港路走,右手边有一座最辉煌、最庄重的楼,门口是一整英俊的排柯林斯立柱。这个房子现在是危房,可能已经不让进了。几年前我进去的时候,BANK画廊还在楼上,他们搬走前,我还吃过画廊庆生的蛋糕。
BankGallery得名就是因为它曾经所在的这个房子曾经是BankUnionBuilding,也就是银行同业公会大楼。在这个银行同业公会成立之前,中国的银行还是一盘散沙,没有脱离传统钱庄的形制。大楼一层大厅曾经是上海票据交换所,中间悬一大匾“金融枢纽”。我感觉四个字都从油腻的虚词变得字字掷地有声了。(银行同业公会具体起什么作用?传统钱庄和现代银行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同样是百年老楼,就它濒危得不让住人了呢?诸位可以看看柱子下面的裂隙走势。外滩地面沉降,可见一斑。实际上外滩那些光鲜亮丽的房子,也是受到地面沉降影响的,只是设法修整过了。(外滩地面沉降是什么原因?建筑物如何防范这样的风险?面对这样的危机,老建筑如何修复?)
香港路和虎丘路路口有一座虎丘公寓,也是居民楼。运气好的时候可以混进去看看百年前的美式公寓是什么样子,想象一下当年和现在住进去分别是什么感觉。一楼有一家很朴素的理发店,我很遗憾没有在那里剪过头发。
与香港路垂直的这条百米小路叫虎丘路,曾经叫“博物院路”,因为外滩美术馆所在的亚洲文会大楼(虎丘路20号)曾经是中国最早向社会开放的一座博物馆,是上海的公共文化中心和学术交流中心。现在这条背街基本上沦为了外滩旅游大巴的停车场,恨不得能在路中央的桌上吃碗河南牛肉面,去的早还能在沿街豆浆油条店买到豆腐花,简直是低调极了。
同一张地图。
路口有一座带刺儿的房子广学大楼您一定不会错过,广学会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出版机构。如果您稍微了解一下上海建筑史,就会对邬达克这个词有印象。这座房子叫做“广学大楼”,与它背对背的连体姐妹刺儿楼叫“真光大厦”,都是邬达克这个建筑师设计的。邬达克还设计了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人民广场的沐恩堂等非常厉害的建筑。
邬达克出生在奥匈帝国的建筑世家,12岁就给建筑家爸爸打杂,毕业于布达佩斯皇家学院建筑系。一战参军,被俄国人俘虏送到了西伯利亚,搞了一张假护照逃出来到了中国,辗转流亡到上海,才25岁,但是这一路学会了多国语言。一穷二白的邬达克从美国建筑公司基层干起,本来想赚点回家路费就走,结果越干越好,还自己开公司了。他的公司就在真光大厦的,一会儿绕过去就能看到这个楼。这种建筑在20年代同时期的美国,就叫摩天大楼了。
路口这个光陆大楼曾经是兰心大戏院的分院,这就是《丁丁历险记》的爱好者圣地巡礼的地方。在《丁丁历险记之蓝莲花》里,正义的小记者丁丁为了摆脱黑暗势力的追捕,躲进一家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电影院的名字就叫“光陆”。
光陆大楼从我第一次见到它就一直是个工地的样子,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修整完毕、重新开放。不过,我前东家的食堂一度在这座楼里,所以我进去过很多次。可惜里面又黑又乱,当时未敢探索。
这个路口可以上乍浦路桥,桥上一般有三类人:台风季天蓝云美,长枪短炮一字排开,都是在拍浦东外滩漂亮的天际线;钓鱼钓龟的大叔们,不是在钓鱼,就是在摆地摊卖钓上来的鱼;不管什么季节什么气温,永远有若干组拍婚纱照的勇士。它右手边的外白渡桥,就是依萍跳河的桥了,最近上海下大雨,我在外滩工作的前同事格雷说:“雨下得比依萍去找她爸要钱那天还大。”十分在地,十分应景。
同一张地图。
贴着光陆右拐,沿着南苏州路走,马路左边百年前是一个划船爱好者的俱乐部,还能看到俱乐部被填平的游泳池。右边有一个不高的米色房子,颇为素雅,我很喜欢。现在入驻的是众安保险,有一次他们给公司庆生,创造性地把外立面打扮成了一个彩色的多层生日蛋糕,结果被文物保护的机构勒令拆除了。
走几步就来到一片开阔的小广场,可以看到一座并不对外开放的仿古教堂建筑。百年前的教堂好像是被烧毁了吧,那个教堂以前罗素还来做过演讲。现在这个教堂会租场办活动,上海时装周的时候我在里面瞄过一场群魔乱舞、哈密瓜成精的时装秀,实在不太感兴趣就撤离了。
沿着花岗岩铺就的小路走,就是圆明园路了。熟悉的刺儿楼是邬达克设计的真光大楼,邬达克自己的设计师事务所当年就在真光室。不过这座房子百年前主要是属于基督教的机构,“真光”之名也取自基督教机构的刊物名。真光大楼里面曾经有沪江商学院,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商学院,不知道沪江网和沪江大学有没有什么渊源。
娄烨的新片《兰心大剧院》不知道您看了没有,不过“兰心大戏院”您也许早就听说过了。兰心大戏院在茂名南路上,但是它最开始是在兰心大楼的位置。兰心大戏院是中国第一座西式剧场,是中国新兴话剧的起源地。其实一开始就是一帮英国人闲着没事自己排话剧,组了个俱乐部,盘了个场子,按照伦敦的“LyceumTheatre”在中国山寨了一个。后来著名学者王韬音译成了“兰心大戏院”。“Lyceum”原来指的是亚里士多德讲学的地方。
中国第一家新剧团的首场话剧公演就在这个位置,演的是《黑奴吁天录》,也就是《汤姆叔叔的小屋》。不过年建的这个秀气的兰心大楼的这个房子就跟文艺无关了。
协进是从“基督教协进会”来的,当年里面有基督教的各种宗教派别的组织在里面办公,难以想象他们在一块儿会不会吵翻天啊。有意思的是这个房子看来四平八稳,但是数一下沿街的台阶,竟然阶数是不一样的。
马路对面的大花园是当年的英国领事馆,现在也可以进去逛。里面种着各种高大的树木,我还吃过其中一棵柚子树上结的大柚子,酸,但是很香。
文汇报馆曾经在这里。设计这个大楼的建筑设计事务所还设计了人民广场的上海历史博物馆所在的建筑,也就是原来的上海美术馆。
女青大楼是个很神奇的地方,梅兰芳陪卓别林在这儿参观画展,看了刘海粟、黄宾虹的画。这些看起来毫不相干的名字放在一个句子里,次元壁是不是碎了一地?
安培洋行这座房子,入驻了佳士得,运气好的时候可以在二楼看免费的拍卖预展,我在里面看过莫奈的画。
拐角这座楼修无可修,只有外立面是能保留的了,所以洛克外滩源在给它改造成一个新房子,修了好多年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好。对面的半岛酒店是21世纪才盖的,以前是友谊商店。
与圆明园路垂直的是北京东路,因为圆明园路有保安拦着不让拍婚纱照,所以都集中在从路口到外滩这一段了。婚纱照一条街其实以前是一条金融街,外滩边上的一排是外资银行,北京东路这条一排是中资银行,往西一直走有好多家。
同一张地图。
比如,虎丘路北京东路拐角中实银行大楼,曾经就是中国实业银行总部所在地。这个银行有北洋政府的支持,可以发行钞票,据前同事说它地下有一个大金库,我没见过,一直想看。这个楼我进去过,在大厅排练过公司年会的节目……传说是大厅有一半的地板原来铺的大理石被毁掉了,修复的时候怎么都找不到好的匹配,就把好的那一半大理石地板一块片成两块,然后铺满。
这个办公楼里有外滩美术馆的工作室,还有贝浩登画廊。去年年底有一位意大利艺术家卡特兰,把一根普通的香蕉用普通的3M胶带贴在墙上,取名叫《喜剧演员》,这个作品卖了12万美元。帮他卖出天价的代理画廊就是贝浩登。后来有个行为艺术家跑到展览上把香蕉撕下来当场吃了,说这就是他自己的行为艺术作品。
如果你对光怪陆离、脑洞大开的当代艺术感兴趣,就可以留意一下外滩美术馆的展览。这家美术馆一年只有三个展览,都是馆方自己精心策划制作的,而且每个展览都有专门策划组织的系列公共活动,值得花小半天的时间慢慢逛一逛,和工作人员交流一下观展的感受和疑问。逛到顶楼可以来一杯咖啡,无论是看夕阳,俯瞰周边建筑,还是在露台吹风、看黄浦江的江景,都很惬意。那个……报我的名字买门票和纪念品并不能打折,但是如果您不慎踩坏了艺术作品,报我的名字可以保证不打折您的腿。:)
好了,剩下的时间,交给读书会啦。下周六,F老师分享《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记得提前看了哈。想念你们,比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