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学术ldquo经典与解释rdquo

发布时间:2021/8/12 16:04:46   点击数:

北京大学哲学系与中山大学哲学系联合举办的年“经典与解释”暑期讲习班在福建平潭如期举行。此次讲习班与平潭两岸国学中心合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岸青年交流周的系列活动之一。7月22日上午,在中山大学哲学系张永义教授的主持下,学员一同会读了《庄子·秋水》篇。经过一上午紧凑而细致的阅读、讨论,下午讲习班举行了第一场专题讲座。主讲人北京大学哲学系王博教授以“政治与生命之间”为题,向听众解读了庄子对人与秩序的新定义。讲座由中山大学哲学系赖区平老师主持。

王博教授的叙述以三代政教体系的崩解为背景,首先梳理了儒家、道家、法家应对这个问题所主张的三种秩序系统。其中老子对秩序做出了新的定义:一是在天地人之上安放了道;二是提出了去权威化、去中心化的构想;三是重新诠释了德的观念,并建构起新的政治秩序;四是在自然的基础上建构一种知止的名的体系。

王博教授进而指出,老子对人的关心更多是对人在整体意义上的关心,庄子的关心则是从作为整体的、一般的人转到了具体的个人。《庄子》内七篇作为由庄子一个人完成的整体,最核心的主题就是对个体生命的安顿。庄子对人生命空间的拓展、对人的新定义,实际上是通过对世界的新理解来完成的。其中一个角度就是通过对无的进一步发现,完成了对具体事物、对有形有象世界的超越,指明人可以在政治、伦理世界之外开拓出人的意义,也就是一种精神的世界。而庄子对人与生命的新理解也需要一种与之配合的政治秩序,这正是《庄子》外杂篇热衷于讨论政治秩序问题的原因和意义所在。

精彩的报告之后,在场的中山大学哲学系陈少明教授、陈立胜教授围绕报告中的相关问题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随后,王博教授还回答了现场学员的提问。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供稿|梁时

摄影|游恺扬

编辑|谢雨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2200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