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版本 >> 南怀瑾先生我敢断言,想要教育小孩有出息,
早上六点半,品读国学智慧
孩子读书要先从“四书”开始。现在都晓得古代人教《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百家姓》等等,其实不一定,像《千字文》等等还是很普通的,是乡下那些孩子为先学会认字来读的。真正准备读书的,还不一定从《三字经》、《千字文》开始。而是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宋朝所编的“四书”入手。
这里头有个道理,《三字经》、《千字文》这些,一方面教你认字,一方面是好玩,三个字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好玩,又容易念。但是这样在家塾教书,一个孩子一天读得了四句,不过只会念念,要会写都很困难。大部分孩子,读完《三字经》、《百家姓》,长大一点,却什么都忘了,一个字也写不出来,都是白读的。
真正要读书的孩子,老师和父母就会选择先读《大学》、《中庸》和《孟子》,《论语》还是其次的。为什么呢?像你们现在测验下来,幼儿园的学生背《大学》很快,几个星期就会了,叫幼儿园学生背《三字经》再背《大学》就很困难,这是你们收集的资料告诉我的。到了小学五六年级背《三字经》、《千字文》快,但是背《大学》就困难,这有道理,为什么如此呢?
因为《大学》、《中庸》、《孟子》,《论语》的文章,代表了中国上古齐鲁的文化,北方的文化。齐鲁大地是中国文化真正的重镇。东汉以后齐鲁文化属儒家的文化,文字非常美,文章有气势,而每个字都不浪费,且态度很文雅,背了以后,慢慢会启发人的思想,这就是齐鲁文化的特点。
至于说到《楚辞》,这本书就是屈原所作。我们现在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江自杀,尸体还没有找到,老百姓怕他的尸体被鱼吃掉,所以赶快包一些糯米的粽子丢到江里去喂鱼,这才发明了粽子。当时国家乱,政治不好,屈原忧国忧民,所以创作这部有名的《楚辞》。《楚辞》里的《离骚》是文章篇名,他写完了以后,愈想愈难过,觉得楚王不听他的话,一定会失败,因此受不了,投江自杀。
像《楚辞》、《老子》、《庄子》这些文章固然很美,不是齐鲁文化。这是南方文化,可以说是楚国的文化,非常优美。所以后来的诗词以《楚辞》这些为标准来的,不像《大学》、《中庸》、《孟子》这些这么深厚,非常有韵味。
因此过去中国孩子们开始准备走向读书这条路,争取做一个贡献于国家的人,多半是先读《大学》、《中庸》、《孟子》。
这些文章一背下来以后,开始老师们也不大讲解,所以我当时有一点懂了,问老师这是什么意思,老师说:“不要多问,去背,将来长大了会知道。”我对这个答复,非常反感,心里想,大概这老师自己也不懂。
后来我长大了,晓得这老师传统办法的教育是对的。如果他当时讲了以后,你不过认识几个字,只懂了一点点意思。因每一句话的内涵太多了,等你长大,人生的经验多了,背出来以后,就能启发很多思想,很多道理。
所以说先开始读《大学》、《中庸》,有这样的好处。等到你长大背起来以后,譬如说《大学》你背过了“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你将来做生意也好,处事也好,考虑事情:哎呀!《大学》讲过的“物有本末”,一个东西有头有尾,任何一件事有头有尾;“事有终始”一件事有良好的开始,才有良好的结果,事先不计划周详,莫名其妙的开始,一定是莫名其妙的结果。“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你背起来,长大一想就知道,处理事情就不要人教了。
又“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对一件事情考虑要专一,晓得这一件事成功到什么程度,开始应从那一点入手,这都是“知止而后有定”;拿定主意以后,心境就非常宁定,很冷静的处理,“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心安理得处理事情,事半而功倍,花不了多大的气力就做成功了。
如果乱做,不晓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一般人拿到机会就乱来,最后都失败。
这是比方背了《大学》长大对做人处事有用处就在这里。在小时候背得有味道,“大学之道……定而后能静”,一气就下来,又好背。
《三字经》固然是三个字一句,也是一种韵文,但不像《大学》、《孟子》这种韵文是优美的。所以我们小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你们将来要写好文章,不管白话文或古文,一定要把两部书读好:一部是《孟子》,另一部是《庄子》,这两部书读好,你的文章出手一定不凡。
《大学》、《中庸》、《孟子》,其实这三部书都是齐鲁文化,一种文体的,非常优美。我们当年听了也注意,多背几篇《孟子》、《庄子》,也体会不进去,等到自己长大要用时,果然如老师所说,印象非常深刻,的确是这样。
所以现代人读几句书,认几个中国字,根据口语就会写文章,完全是白话语体的。像报纸的文章,最多是三分钟寿命,看完就完了,刊物文章是五分钟寿命,不管讲经济、政治讲得多好,一看完就丢了,不足以流传。古代的这些文章你背好、学好,将来白话文也一定写得好,因为那些古文其实都是白话。
——《南怀瑾谈儿童经典教育》
南怀瑾先生,自26岁正式发愿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此后一辈子都在为文化传承而奔波,90几岁高龄仍不辞辛苦,讲学授课,他老人家经常讲的一句话:“我现在最担心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能断,靠你们了,我们都老了,我们一走掉,你们接不上手,这个文化就断层了,所以大家努力!”
中国当下出现的种种问题,包括教育问题,家庭问题,社会问题,都是这一百多年来文化断层而导致的,中国人想要解决根本问题,必须拣回东方文化固有的宝藏,即儒释道诸子百家优秀传统文化;如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等经典书籍,则是当代人必须学习的经典,是中国人的做人之本;
南师虽已逝世,但他却是中国当代公认的传统文化传承人,其毕生心血著作《南怀瑾选集》为中国传统文化留下了巨大宝藏,《南怀瑾选集》是南怀瑾老师耗尽一生努力——对经典做出最简单易懂的诠释,是当代中国人学习传统文化的捷径。
《南怀瑾选集》具体数目如下:
-《南怀瑾选集》-
具体书目
第一卷:《论语别裁》
第二卷:《老子他说》、《孟子旁通》
第三卷:《庄子諵譁》
第四卷:《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
第五卷:《禅宗与道家》、《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第六卷:《禅海蠡测》、《禅话》、《中国佛教发展史略》、《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第七卷:《历史的经验》、《亦新亦旧的一代》、《中国文化泛言》
第八卷:《如何修证佛法》、《药师经的济世观》、《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第九卷:《金刚经说什么》、《楞严大义今释》
第十卷:《圆觉经略说》、《定慧初修》、《楞伽大义今释》
第十一卷:《原本大学微言》
第十二卷:《南怀瑾讲演录》、《南怀瑾与彼得?圣吉》、《答问青壮年参禅者》、《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南怀瑾选集》,全套书籍共2卷书,包含有29本书籍的内容;南怀瑾先生以白话文的方式,结合当下社会的现象,及历史的经验,以话家常的方式,把经典原滋原味的呈现给大家,让大家最快速地了解经典,其文化价值,历史地位不可估量!
“南怀瑾国学智慧”以南怀瑾老师为榜样,每日在平台分享南怀瑾老师文章述著,与大家共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并通过“复旦大学出版社”合作,每月在平台提供限量的《南怀瑾选集》典藏版书籍,供大家申购学习,希望大家能通过平台结缘南怀瑾老师,从南师书中学到悟到就是平台最大的支持。
本次《南怀瑾选集》还剩余最后7个名额,有需要的师兄可以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填写申购表单,这边收到后会与您联系确认发货,感恩您的支持。
《南怀瑾选集(典藏版)(套装共2册)》全国统一售价:元,支持货到付款。
-赠品-
凡购买《南怀瑾选集(典藏版)(套装共2册)》,赠送:南怀瑾讲座光盘(共六张)
这套光盘是南师留世的绝版光盘,非常珍贵,适合大家在看书之余同时听听南老师是如何讲课的,帮助大家更深刻理解。
--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填写申购表,快速请购。
赞赏
长按长沙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北京中科白癫分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bb/16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