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玉明课堂庄子第六讲养生为何讲杀牛

发布时间:2022/8/12 12:27:25   点击数:

学习经典,增长智慧。各位同学下午好。

今天我们继续看庄子的智慧,今天的主题是“养生主为何讲杀牛”。

在上节课中,庄子给我们留下了好两个千年疑问“以有涯随无涯”,“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不知大家的理解如何?我们一会儿可以讨论一下。

在《养生主》第一段,庄子也给我们提供了八字养生秘诀“保身,全生,养亲,尽年”。上节课我们是从总纲,从宏观的角度解读了这八字秘诀。同时也提到四个典故,来对应这个八字。我们来回顾一下:

养生主分为一个总纲,四个论据。

一个总纲就是总体阐述养生的宗旨,也就是第一段中的内容。

四个论据就是三个人物故事一个动物特性与状态:庖丁解牛、独腿右师、秦失吊老聃,以及泽雉十步一啄。

庖丁解牛者,保身是也。就是从立身处世的角度告诉我们,要做到游刃有余,同时保持慎独的态度。

独腿右师与泽雉者,全生是也。独腿右师与泽雉,一个身体不全,一个身体束缚,二者皆不全也。

独腿右师是从主动而积极面对身体不全,而保持着独立的生命态度,不受别人、受外境的影响,从而实现独立的生命价值。

泽雉是从被动的束缚,从而警示我们不要被世俗的樊笼所束缚,要训练超脱世俗烦恼的能力,顺应自然,才能自由自在。

秦失吊老聃者,养亲、尽年是也。此是上升到生命的终极问题。即是庄子所尊崇的天地与我为一。正如大宗师中所说:“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生死是生命的必然过程,它好像昼夜运行不息,符合自然的规律。白天与黑夜是天地的常态,生死也是生命的常态。

今天我们就来逐一分享这四个典故,从而领略庄子的养生之道。

第一、庖丁解牛

我们先来诵读原文。这个典故要完整的读体会也会更完整清晰。虽然有点长,我们还是先一口气读完它。大家注意看PPT翻页。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yǐ,足之所履,膝之所踦yǐ,砉huā然响然,奏刀騞huō然,莫不中zhònɡ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zhònɡ《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xì,导大窾kuǎn,因其固然。技经肯綮qìng之未尝,而况大軱gū乎?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xínɡ。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huò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好,我们现在来看这个故事。

庖丁解牛这个典故啊,有好多伏笔,好多问题,好多暗喻。不能光是一个故事就听过去了。越品味,越好玩,也会头晕晕的。

比如,养生篇为啥要说杀牛,这不是杀生吗?不矛盾吗?

为什么会提到音乐舞蹈,难道杀牛的时候还要放音乐?

为什么文惠君听了庖丁的一番话后,会说“得养生焉”。

庖丁十九年,杀了数千头牛,是真的吗?

光这四个问题,就想了我好多天,一会儿似乎明白一点,一会儿又堵住了,觉得哪儿不通。真的就像参话头一样,参得脑壳疼。不过呢,这种思考也确实是一种快乐。我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2418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