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版本 >> 诗情画意真的不一定美,美的不一定真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阅读课文。作为道家的经典篇目,解读起来不像儒家经典那么容易把握。
从历史的角度看,儒家代表官方价值观,道家代表“江湖”(民间意识形态)价值观,两者的互补使中国传统文化保持了稳定。在初中阶段接触一下道家思想,是为同学们将来全面了解传统文化做个铺垫吧。
故事大意是: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儵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故事的地点发生在濠水的桥上,事件是游玩,由此推之,濠水的桥上应当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庄子因看到美丽的风景而快乐,应该是隐含着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这种思想陶渊明笔下表现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苏轼笔下是“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此外,快乐来自自然,还隐含着道家不受外物所缚的快乐观。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反射与外化。庄子的本意是想抒发“我很快乐”之情,但直说“我很快乐”太无趣了,庄子是很在意语言的美感的,他想把这个意思说得美一点,有趣一点,于是就不说“我很快乐”,而说“鱼很快乐”。李白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水多情送自己,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说不定“鱼之乐”就是“水送舟”的滥觞呢。由此推出:庄子尚美。
庄子在老朋友惠子面前如此诗意地说话,应该是把惠子当作知音,觉得他能和自己心灵相通的,此时,惠子应该报之会心一笑,道:“是啊,不但鱼很快乐,虾也很快乐。”或者“不对,那鱼不是很快乐,而是十分相当非常地快乐!”这样的默契会让快乐翻倍。然而,惠子却很煞风景地指出庄子的逻辑错误:“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由此推出:惠子求真。
此时的庄子对惠子的失契已经有些失落,但他没有从正面回答惠子,譬如:“因为我快乐,所以鱼快乐。”而是用惠子问话的逻辑从反面相对:“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与惠子的发问相映成趣,句式相近语气更强烈,颇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凌厉。即使心里不痛快,庄子依然没有忘记表达之美,即使不明白这个故事的含义,读到这里,也会忍俊不禁。没想到,惠子来劲了,非要把书呆子寻根究底的脾气进行到底:“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这样辩论下去,只怕把游玩之乐全辩没了,于是,庄子快刀斩乱麻,使了逻辑学上“偷换概念”这招,把“知道的方式”偷换成“知道的地点”:“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即便是狡猾,即便是犯错,庄子也显得那么可爱。这仍是尚美所致。
如此解读之后,本课的内涵就比较清楚了。
首先,表达了崇尚自然的思想;其次表达了快乐不为外物所役的理念;再次表达了对美的追求。这些与前一篇选文(课文全称为《庄子两篇》)——《惠子相梁》是有内在的联系的。《惠子相梁》的主旨是表现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的高雅的志趣。那么庄子“高雅的志趣”具体是什么呢?就是上述三点。
此外,我们还可以感悟到:真的不一定美,美的不一定真。做人自然应该求真,但在某些时候,某些场合,就没必要那么认真,一真反倒破坏了美,扫了人生的兴与趣。譬如,语文老师,在学校认真为学生纠正语病无可非议,但如果在生活中也这么认真地去纠正别人的语病,就很讨嫌了。做人最好多培养一点情趣和诗意,不要让快乐太受制于外物。
文字:黄金时代杂志(ID:gdhjsd)转载请注明来源
图片:via网络
陈敏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白癜风治疗效果哪里好北京看白癜风哪里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bb/17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