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middot南华经全集

发布时间:2018/7/17 3:31:46   点击数:
第七章·同则无好,化则无常

颜回曰:回益矣[1]。

仲尼曰:何谓也[2]?

曰:回忘礼乐矣[3]。

曰:可矣,犹未也。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4]。

曰:何谓也[5]?

曰:回忘仁义矣[6]。

曰:可矣,犹未也[7]。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

曰:何谓也?

曰:回坐忘矣[8]。

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9]?

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10]。

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11],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12]。

[1].回益矣:益:多、增加、进步。《注》:以损之为益也。《疏》:颜子禀教孔氏,服膺问道,觉己进益,呈解于师。损有益空,故以损为益也。

[2].何谓也:《疏》:既言益矣,有何意谓?

[3].回忘礼乐矣:忘:一种安适和谐的心境。传统本此句在“回忘仁义矣”下,按照《老子·道德经》、《淮南子》等改。《疏》:礼者荒乱之首,乐者淫荡之具。

[4].他日复见,曰:回益矣:他日:《疏》:他日,犹异日也。《疏》:空解日新,时更复见。所言进益,列在下文。

[5].何谓也:《疏》:所言益者,是何意谓也?

[6].回忘仁义矣:《疏》:忘兼爱之仁,遣裁非之义。所言益者,此之谓乎!

[7].可矣,犹未也:《注》:礼者形体之用,乐者乐生之具。忘其具,未若忘其所以具也。《疏》:虚心渐可,犹未至极也。

[8].回坐忘矣:坐忘:端坐静心而物我两忘。《疏》:虚心无着,故能端坐而忘。坐忘之义,具列在下文。

[9].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蹴然cùrán:局促不安。《疏》:蹴然,惊悚貌也。《疏》忘遗既深,故悚然惊叹。坐忘之谓,厥义云何也?

[10].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堕:毁废。黜chù:退除。《疏》:堕,毁废也。黜,退除也。《疏》:虽聪属于耳,明关于目,而聪明之用,本乎心灵。既悟一身非有,万境皆空,故能毁废四肢百体,屏黜聪明心智者也。去:抛弃。《疏》:《疏》:大通,犹大道也。道能通生万物,故谓道为大通也。《注》:夫坐忘者,奚所不忘哉!既忘其迹,又忘其所以迹者,内不觉其身,外不识有天地,然后旷然与变化为体,而无不通也。《疏》:外则离析于形体,一一虚假,此解堕肢体也;内则除去心识,悗然无知,此解黜聪明也。既而枯木死灰,冥同大道,如此之益,谓之坐忘也。

[11].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同则无好也:和同万物而没有偏好。《注》:无物不同,则未尝不适,未尝不适,何好何恶哉?化则无常也:《注》:同于化者,唯化所适,故无常也。《疏》:既同于大道,则无是非好恶;冥于变化,故不执滞守常也。

[12].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疏》:果,决也。而,汝也。忘遗如此,定是大贤,丘虽汝师,遂落汝后,从而学之,是丘所愿。撝谦退己,以进颜回者也。

《坐忘》

杨郁

堕肢体,离形知,

黜聪明,道通一。

本章是颜回向孔子汇报自己学习的情况:

颜回说:我进步了。

孔子问道:怎么进步呢?

颜回说:我安然相忘于礼乐了。

孔子说:好哇,不过还不够。

过了几天颜回再次拜见孔子,说:我又进步了。

孔子问:怎么进步呢?

颜回说:我安然相忘于仁义了。

孔子说:好哇,不过还不够。

过了几天颜回又再次拜见孔子,说:我又进步了。

孔子问:怎么进步呢?

颜回说:我“坐忘”了。

孔子惊奇地问:什么叫“坐忘”?

颜回答道:不着意自己的肢体,不卖弄自己的聪明,脱离身躯的拘执、抛弃心机的束缚,从而与大道浑同一体,这就是“坐忘”。

孔子说:与万物同一就没有偏好,顺应万物变化就不会固执。你果真是贤人啊!我希望能跟随学习而步你的后尘。

颜回跟孔子的这段对话,是表达庄子思想的主要篇章,从“忘礼乐”、“忘仁义”到“坐忘”,这是修道的层次。“忘礼乐”是外在的表现,“忘仁义”是内在的修为,而“坐忘”则是“物我两忘”的境界。

本章的要点是“坐忘”——“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不着意自己的肢体,不卖弄自己的聪明,脱离身躯的拘执、抛弃心机的束缚,从而与大道浑同一体。

“坐忘”,郭象《注》:“夫坐忘者,奚所不忘哉?即忘其迹,又忘其所以迹者,内不觉其一身,外不识有天地,然后旷然与变化为体而无不通也。”“坐忘”是一种静坐的姿态,“忘”是一种心灵的状态——一种用身心求证到的实有的生命状态。“坐忘”是,因存想而得、因存想而忘。修道而不见其行,心不动,形故泯,以此获得现心灵的清净,达到超越自我、回归生命的完美境界。

唐道士司马承祯因此撰《坐忘论》,全书为“敬信一”、“断缘二”、“收心三”、“简事四”、“真观五”、“泰定六”、“得道七”等七部分,即修道的七个层次,集中讲的是“坐忘收心”、“主静去欲”。《坐忘论》认为,修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不著一物,入于虚无。境为心造,收心则一尘不染,超凡脱俗,回归“静”、“虚”、“无”的心体。这种主“静”、“虚”、“无”的学说宋代理学家影响极大。

1.“坐忘”是什么含义?谈谈你的理解。

2.怎样理解“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的深刻含义?

杨郁

杨郁,名凡用,中华传统文化资深研究型独立学者,主要著作有《易经新学》、《易经的智慧》、《易卦易辞易林》、《老子新学大全集》、《庄子全集》、《老子-道德经全集》、《庄子-南华经全集》、《王阳明-传习录全集》、《老学六经》等各类若干种。致力于《天人国学》、《中华诚学》之研究和推广。

《天人国学铭》

杨郁

无形无名道为体,

有形有名德为用。

无善无恶为上德,

有善有恶为下德。

《中华诚学》

杨郁

无诚无伪之谓性,

有诚有伪之谓教。

尽性穷理曰诚明,

穷理尽性曰明诚。

对天人国学感兴趣可以扫描以上







































中科治疗白癜风有疗效
哪里白癜风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bb/1610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