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黄老思想最初流行于稷下学宫,为道家和法家

发布时间:2024/1/13 18:49:07   点击数:
甲氧补骨脂素能否治好白癜风 http://m.39.net/disease/a_9335156.html
黄老思想最初流行于稷下学宫,为道家和法家结合,兼诸家观点而成黄老思想,是战国时期假托黄帝、老子之言为指导思想,尊传说中的黄帝和道家的老子为学说创始人,并且涉及哲学、政治、社会、养生等方面的一个道家学派,其代表作品为《黄帝四经》和《老子》。黄老学派原为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宫的一派,在战国诸子争鸣的时代,一些信奉道家思想,并且希望以此拯救天下的人,假托黄帝之名而著书立说。黄老思想中的“黄”,名义上即指称黄帝。在黄帝之名下,黄老思想学说以老子的道”为基础,并且吸收战国时期刑名法术之学,因此其思想是以道家为主线,而在社会政治思想上更接近法家。黄老思想最初流行于齐国的稷下学宫,一些留心世事的学人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学术体系,黄老思想之所以形成于战国时期,也如其他学派如阴阳家、纵横家、兵家、法家等一样,是春秋社会向战国社会大变革的产物,是社会阶级结构剧烈变化的结果,也是兼并战争连绵不断、崇尚“力道”的情况在思想界的反映。在当时的思想领域里,不仅是儒、道、法、阴阳、纵横等各学派之间相互斗争融合,各学派内部也是相互分化融合。当时假托黄帝名义而著书是战国至两汉时期的学术习惯,如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就是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之名而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采取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这与黄老之学的代表作《黄帝四经》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从战国至汉初黄老思想得以流行,是与当时的政治、社会需要和学术风尚相一致的。《黄帝四经》最早出现于汉代的《汉书·艺文志》,该志中描述道《黄帝四经》四篇。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进行考古发掘时,曾出土了一大批古代的帛书,其中有《老子》甲本卷后、乙本卷前,并附有《经法》《十大经》《称》《道原》四篇。经过唐兰先生的考证,这四篇古佚书就是《汉书·艺文志》中所记载的“《黄帝四经》四篇是黄老道家的重要经典。司马迁认为,黄老之学应该是晚于老子,可能与庄子同时期,而早于慎到、申不害、田骈、韩非等人。汉初的黄老之学,虽源于道家之“道”,但和原先的道家学派有着重大的区别,而且带有十分明显的道、法结合的特点。从先秦古籍的有关记载来看,老子传本在战国期间就已有两种不同版本:一种是道经在前,德经在后,这是道家传本。如《老子》论述道德,就是把《道》摆在第位,把《德》摆在第二位;庄子论述道德,也是把《道》摆在第一位,把德摆在第二位。另一种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这是法家传本。如韩子的解老,首先解德经第一章,解道经的文字则放在后部。这是因为道家重视书中的宇宙论和本体论,并认为“德”从属于“道”,所以把道经放在前面。法家重视书中的人生论与政治论,而用法家眼光来理解老子的论,所以把德经放在前面。因此,汉初的黄老之学,是将先秦道家思想经过战国不同学派学者的改造,将法家治国的思潮融入道家而建构的一种社会政治理论学说。关于黄老学说的性质,有的学者认为,“汉初黄老思想的政治实质是法家思想”,“其特点可归结为刑德并用”,这种说法应该说归纳出了黄老思想的一般特点。关于汉初黄老之学的流传,如今能够见到的最具体的材料是司马迁的论述。黄老之学的传授世系有的尚见零星记载,有的已经无从考证。不过自盖公起,黄老之学就在西汉初期登上了政治舞台。据《史记·曹相国世家》记载,曹参任齐国相,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之策,当时齐国故旧儒者以百数,然而人人所说不同,曹参不知如何定策。这时他听说胶西有盖公者,善治黄老言,于是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上言治国之道贵清静无为而民自安定,以此类言语而论之。曹参大喜,于是其社会治理尽用黄老无为之术。曹参以此术相齐九年,齐国安定,人口云集,齐国人皆称曹参为贤相,黄老之学由此开始引起统治者注意。尤其是曹参继萧何为相,继续以黄老之学治国,使黄老之学得以成为当时部分统治者所欣赏的政治学说,黄老学派也在西汉初期名扬一时。《黄帝四经》是黄老学派的主要典籍,其内容很丰富,主要是发展了《老子》中提出的一系列君主南面之术及有关政治、军事的诸多思想,致力于研究国家的祸福成败和兴亡得失。在黄老思想中,“刑名关系”是它最重要的部分。《史记》说黄老学派“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这些思想在《黄帝四经》中都有所反映。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感谢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2543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