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老子和庄子都是道家学派的,但两个人却有

发布时间:2024/8/26 12:38:53   点击数: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m.39.net/pf/a_4476482.html
近几年来《道德经》在西方国家比较盛行。据有关权威的统计,在西方国家当中几乎每家每户都会有一本《圣经》,除了圣经之外藏书最多的就是《道德经》,可见《道德经》在西方已经非常的流行。《道德经》在某种程度上《道德经》可以说是西方了解中国哲学的一个窗口。《道德经》是老子非常有名的一本著作,提到道德经不仅会想到老子也会想到道家学派。道家学派,老庄并称。但是老子之道与老庄之道,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三个点让你搞懂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在于道法自然的思想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自然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知北游》)观者,效法也。“观于天地”即是“道法自然”的意思。不同的地方主要表现在这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主要表现在老庄对倒物关系的看法。老子强调是道生天地万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老子第二十五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二十四章》)《道德经》《庄子》中虽然也有关于道生于万物的一些描述,但更强调的是道在天地万物之中。庄子认为,道生万物,道当然不是万物,“有先天地生者物邪?物物者非物”(《知北游》)。但并不在物外,而在物中。所以当东郭子问庄子“所谓道,恶乎在”时,庄子的回答是“无所不在”在“蝼蚁”、甚至在“屎溺”老子所强调的“道在物中”的思想,跟现代存在主义哲学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庄生晓梦迷蝴蝶存在本来也就是真理的显现,我们身边所接触到的所有的存在都是真理,为什么哲学家们还要去追求真理?去探寻真理呢?这就涉及到我们作为人本身所存在的局限,比如说我们的信念系统;我们的头脑;我们的情绪;我们的身体需要存在需要。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受制于自己身体的需要情绪的宣泄,还有文化的影响,信念系统的模式,这些东西使得我们对存在,也就是真理出现了严重的误会和偏见。作为人,我们本身的存在就是真理,但是人本也是最容易偏离自己,走向舞误区。我们从小学到大学掌握了非常多的知识,其中大部分的知识都是通过书籍;通过填鸭式的学习得到的知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是一种的洗脑的行为,但是这种洗脑对我们是好的,还是有坏的就是另外一回事情。我们并没有通过自己去生活当中体验来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是很少的,尤其在当代的中国。这一定会导致我们对于某些真理的理解,与体验出现偏差,甚至于是错误。所以所以老子说道在物中,道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所存在的每一个物中,你需要的是带着更大的觉知去体验它,而不是从书本上学习到作者给他贴的一个标签,我们每一个人的名字他其实就是一个标签。但是事实上这个人和这个人的名字其实完全不能对等,活生生的生命只能够用来体验生命,如果仅仅是当作一个存储器而存储知识那这个生命一定是畸形的。第二个不同的地方是庄子更加重视养生问题。庄子之道就本质而言,可以说是养生之道老子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让王》在庄子看来就身和天下国家的关系而言,身是本,而天下国家只是末。庄子对于养生的问题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bb/2604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