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简介 >> 道家的庄子文学的哲学
??文艺学按
中国文学知识梳理,今天更新道家学派重要人物及其作品——庄子、《庄子》。庄子的轶事典故有很多,庄周梦蝶、濠梁之辩、濮水垂钓…无一不显示了他的思维奇妙,他与同时代而出的儒家学派截然不同,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以一种遗世独立的姿态,将道家思想发扬到极致,并将以传承于后世,古文人中的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曹雪芹等创作中都可见到庄子的影子。
庄子入世出世都切换自如,著名的“庄子陪葬”中,可见其超然的态度。《庄子·杂篇·列御寇》: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文章综合整理自《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和网络资料,图片源于网络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
庄子(约公元前年—约公元前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但他反对儒家的“仁义”等学说,并认为“无用即大用”,人应当崇尚天性,反对任何一种“人为”,主张“无为”、“无待”的自由精神。
庄子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
庄子行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写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
代表作品《庄子》
庄子的作品被编入《庄子》一书,唐玄宗天宝初,因庄子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由被奉为《南华真经》。
《庄子》约成书于先秦时期。司马迁说“庄子著书十万余言”,《汉书·艺文志》载“《庄子》五十二篇”,而今本《庄子》仅三十三篇六万五千多字。
《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这三十三篇已经由晋代郭象注《庄子》时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其余篇目可能被郭象删除。以前一般认为《庄子》全部为庄子所著。自宋代起,这种看法受到质疑。后来一般认为内篇的7篇是庄子所写;外篇15篇或为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11篇应当是庄子学派所写,有一些被认为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内篇7篇包括:《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
外篇15篇包括:《骈拇》《马蹄》《胠箧》《在宥》《天地》《天道》《天运》《刻意》《缮性》《秋水》《至乐》《达生》《山木》《田子方》《知北游》
杂篇11篇包括:《庚桑楚》《徐无鬼》《则阳》《外物》《寓言》《让王》《盗跖》《说剑》《渔父》《列御寇》《天下》
《庄子》哲学思想
“道”。“道”是《庄子》哲学的基本概念,是追求生命自由的最基本的范畴。庄子基本继承了老子“道”的思想。老子的道重客观的意义,庄子的道从主体上升为一种宇宙的精神。庄子把道和人紧密结合,使道成为人生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他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22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