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河大建筑系四年级建筑方案设计作品雄安居住

发布时间:2022/8/4 14:39:35   点击数:

河大建筑系四年级建筑方案设计选登

——雄安居住区规划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

本次18级课程设计选址在河北雄安新区。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居住区规划地块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内。启动区位于雄安新区起步区范围内,规划面积20—30平方公里,启动区城市设计充分利用区位条件,以淀泊景观为依托规划设计启动区空间布局,形成城淀相望的格局。通过轴带空间设计,实现启动区核心功能与景观环境的有机融合。城市空间格局秩序规整、灵动自然,体现中华风范;环境景观城景应和、蓝绿交织,凸显淀泊风光;建筑设计古今融合、中西合璧、多元包容,展示创新风尚。

风貌愿景:传承中华传统居住文化,营造温馨和谐的生活氛围;因地制宜,结合时代创新,创造亲切雅致的人居生活环境。

-场地范围规划示意图-

▲该场地范围规划示意图已经根据课程实践

进行了适当调整

作品展示

李伟坤、于文静

该设计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范围内。起步区作为雄安新区的主城区和先行建设区域,承担着新区的核心功能。设计充分利用了区位条件,通过轴带空间模式,实现了启动区核心功能与景观环境的有机融合。在这次居住区设计中,我们将立体绿化应用到各个独立个体中,住宅楼中分别加入了不同比例的入户花园,每层住宅都有一定的绿化阳台,这就形成了自然与内部相互依存的关系。各个绿化区域以及活动区域之间搭建天桥,提供了立体交通构架系统。在公共空间内独立出行人交通与交流的空间,同时也实现了家中有园、园中有家的特色景观。▼

董瑞雨、李佳龙

该项目位于河北省保定市雄安新区,一座新城应当创造一种新的理想家园。在高楼林立的水泥森林中,我们所向往的是像乡村一样随机而热情的场所精神,并且希望让自然捅破水泥,迸发出一丝盎然的生机。因此,我们选取蜂巢的造型,上部有着乡村建筑中常见的坡屋顶形制,而下部的三角区域便是赋予每家每户的室外花园阳台,再通过不同组合让建筑群活泼起来。而且我们考虑了跃层、两代居以及单身公寓的户型组合,去照顾更多的人群与家庭。空间上,设有共享空间与空中步道,丰富人们在社区的体验,为他们在这座城市里构筑理想的“巢”。▼

苗雨荻、周洁

本方案旨在通过建筑手法打造一个景色优美、邻里关系亲密,能服务于各个年龄段和不同家庭结构的温暖家园,人人都有归属感,人人都能享受院落式近邻温情。在住宅本身,我们将传统乡村水平式院落转变为垂直院落,增进邻里情感。并在个别楼设置了共享办公,社区图书馆,健身房等既增加了便利性又符合后疫情时代的需求。通过设计邻里中心、凉棚,街角公园等为居住者提供多种公共交流空间,增加交流机会。同时为呼应雄安新区建设要求,提取多种传统要素运用到设计中:传统坡屋顶、莲花、山水景观等,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扬。我们将自身对住宅的美好愿景体现在方案中,并期望能亲身感受。▼

刘畅、殷文雅

设计立足于雄安新区的现状、历史背景分析以及疫情冲击下的城市生活解读,提出有助于城市生活向“新常态”过渡的解决方案。维系人们日常生活的多样性、可变性、复合性、不确定性的复杂空间系统,着力于”绿色健康、淀泊风光、创新风尚、中华风范”,打造自然生长的绿色社区,帮助人们解决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采用3.3*3.3*3的模块作为“理想居住单元”,居民只需要在社区应用系统上输入参数,算法即可模拟不同方案体块组合形式并生成相应的室内套型设计方案。使居民在创建自己的住房单元的同时完全独立,并允许他们根据个人要求、财务能力以及生活方式和节奏调整自己的房屋。▼

王正昊、武孟超

塔楼形成如同峡谷般的景观,独特的室外空间、阶梯露台等形成一个亲密的小镇氛围,且突出了中央广场在创客区的中心地位。该项目将提供给未来居民和造访者多样化的服务与设施:零售、联合办公、手工作坊等;塔身设计充分考虑了对太阳和风的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朝向附近滨水区和周围景观的视野范围。作为雄安新区滨水开发区的一部分,将在动态的环境中为未来居民提供现代感的生活,所有塔楼外立面的内侧在混凝土架构中穿插着珠光陶板,致敬本土悠久的芦苇采集历史;同时它将是一个活跃的、包容的新社区,欢迎所有居民的加入。▼

娄夏宜、徐子璇

本次设计基地位于雄安开发新区,雄安以生态绿色新城为发展目标,因此我们从生态与未来的角度去思考整个区位的规划。一方面我们力求循环利用的角度点出发,现如今城市化与乡村化是讨论热点,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引发热烈思考;另一方面作为未来的城市代表新区,雄安必定会引领新技术与新景象。从这两点我们引入种植与廊道两大元素让整个社区得到“交流”。希望在这个社区里,人们可以感受到活力感与满足感。▼

杨静、刘博

“时光的海”是基于未来社区一种构想,在未来社区中营造一种开放、自然、融合的氛围,该项目位于河北省雄安新区,考虑到白洋淀这个特殊的周边环境,我们目标打算营造一个以人为本的山水共融的共享社区,以打破人群的疏离感。设计中首先运用一条完整的水系贯穿各个地块,将逐水而居的理念融入其中,与淀泊风光相呼应,继而运用各种构架如廊桥、坡道、户外设施等使得地块内的社区形成一个整体,漫步其中,欣赏景致,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规划布局中一共采用了四大类建筑模式,满足以青年为主,其他人群为辅的人群需求。希望借此能吸引更多的创业青年来此地发展定居,以缓解北京的城市压力,切实实现雄安新区的意义。▼

王怡诺、康硕

庄子的《乌有之乡》中提到“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所困苦哉?”阐述了一种不受拘束、“无为而治”的思想,西方有乌托邦,东方则有“乌有之乡”古往今来,无论是“天下大同”的儒家式乌有之乡,还是“世外桃源”的道家式乌有之乡,都体现了人类对理想自由生活的美好向往。

但是在今天,单纯的理想国度并不适用于如今的信息化发展,而与世隔绝式的乌有之乡最终也将会走向灭亡。所以我们提取乌有之乡这一概念,与信息化、智能化联系起来,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同时也呼应陶渊明的道家式崇尚自然的思想,将居住建筑融合自然,产生三面围合的合院,兼具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内敛,又有着促进人们社交的外向性,将自然围在里面,用数据的分析与收集让住户与社区之间充分联系,让住户在其中更加自我地去追求理想生活。▼

冯敏、段少宇

本社区立足于雄安新区快速建设、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与项目基址,期望借雄安打造智慧城市之东风,实践架有智慧桥梁的新型住区模式。即通过合理的空中货运流线实现人货分流且送货到家。同时用贯穿整个社区的拱形元素致敬曾经白洋淀里的乌蓬水乡生活,人们穿行在或连绵或间歇的拱形廊架与平台之中,通过拱窗眺望风景,仿若乘船行于碧波间,谈笑于台阁之上,饮酒赋诗,其乐无穷。▼

李琳娜、周桐旭

本方案以未来居住区的可能性为设计主导,为响应雄安新区的政策建设,社区采用装配式定制化租赁模式,为雄安新区建设者和未来居住者提供新的居住模式。通过对居住人群的类型进行分析,将居住区分为青年、创客、家庭三大模块,根据不同人群的工作性质和兴趣爱好,定制出多种个性化的住宅户型和共享模块。社区内根据各类人群的需要设置了共享办公室、健身房、餐厅酒吧、展览和种植温室单元模块,为居民生活工作提供便利。空中跑道为居民提供安全专业的运动空间。将建筑底层空间还给街道,扩大底层交通网,平台中的下沉花园为居民提供日常活动和社区交流。居住者可根据自身需求,在社区定制网站上选择相应模块进行组合。最后通过装配技术进行安装和更新,用交通核将各个住宅模块进行串联,形成一个绿色生长型的未来社区。▼

尾声

本次居住区设计作业是18级建筑学学生第一次进行大尺度的建筑规划设计,帮助同学们了解了城市、熟悉了规划视角。培养专业视角分析城市环境以及解决场地问题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增强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希望以此探索未来城市建设运营,辅雄安之大计,培养建筑学子对诸多未来趋势的大胆想象。

END

来源:河大建筑系

将设计e周设为「星标★」才能第一时间收到推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2413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