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为什么不需要提倡仁义为什么本性比仁义还重

发布时间:2021/8/12 13:17:13   点击数:

在人类的历史上,能够经久流传的经典,一定是经过历史大浪淘沙考验的,也一定是有很大借鉴作用的智慧经典。

《老子》是这样的经典,全书五千多字,字字精华。每个字、每个短句都是宇宙天地真相以及人生智慧的精华凝聚和承载,需要慢慢消化。对比《庄子》,同样秉持道家的万物天成,道法自然的观点。不同的是,《庄子》全书篇幅较长,用一些案例来说明其中的道理。

《庄子》中常用到排比句,而老子则是精练到一个字或词,然后解释出几句话。比如《庄子·骈拇》篇中:“且夫属其性乎仁义者,虽通如曾、史,非吾所谓藏也;属其性乎五味,虽通如瑜儿,非无所谓藏也;属其性乎五声......”,讲的是任性命之情,率性而为,不因为仁义而伤了自己的本性,排在仁义之前的是德。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二章,针对五声、五味、五色,同样进行了相关的叙述“五色令人目盲,五声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第十八章中“道德废,有仁义”,第十九章中说“绝仁弃义,民复孝慈”说的都是无需提倡仁义,自然顺应天道。

此外,也可以用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这句话来理解。当人们提倡仁义的时候,说明缺仁义。而正因为提倡,便有了一些人为博取虚名而作假,这就成了“斯恶已”。

这种现象在现实中确实存在。一些个人或企业为了求名,张扬宣传,结果因为张扬宣传的多了,真假难辨,也有动机不纯的。特别是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网上信息铺天盖地,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分辨真假,只能不断提升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

在熟读《老子》的情况下,我极力推荐《庄子》这本书,因为《庄子》将宇宙人生的道理讲得更透彻清晰。

比如,《庄子·秋水》篇中“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这里也包含阴阳转化的规律。说的是事物的起始不是固定不变的,死亡也是一种新生。

人生没有永远的状态,每一刻,生命都是变化的。生命的死亡,是灵魂又一个重生的开始。每一个生命之旅在人生中都有特定的任务。遇见该遇见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结下因果。轮回中往复,因果中巡回。

还有《易经》,也是天下为一,万物生于无的观点,结合《老子》《庄子》一起看,一起思考,更容易理解宇宙的奥秘精髓,以及生而为人的智慧。

人生百年,转瞬即逝。重要的是,我们留下了什么。生命的意义,是去体验,去实现,去拓展无限的可能,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不被外在束缚和迷惑,不被潮流裹挟和颠覆,无论命运经过怎样的惊涛骇浪,终有一天你会悟出云淡风轻的心境,在平淡的庸常中静享岁月,在每一个日出日落中过好当下,实现自己最理想的人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2200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