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版本 >> 小说庄子注疏middot逍遥游之
读中国古籍有很大一个难关即是古文素养,尤其是先秦古籍,因此一些注、解、疏就会给予那些没有很高的古文素养以及学识的人帮助,但挑选注、解、疏也是一门学问,称之为文献学,不同人的注,亦或是同一个人的注的不同版本都会有差异。那么如何挑选出水平最好的呢?一是看出版社,古籍的点校并非易事;二看注者的水平;三是要对原文有一些大体了解。《庄子注疏》为晋郭象注、唐成玄英疏,作为魏晋玄学的大家,郭象的水准当是很高的,包括他的思想主张与庄子的思想亦是一脉相承的,成玄英的疏有所发挥,可以当作辅助。因此可以以郭注为敲门砖去读庄子,理解庄子还是要从他的著作开始。文献的阅读能力和文本的理解能力是每个学科都要掌握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因此上次说每两周写一篇书评,为提高古籍阅读能力以及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这学期要加大些难度,每两周要读一篇经典古籍,并写下自己的想法。就先从兴趣已久的《庄子》读起。
道家典籍都不太好读,姑且一篇一篇来。有人说在不同的年纪读《庄子》会有不同的感觉,大概年轻时看庄子,觉得他玩世不恭、觉得他任性可爱。
逍遥游篇的内容有所熟知的九万里鲲鹏以及尧让许由、肩吾问于连叔、宋人适越卖鞋、尧见四子、惠子于与庄子相谈两则(一则大葫芦,一则大树)总共六个篇章组成。其都有一个主旨,就是逍遥。何谓逍遥者?此乃通达明道之人所能为也,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便是逍遥。我比较赞同的解释是“销尽有为累,远见无为理”,意思是说要不为世俗所累,剔除本不必要的包袱,用一句好听的话就是天使之所以能飞在于他们不穿鞋。远见无为理,就是要明白万事万物都是自化的,都是顺应自然的结果,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其自然,通达于心,如此这样,便能逍遥于天地。
第一篇章全文都是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所为鲲鹏者,与小鸟无异,只是鲲鹏不知几千里,其动则九万里,而小鸟不过控于地而已。但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来写鲲鹏呢?而且还费尽心机瞎编了两条证据,一是《齐谐》的记载,一是汤问棘。其实很简单,不就是你们大家都没看过鲲鹏,既然如此满足下诸位的好奇心,不免多费些笔墨。而其实,“之二虫,又何知”,这“之二虫”不是指那两只嘲笑鲲鹏的小鸟,而是指鹏和小鸟,谓之小大之殊异,实则于逍遥则一也。鹏和小鸟都能适性而为,那么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差别。而后所举宋容子以及列子者都不能逍遥。宋子可谓是足于身,各种美名都到达了极点,然而,正由于他依靠这些美名方能立于世,故说“唯能自是耳,未能无所不可”。
第二篇为尧让许由,尧为君,大治天下,其为君也,能逍遥也;许由为臣,隐乎山林,其为臣也,亦是逍遥也。故为君为臣,各安其所,为人为事,各静其遇,便是天下之实,心实则安,安后可以逍遥。
第三篇章庄子又来扯了,肩吾说:他不相信接舆的话,在一个仙山有位神人,长得超级漂亮,而且不食人间烟火,还能腾云驾雾。这明显不可能,而连叔,这个被庄子编出来的人物就说:这恰恰说明你知识的盲点,你这样说就和无知少女说的话一样(是其言也,犹时女也)。关键在于,连叔并没有回答有没有这样的人,而是成功的绕开了这个话题,直接论证接舆的话并没有错。下面就开始忽悠了,世事纷纭,变化多端,普通人哪里应付得了,因此,孰肯弊弊焉以天下为事(意思是说天下之大纷繁复杂无奇不有,谁能够把天下所有的事物来当作自己判断的根据呢)。唯圣人能够体合万变,将磅礴万物以为一。其圣人既然可以体合万变,那么就能“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焦山而不热”,就是说这样的人(其实就是圣人)洪水都高涨到天了,他都不会溺死,在火山大旱之地都不会热。于是,既然如此,“是其尘垢糟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意思是说,若是以物为事,尘垢、尧舜不都只是一个名称,没什么不同,然而尧舜是圣人,自然与尘垢不同,因为尧舜能做圣人做的事情,也就是能够顺应自然,能够逍遥。
这也就是告诉肩吾,你管那个神人长得漂不漂亮,能不能腾云驾雾,吃不吃饭,关键是这个是不是位神人,如果是神人,这些所做之事未尝不能做。就此看来,接舆说的话并没有错。庄子这可谓是答非所问了。肩吾说的是他不相信接舆说的话,也就是没有这样的神人。而庄子论证,接舆这句话没错,有这样的神人,就能做这样的事情。而实际上,肩吾站在事实的层面,说不相信存在这样的人,而庄子则从语言层面,如果存在这样的神人,就能做这样的事,接舆的话并没有错。语言和事实并不在一个层次,而且也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当然这个篇章实际上比较浪漫描写了以为逍遥者的生活状态: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这就是逍遥者。
第四、五个篇章只有两句话,倒没什么可讲的。
至于与惠子闲谈两则,如果说上面展示了庄子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那么下面就展现了他可爱机灵的一面了。
惠子有一天跑来向庄子诉苦说我种了一个大葫芦,割开了一部分当作瓢,而其余部分不能用了,虽然大,然而一点用处也没有。庄子说:真是迂腐啊,同一样东西在不同人的手里有不一样的价值,在不同的环境里也有不同的价值。你为何不把这个做成大樽浮乎江湖呢?真是有蓬之心。其实惠子借这个大葫芦来讥刺庄子之言宏大却没有任何用处,庄子岂是这么好欺负的,立马反击,为什么你的大葫芦不能用来浮乎江湖而说其无用?其意思便是这个葫芦在你手里无用,那是你无用,在我手里,早就用来沉浮江湖了,说不定日后整个江湖都是我的,区区一个惠子,魏国之相何足挂齿。
第二则,过了几天惠子自觉信心满满,这次一定能说得庄子羞愧难当,于是跑过去又和庄子闲谈说:自己种了一棵超级大的树,长得弯弯曲曲的,放在路边,木匠连看都不看一眼。这次惠子弯子也不饶,说完这个比喻立马开始讥刺。就像你的文章,大而无用,谁愿意看。庄子说:真是小家之见,你看见猫捉老鼠吗?东西跳梁,不壁高下,最终死于罗网。但你见过那种超级大的牛吗?你看见过它去抓老鼠?你固然是猫,抓得了老鼠,可老鼠这种小利何足挂齿,于超级大的牛而言根本不屑一顾。而你这猫下场悲惨,而这超大的牛则可长生于世。而今你说你那大树无用,为什么无用,那是你无用,为什么不种在那些什么都没有的地方,在一个清风旭日之中,逍遥乎寝卧之下睡觉呢?
想象一下庄子与惠子闲谈后的心情,那真是一个滑稽脸不足以表达庄子的内心了。
装不过庄子赞赏
长按夏季白癜风发病原因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个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bb/16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