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名言 >> 上海电影学院中外电影史及电影理论考研必学
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导演及作品
中国电影史是上海电影学院中外电影史论里的必考内容,而它的考题来源,基本来源于经典参考书李少白的《中国电影史》。在中国电影史里,导演及其作品是不得不考的内容,在往年真题里常考的谢晋就是其中之一,今天,就跟着才思考研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导演及其作品。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导演及作品
一、第一代导演:这是一批自学成材的电影导演,活跃于~年代。张石川无疑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位,其代表作有:《难夫难妻》、《黑籍冤魂》、《孤儿救祖记》、《火烧红莲寺》、《歌女红牡丹》等。他和郑正秋被并称为中国电影的奠基人。第一代重要导演还包括:黎民伟/《庄子试妻》、郑正秋/《姊妹花》、任彭年、但杜宇、杨小仲、洪深、邵醉翁、史东山、王优游、徐桌呆等。杰出贡献:从人才、资金、技能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为中国电影奠定了发展基础。开创了“家庭伦理片”和“武侠片”——这两种对中国电影影响深远的影片类型。为电影从默片向有声片过渡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开拓性探索。二、第二代导演:主要指那些在年代开始独立执导影片、并活跃于~年代的导演。最著名者为蔡楚生,其代表作有:《都会的早晨》、《新女性》、《渔光曲》、《迷途的羔羊》、《孤岛天堂》和《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这批作品不但以其对商业与艺术、理性与感性的兼顾,多次成为中国早期电影在票房和社会影响力方面的翘楚,而且这些作品也以其浓郁的平民情怀与深沉的民族忧患意识,使得蔡楚生被誉为中国电影现实主义风格的奠基人。这一时期的重要导演及作品还有:吴永刚/《神女》、《浪淘沙》;袁牧之/《都市风光》、《马路天使》;费穆/《小城之春》、《生死恨》;孙瑜/《大路》;沈西苓/《十字街头》等。卓越成就:成功的实现了中国电影由默片向有声电影的过渡。标志作品为《歌女红牡丹》。使中国电影在思想和艺术上走向了成熟。让中国电影确立了自身的民族气质和社会声誉。尝试拍摄了中国首部彩色电影《生死恨》(,费穆)。三、第三代导演:泛指那些年前后从影,主要活跃于“17年”时期的导演(~)。他们主要由来自两种背景的艺术家构成:1)、“红色”背景:主要指来自年以前中共军队里的文艺工作者,主要有“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成荫、崔嵬、水华、凌子风、谢铁骊等;“长春电影制片厂”(原“东北电影制片厂”)的:沙蒙、吕班、郭维、王炎、王家乙、林农、苏里、武兆堤等;此外,还有年以后由新中国培养起来的导演,如:“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王苹、严寄洲、李俊等。2)、“旧上海”或“国统区”背景:主要指来自年以前上海地区的电影导演,如:沈浮、张骏祥、汤晓丹、桑弧、郑君里、石挥、谢晋等,他们大都集中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以上两部分人中最杰出的导演有:成荫、水华、崔嵬、凌子风(被誉为“北影四大帅”);谢铁骊、谢晋(被称为“南北二谢”)等。成荫(~):代表作为《钢铁战士》、《南征北战》、《万水千山》、《停战以后》、《红灯记》(样板戏)、《拔哥的故事》、《西安事变》等。他是新中国“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重要奠基人,其风格以“宏大叙事”见长。水华(~):代表作有《白毛女》、《革命家庭》、《林家铺子》、《烈火中永生》、《伤逝》等。其影片以塑造特殊性格的人物见长,具有含蓄凝练的风格。崔嵬(~):导演的代表作有《青春之歌》、《杨门女将》(戏曲片)、《小兵张嘎》、《平原作战》(戏曲片)、《红雨》;他主演的代表作有《宋景诗》、《海魂》、《老兵新传》、《红旗谱》等。在中国导演队伍中,他是在“导演”与“表演”方面均很有建树的五位导演之一(其他四位:袁牧之、郑君里、石挥、姜文),崔嵬的影片以激情澎湃、感人至深见长。凌子风(~):代表作为《中华儿女》、《陕北牧歌》、《红旗谱》、《骆驼祥子》、《边城》、《春桃》等。其作品生活气息浓郁,善于通过细节刻画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揭示其内心世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谢铁骊(~):代表作为《暴风骤雨》、《早春二月》、《智取威虎山》(样板戏)、《海霞》、《大河奔流》、《今夜星光灿烂》、《知音》、《包氏父子》、《红楼梦》(总导演)。其代表作是《早春二月》/年,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审美意味。谢晋(~):代表作为《女篮五号》、《红色娘子军》、《大李、老李和小李》、《舞台姐妹》、《红色娘子军》、《牧马人》、《天云山传奇》、《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最后的贵族》、《清凉寺的钟声》、《鸦片战争》等。在中国前四代导演中,谢晋是获得国内外各种奖项最多、拍片数量最多的导演,也是迄今我国所有导演中艺术生命最长的一位。其作品继承并发扬了现实主义传统,注重人物情感与性格刻画(特别是女性形象),激情洋溢,艺术感染力很强。他的创作风格被评论界归纳为“谢晋模式”,并在~年代引起过广泛争论。桑弧(~):代表作为《太太万岁》、《不了情》、《哀乐中年》、《太平春》、《祝福》、《梁山伯与祝英台》、《魔术师的奇遇》、《他俩和她俩》、《邮缘》、《女局长的男朋友》等。桑弧谙熟市民观赏趣味,堪称“中国城市电影”的开拓者。他擅长中国式的家庭情节剧,其作品总是远离大时代的硝烟,聚焦于家长里短中的人情纠葛、世俗利益中的人际冲突,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市民阶层在个人事业或情感方面的焦虑与挣扎。在新中国电影史中,桑弧有三个第一:拍摄了年后首部彩色戏曲片《梁祝》;首部彩色故事片《祝福》;首部宽银幕立体声故事片《魔术师的奇遇》。历史贡献:1、确立了“革命历史题材”这样一种新的影片类型,如:《南征北战》、《青春之歌》、《董存瑞》、《英雄儿女》、《地道战》、《地雷战》等。2、集中推出了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题材”影片,如:《农奴》、《刘三姐》、《阿诗玛》等。3、创立了“歌颂型”喜剧电影,如:《大李、老李和小李》、《五朵金花》、《今天我休息》、《李双双》等。4、在戏曲艺术片的拍摄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天仙配》/黄梅戏/、《刘巧儿》/评剧/、《野猪林》/京剧/、《红灯记》/京剧/等。5、在技术与艺术两个方面,成功实现了中国电影从黑白向彩色的跨越。代表作有:《梁祝》、《祝福》、《早春二月》、《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白毛女》(芭蕾舞剧)等。此外,他们还在各自的作品中,成功地运用了大量旋律优美、传唱至今的电影插曲;他们还极大地拓展了农村题材、儿童题材影片的风格样式。总之,第三代导演在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下,在羁绊重重、危机四伏的创作状态中,仍然为中国电影留下了数十部经典作品。四、第四代导演:泛指在文革前接受了电影教育,文革结束后,才开始独立执导的一批导演,他们主要活跃于年代前后。主要有:张暖忻、谢飞、郑洞天、黄健中、吴贻弓、吴天明、黄蜀芹、丁荫楠、滕文骥、杨延晋、胡炳榴、董克娜、郭宝昌、颜学恕、翟俊杰、赵焕章、陆小雅、史蜀君、王君正等。他们的代表作主要有:谢飞:《湘女萧萧》/《本命年》/《香魂女》/《黑骏马》(///)郑洞天:《邻居》/《台湾往事》(/)张暖忻:《青春祭》/《沙鸥》()黄健中:《小花》/《过年》(/)吴天明:《老井》/《变脸》(/)吴贻弓:《城南旧事》()黄蜀芹:《人·鬼·情》()丁荫楠:《逆光》/《孙中山》/《周恩来》(//)颜学恕:《野山》()杨延晋:《小街》()胡柄榴:《乡音》()孙羽:《人到中年》()陆小雅:《红衣少女》史蜀君:《女大学生宿舍》()王君正:《山林中的头一个女人》()等。历史贡献:大力提倡并卓有成效地实践了“纪实美学”。这些来自国外的电影美学资源经过第四代的创作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变成有效的本土话语,参与阐释并提升了本土电影的艺术水准。他们对以谢晋为代表的老一代导演的超越,对于中国电影从传统创作范式中走出来,回归电影的艺术本体,更新中国电影的视听语言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有效地缩小了与世界电影的差距。第四代导演的艺术实践极大地淡化了“17”年电影中的“歌颂”主题,使中国银幕开始倾向于“非政治化”的大众题材,表现出了对普通人的情感和命运的真切关怀,并以其直面现实的勇气和对真实人生的剖白震动了影坛,感动了观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第四代导演中还集中涌现了一批卓有建树的女性导演,如:张暖忻、陆小雅、黄蜀芹、史蜀君、王君正等。这在中国电影史上是空前的。五、第五代导演:整体上大都出生于年代,是“文革”结束后,北京电影学院培养的首批大学生(~)。他们的代表作主要涌现于年~年代,进入年代中期以后,尽管他们的艺术探索精神明显减弱,但“观众/市场意识”却大为增强,至今仍不断有颇具票房号召力的作品问世。第五代导演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及其作品有:陈凯歌:《黄土地》/、《大阅兵》/、《孩子王》/、《边走边唱》/、《霸王别姬》/、《风月》/、《荆轲刺秦王》/、《和你在一起》/、《无极》/等。张艺谋:《红高粱》/、《代号美洲豹》/、《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有话好好说》/、《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英雄》/、《十面埋伏》/、《千里走单骑》/、《满城尽戴黄金甲》/等。黄建新:《黑炮事件》/、《错位》/、《轮回》/、《站直了,别趴下》/、《五魁》/、《背靠背,脸对脸》/、《红灯停,绿灯行》/、《埋伏》/、《说出你的秘密》/、《谁说我不在乎》/、《求求你表扬我》/等。田壮壮:《红象》(年)、《九月》(年)、《猎场札撒》(年)、《盗马贼》(年)、《鼓书艺人》(年)、《摇滚青年》(年)、《大太监李莲英》(年)、《特殊手术室》(年)、《蓝风筝》(年年)、《小城之春》(年年)等。吴子牛:《喋血黑谷》(年)、《鸽子村》(年)、《最后一个冬日》(年)、《晚钟》、《欢乐英雄阴阳界》(上·下)(年)、《南京大屠杀》(年)、《国歌》(年)、《英雄郑成功》(年)等。此外,第五代导演还有:张军钊、周晓文、张建亚、冯小宁、霍建起、孙周、尹力、何群,女导演:李少红、胡玫、刘苗苗等。重大贡献:1)、为中国电影赢得了几乎所有重要的“国际奖项”,真正使中国电影走向了世界。2)、他们以“全新的电影语言”使中国电影“从形式到观念”都发生了革命性的飞跃。可以说,第五代的崛起使中国电影步入了一个“新电影时代”……六、第六代导演:大都出生于~年代,目前平均年龄在40岁上下,要比第五代小10岁左右。他们于年代中后期分别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广播学院等高校,并于年代初陆续开始拍片,最初以低成本的“地下电影”首先在国外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