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版本 >> 庄子5句名言,处世至理,句句精辟,读
社会复杂,人生不易,我们该如何处世,才能活出生命的意义?分享五句《庄子》中的处世名言,句句精辟!希望通过这些分享和交流,能让我们的思想和精神得到更高的升华。
首先分享第一句: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这是《庄子·人世间》当中的句子,说的是孔子游历楚国的时候,一个叫接舆的疯子,故意在孔子的门前大声歌唱,“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接舆的本名其实叫陆通,是楚国的一位名士,很受人尊重,但是后来,陆通感觉现实社会越来越黑暗,为了表达不满,他剪掉自己的头发,穿得破破烂烂,装成癫狂的模样,每次遇到孔子坐车出行,他就会用唱歌的方式表达一些自己的观点和言论,所以庄子称他为“楚狂接舆”。当然,接舆只是装成癫狂的模样,他代表的其实是道家的出世思想,而孔子倾向于入世,接舆对孔子所唱的“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是在提醒他:你只适合天下太平有道的时候出来混,现在天下无道,人的道德衰微,未来不可期待,过去的不能挽回,你应该先保全自己的性命。接舆对孔子的劝诫充满了善意,因为天下无道的时候,再有能力的人也只能先想办法自保,而孔子周游列国四处碰壁,就是因为社会与时代的背景束缚了他人生理想的实现,那么“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这句的现实意义,就是告诉我们要活在当下,过去的东西不可追回,也不要沉迷在未来的幻想,抓住当下的每分每刻,才是最真实的意义。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不仅仅是纯粹的“哲学”,他还讲了很多人情世故和为人处世相关的内容。《庄子》当中记载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说圣人孔子与柳下季,是好朋友,而柳下季的弟弟盗跖却是一个横行霸道贪得无厌的江洋大盗。于是,孔子打算当面劝诫盗跖,好让他改邪归正,但是,盗跖一见到孔子就勃然大怒,大骂孔子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并手持利剑对孔子说:你有什么话就快说,如果我听了高兴,就留你一命,要是惹我生气,就用你的心肝当午餐吃掉!孔子见到盗跖凶神恶煞的模样,又遭到如此恐吓,只能改变劝谏盗跖的想法,转而说了一番恭维讨好的话语。然而面对孔子的马屁,盗跖不屑一顾,并丢一句“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孔子的虚伪。从孔子说盗跖的故事,可以看出道家对儒家的一些态度,不过,历史上有很多学者认为这一章节并非庄子所作,而是后世有人借庄子的名义贬低孔子和他的儒家。但是不管怎么样,“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的确很有道理。好,就是喜欢;面,就是当面。喜欢当面夸赞别人的人,同样喜欢在背地讲别人的坏话,这叫两面三刀、虚伪透顶,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并不少见,如果你身边有的话还是要多加提防,多留个心眼。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庄子》中有很多与孔子有关的内容,孔子代表的儒家,而庄子是道家,所以庄子当中对孔子经常褒贬不一,比如《庄子》杂篇中的盗跖就将孔子贬得一无是处,而内篇当中,庄子记录了孔子和学生的一场论道,庄子借孔子之口,说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水在流动的时候,照不出倒影,只有在平静的时候,才像一面镜子,因为流水包含大量的杂质,而且它有波澜,所以当不了镜子;而静止的水,杂质会慢慢沉淀下来变得清澈。人的心其实也一样,一颗躁动的心充满妄想和欲望,心中的杂念会让人迷茫看不清世界的真相,唯有让心定下来,静下来,停止心中的波澜,才能明心见性。流水因为照不出倒影,人们不会停留,而平静的湖面,却可以让行人停下来驻足欣赏,所以庄子说“唯止能止众止”,就是说当你的心达到“定止”的境界,才能停止一切虚幻的“动相”。一个人心无杂念,心如止水,就能反照真实的外部世界,这就叫“大悟,自在心静中”。至乐无乐,至誉无誉关于快乐,我们做过很多期节目,其中都借用了庄子的名言,叫:至乐无乐,至誉无誉。这是庄子至乐中的一句话,直接翻译过来就是真正的快乐,是没有快乐。这句话看似很矛盾,不太好理解,但是西方哲学也有过类似的观点,比如叔本华就曾说过,快乐与幸福的本质,就是减少痛苦,而痛苦往往是源自欲望和贪婪,如果一个人没有痛苦,那就是快乐。要理解至乐无乐,首先我们要知道,因为有痛苦的概念,我们才有快乐的概念,你喜欢一样子,周围的人都有,但是你买不起,你会感到痛苦,于是你拼命工作,终于买回来,你会感到快乐,然而这种快乐,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这件东西的陈旧,快乐就会离你而去,于是你转而追求新的事物,这就是普通人所追求的快乐。快乐总是转瞬即逝,而且总是在痛苦和快乐两者之间反复。如果能理解这个比喻,我们再试着去理解庄子的话,就会相对容易,没有快乐,就无所谓痛苦,你的心中始终保持着一片祥和,达到这种状态才是快乐的至高境界。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庄子逍遥游里面,讲过一个故事,大意就是说尧帝、想要将王维让给一个叫许由的人,但是却遭到许由的拒绝,许由拒绝的理由也很简单,其中第一个理由就是:“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我为什么要接受虚无缥缈的头衔呢?那只是所谓的名声而已,而名声只是依附于实体的、很“次要”的东西,小鸟在森林筑巢也不过只需要占用一根树枝而已,哪怕把整条河的水都给偃鼠,它也最多只能喝到填饱自己的肚子。就这样,许由拒绝了尧帝,隐居起来。
庄子所讲的这个故事,倒是和孔子的观点比较一致,孔子曾赞美颜回,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就是说颜回家里很穷,吃一竹筐饭,喝一瓢水,住简陋的屋子,别人都忍受不了,他却能保持快乐,所以孔子说颜回是贤德之人。其实无论是庄子还是孔子,都是告诉我们要追求心灵和思想的富有,而不要痴迷于俗世虚无缥缈的功名,要学会辨别虚实真假,节制自己的欲望,知足才能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