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名言 >> 盘龙城之窗散文吧潘安兴庄子的真人境
散文吧:潘安兴《庄子的真人境界》
庄子的真人境界
◎潘安兴
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汉代以后被尊为“南华真人”,庄子的著作也被誉为《南华经》。
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继承了老子的衣钵,创新了道家学说,取代黄老学派,成为道家思想的主流,在中国思想史与文学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位思想家特立独行的高蹈,惊世骇俗的行藏,摆脱世俗的羁绊,洗涤凡夫俗子的尘埃,成为芸芸众生的异类。他思想穿越多年,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站得高
《逍遥游》站在制高的视野上,宏观宇宙的一切,强调“天道无为”的认识论与追求精神自由,包涵着丰富的辨证法,有异于儒、法、墨诸家的学问。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日鹏。…鹏之徙于南冥,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矣”。这是上古时期的天文历法,上古的宇宙观。作者通过鲲鹏的变化,深刻寄寓了万物皆有所待的思想。
庄子的修养境界,旨在消除形骸在俗世羁锁,追求一种自由自在的天地,无拘无束的世界。庄子这种逍遥,即“乘之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以游于无穷者,彼且恶待之”。豁达寄寓“藐姑射之山之神人”的包罗万象的胸襟,穿越万古的邃远目光。
二、悟得透
庄子崇尚自然,敬畏自然。新陈代谢,是宇宙不可抵抗的规律。
生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待生死的态度,是人类回归到科学的理性。
在庄子看来:“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从时间上说,任何生物都处在不断结束与开始的循环中,变化在正反两方面轮转;从空间来讲,范围的扩大“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比自己重的物体无限多,比自己重多少的物体也是无限大,与之相比,自己就是无限轻。
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就是生命的价值取向。懂得了时间与空间,该怎么做呢,做什么?庄子认为:“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而行”。和合是非,达到自然均衡,走阴阳圆润之路,久久归一,这才是道家的境界。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而为一”。庄子超然于尘世,颇异于凡夫俗子,发出不同凡响。是以小见大,以短见长。这种宏论,在很多人看来,觉得这种表叙太奇怪荒谬。其实,仔细想来,当你与天地并生,与万物合一的时候,再小,却无限大;再短,却无限长。有了这种通达,一切都很坦然了。
三、看得开
人类相对于宇宙来说,时间太短,空间太窄。人类的认知水平,由于各人所处的环境,接触的曾经阅历不同,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种千差万别的悬隔,就是站位的不同,修养的不同。《白蛇传》中的小青修了年,白蛇修了年,法海修了1年。年一个档次,三者代表三个不同的档次。
“江上有奇峰,锁在云雾中,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一般的市井之辈,庸俗之徒,看到的只是金钱与权力。圣人就不一样了,他们是孤独者,站在超越俗世的平台上,“欲穷千里目,更上层楼”。这就是认知水平,认知档次。有的人认识到了,有些人一辈子也认识不到。
庄子站在时空的节点上,洞察这一奥妙:“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为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世界上一切差别,都在无限相对立之中消泯掉了,懂得这个道理,就入了道。入了道,就比别人看得不一样。懂得对立统一规律,就能看得穿,看得开,少那些烦恼。
四、放得下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们拼命地追逐金钱与权力,贪婪地饕餮盛宴。在这种不择手段的游戏中,却失去了太多的自由与幸福,活得很累很苦,在名利场中玩弄权术与阴谋,却把自己关进了牢笼,还不知道灾难将要降临。怎么摆脱这种牢笼,庄子给后人指明了正道,只是愿意不愿意走的问题。
这条正道,就是“放得下”。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放下这些包袱,才能轻松前行。这些话,对于俗世主义者来说,谁听得进去呢?等到听得进去的那一天,说不定是迟到的忏悔。
这三无思想,代表三个不同的档次。至人是顺应自然,忘掉自我,是理想中修练最高的人;神人次之,不追求有功,更不去居功抢功,而是主动让功;圣人又次之,不求有名,高蹈让名,更不会去抢名图名。达到三无的人,才修到了真人境界。
许由,远古五帝时代的高士。唐尧知道他很贤德,想把帝位让给他,亲自找他谈话,知道来意,坚决不接受,逃到箕山当隐士去了。这样的故事,在浮躁的社会中,简直是天方夜谭。送上来的宝座,居然不要,是不是太傻了?古人做到了,今人是不是退化了呢?
庄子引用了许由与尧的一番对话,非常值得后人玩味与思考:“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谷,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尧要把天子的位置让给许由,便对他说:“太阳出来了,烛光还在燃烧,不是太不知趣了吗?大雨下田里,还在提水润庄稼,不觉得是多余的吗?先生如果能够登上这个位置,一定会干得更好。而我还占着这个位置,心里很惭愧。请允许我把这个位置交给先生,请接受我的要求吧”!
许由回答说:“您治理天下,已经做得很好。我来代替您,是为了名?名,只不过是影子,让我来当影子吗?鹪鹩在树林筑一个巢,只占一枝;偃鼠在河中饮,喝饱肚子就够了。各人的幸福感不一样,我现在巳经满足了。我的天子啊,您这个位置对我来说,没有用。如做厨师一样,是不管祭礼仪工作的。
象许由这种高士,在古今几乎是孤版。他能“放得下”对天子高位的追求,回归到热爱自由的初心,修炼到真人的境界。
庄子紧步许由的后尘,身体力行着许由的隐士情怀。楚国曾经重金聘他为相,他就是不肯接受,仍然坚守着漆园史,过着读书写作生活。楚国多年间,有多少相,不得而知;然后,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庄子,自然明了。
庄子的妻子死了,朋友惠子来凭吊。看到庄子为妻鼓盆而歌,让惠子大为不解。妻子伴随风雨同舟,生儿育女,她走了,你却欢娱,不悲伤,象话吗?庄子却说,她放下了人间的苦难,不再为生计而奔波,难道不替她高兴吗?该放下时就放下,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呢?
五、做得妙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社会是一个大课堂,人从懂事的那天起,就在观摩身边的事物,学习适应周围的环境,达到超然于是非,全耳于物我。在这方面,庄子以道家的眼光看待尘世的是非。
《齐物论》是庄子做人处世的高度,阐述了每个事物的可朔性、转化性。强调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所谓齐物,就是齐物与齐论。人需要先齐论,才能逼近齐物的境界。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是则知之”。每个事物既可以是这方面,也可以是那方面。任何事物的正与反,在时间与空间的背景下,都是无限正与无限反的。
阴阳两面,本来就是一体,也是相对的。如美丑、高矮、是非、善恶、对错之类一样,有了比较,才有鉴别。有了鉴别,才能认识差距,找到因果,找到关键,接触到了核心。
“彼事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将是非的两面同时照应,综合考虑,就是抓住了大道的“枢机”。“环”是时间天的层面,“中”是空间的层面。综合、整体看待与把握,才能看到全面,不走极端,从是非的纠缠中跳出来,应对无穷的变化。
境界的实际操作,就是处世。入世与出世,是道家的最高学问。庄子告诉我们如何处世的方法:“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这就是说,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该说的就说,该做的就做;有些事情只说不做,有些事情只做不说,有些事情又做又说,只是具体环境下的把握而已。有时候保持沉默,也许是一种等待,不争,让事实说话。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荀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于行,犹有所待也”。列子乘风遨游,飘然自得,游历了五十天回来,他对于求福的事情,并说有去孜孜以求。虽然,免除了徒步的劳顿,但毕竟开拓了眼界,增加了阅读,也是一个收获。
絕智守愚,当无用之人,作无用之木,不乏是一种生存的法则。庄子善于用讲故事,说寓言来阐释大道理:“恵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拥肿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其涂匠者不顾。庄子曰:“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无所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天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若哉”!
在庄子看来,惠子家无所用的大树,连木匠都不屑一顾,如果把它移植到旷野,让过往的人歇荫,不是一件美事吗?它的无用变有用;它的独特造型让人欣赏,生命得到保存,避免了斧伐之灾,不是两全其美吗?
不同的眼光,釆用不同的方法,必然产生不同的效果。那些不同于俗世的狂人,他们的言论与行为,通常是一般人不能接受的。
接舆是春秋时代楚国的狂人。庄子讲了他的掌故:“肩吾问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吾惊怖其言,犹何汉无极也。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藐姑射山,有神人居焉……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钟鼓之声,岂惟形骸有有聋有盲哉”未知亦有之,是其言,犹时女也。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
这样的神人,以万物合为一体,不是一人能说出这种话,一般人没有这种眼光看问题。跟庸人说这种话,无异于对牛弹琴!
六、活得鲜
人生如梦,转眼之间就是百年。庄生梦蝶的故事,无人不晓。每个人来到大梦一场,大梦的两端,就是生命的开始与结束。
“昔者庄周梦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因也,胡蝶之梦与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谓之物化”。
庄子以讲故事而说透道理,阐明其中的奥秘,是庄子的创造:“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与其梦,觉而后知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牧乎,困哉!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梦也,其名为吊诡,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遇之也”!
人在梦里的时候,不知道是在做梦,梦之中还可能有另一场梦,不到醒来不知道是梦。只有真正醒了的人,才知道,自己的曾经就是大梦。愚蠢者往往沉溺于大梦不能自拔。人生的失落与辉煌,困顿与发迹,一切的一切,都是梦幻,过眼云烟。
智者与愚者的区别,不过是自知是梦,一个身在梦中而不知。人在这种虚幻的世界,什么都不重要的了,所欲所求都是虚幻的东西,又有什么丢不下呢?再过0年,愚到智者,才明白我在说什么了。
不跟风,不跟人,是做人的智慧。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受人摆布,不看人脸色行事,才是活得自在。
在庄子看来,不当别人的附庸,“不君不臣”,不当人家的傀儡,不受人的操纵,有着独立的人格尊严。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独立特行着自我,不去追求现世的物欲横流,活得自由自在,才是幸福。
《逍遥游》追求的是一种超然俗世的天地,无拘无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与万物融为一体。人的世界,是摆脱外物的朿缚与羁绊,放飞心灵。庄子的思想理念就是:规矩越多,也就越失去自我,也就越失去幸福。
幸福的层次不同,标准也就不一样。小鸟的幸福,就是在枝头唱歌,大雁的幸福,就是千里迁徙。对于哲学家来说,思想解放,才是最大的幸福。只有思想解放,才能发挥人的创造力。
庄子的另一个寓言故事:?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与特操与”?景曰:“吾有待与然者耶,吾所以待然者邪?吾待蛇跗蜩翼耶,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
读了这一段寓言,掩卷而思,该不该反省自己,是否也做了别人的影子,随声附和,当了人家的应声虫?微阴嘲笑影子没有操守,却看不到自己也在依附于影子。笑人不笑己,不能正确识自己,在现实中大有人在,也是活生生的众生相,愚人不自知的讽刺。
“惟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寓诸庸,因是巳。因而不在其然,谓之道。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
那些通达的人,能够洞察一切,言行不落俗套,有着不一般的行为。他们静观一切事物,了然于胸,敏于言而慎于行,不轻易表吐露自己。保持低调做人的态度,从不显山露水,过份张扬自己。不去作一些无谓的纠缠,跳出永无止境的纠结,从是非中解脱出来,避免走向另一个极端,达到全身远祸,平安快乐度过自己的一生。
不为琐碎的事而烦恼,不在细微上而茹苦,这才是圣人的大局。“瞿鹊问乎长梧子曰:吾闻诸夫子,圣人不从事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
达到淸静无为的化境,不沉湎于纷扰的纠葛之中,在日常繁杂中困扰着自己,不去苦苦追求利益的既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不必去揣测别人的心理。在无所谓与有所谓中,找到契合点,漫游于世俗的经营之外,在很多人看来,是轻率的狂人语言,在圣人看来,正是非常思维的举措。
简单,才是活得新鲜的标准。大道至简,才有葛天氏的快乐舒心。“参万岁而一成纯,糅合历史以长久变异而精纯不杂”。把复杂的事情想简单,把复杂的事情做简单。大智广博,小智精细,这就是战略层面与战术层面的思考、决策与实施。
“以隶相尊”,把世俗的尊卑看作一样,无所谓卑躬屈膝,也无所谓去阿腴奉承那个人,达到公平公正,在人格上的平等尊重,才是最大的快乐。
而不做物质金钱地位的奴隶,才是舒心的日子。现代人活得太累,一生在劳顿与烦躁中奔波,看不到岸。读了庄子,卸掉身上的枷锁,什么房奴、车奴还有在单位的人奴,鞍前马后的跑腿,讨好上司,为求得升职加薪,失去的自我太多,不觉得苦吗?这种苦比物质贫乏的时代,更是难以名状的酸楚。为在城里有房子,几代人的牺牲,才换来蜗居。在钢铁森林,听不鸟鸣,看不见蛙跳,身背房贷重债,喘不过气来,快活吗?
中国古代很多帝王将相,都在庄子那里找到心灵鸡汤。李白、苏轼们都从庄子那里学到潇洒,喝了忘忧汤,在蹉跎中忘掉苦难,作《逍遥游》的新作,为我们留下了可资借鉴的华章。
年5月26日
客寓黄陂木兰乡小寨村蔡胡家湾
作者简介:
作者潘安兴老师近照
潘安兴,本名潘兴家,自号木兰山樵。西陵布衣,普陀知客。一九四九年十月生,湖北黄陂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文化程度,高级政工师。当年老三届,经历上山下乡,招工进厂、下岗打工。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辞赋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报告文学学会理事。黄陂辞赋学会会长,黄陂诗词学会副会长,黄陂二程研究会理事。《钰山赋》曾获全国征文二等奖。主编有《木兰山诗词集》,著有《龙腾华夏千秋一统赋》、《中华大家庭赋》。
打开辞赋诗文之门
推开盘龙城文化之窗
欢迎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my/18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