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嵇康为什么要和山涛绝交嵇康与山涛意气相投,交往亲密,后来却偏偏闹崩了,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嵇康还写了篇《与山巨源绝交书》晒上朋友圈,直冲热搜榜首,点击无数,让山涛被骂了将近两千年。两千年啊两千啊!直到今天,提起山涛时,还有嵇康的死忠粉咬牙切齿地说:那肯定是个小人,不然嵇帅哥怎会与他绝交?但是事实上,大骂山涛卑鄙的人,未必真清楚山涛是谁,而嵇康为什么要同他绝交。偶像是对的,偶像的朋友是朋友,偶像的敌人是敌人,被偶像绝交了的朋友,自然也要划清界线,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然而这真真是冤枉了山涛。因为他真没做错什么,不过是好心推举嵇康做官,而嵇康不愿意,还埋怨山涛不了解自己,不是自己的真朋友。所谓我之蜜糖,汝之砒霜。就这么点事儿,便将好友送上了千万众口的舌尖上,千刀万剐,世世磔刑。“竹林七贤”相知相契的画面很美,时间却很短,因为山涛避世隐居的时间本来也没多长,大约在“高平陵之变”的年到司马昭执政的年之间。对于山涛的复出,嵇康肯定是满心不高兴的,然而人各有志,自己厌恶司马政权,却不好阻了朋友的升官发财路,便只能默默地走开。可是山涛心里却放不下朋友,总抱着一个好汉三个帮的朴素思想,希望朋友能与自己齐头并进。他自己的差使做得兢兢业业,不久便升了官,按例可以举荐贤能补自己的缺儿,便巴巴地举荐了嵇康来接任这个位置。有一种冒犯叫作“我是为你好”,老好山涛就犯了这么个错误,直接把嫉恶如仇的嵇康惹毛了,于是洋洋洒洒,下笔千言,写下千古美文《与山巨源绝交书》。其中文辞之丽,典故之多,没有研究生水平的还真读不下来。信中说,从前您对我的拒仕隐居称赞不绝,我以为咱们是知己,但是现在您自己做官不算,还想拉我下水,看来是真不了解我啊。你自己出尔反尔,装清高而真俗气,便以为我也是这样的人吗?你装你的,别以为我和你一样。当然嵇康没有说得这么刻薄,他的原话已经算是很委婉的了:“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他称山涛为“并介之人”,就是既有傲世脾气,又能兼济天下。并且还比出柳下惠、东方朔、令尹子文等一系列古之贤人,表示自己理解山涛的选择。但是老兄您做得到,弟弟我做不到啊。我是一根肠子的人,做不到八面玲珑,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也不能屈己俯就,您就不要勉强我了。“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节也;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近诸葛孔明不逼元直以入蜀,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真正的知己,是了解对方的心性而迁就成全,不能以己度人。老兄您又怎么好意思委屈呢?除了众多名人案例之外,信中还明里暗里引用了数个庄子故事:“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这是起首第一段开宗明义,转引《庄子*逍遥游》许由拒位时所云:“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意思是厨师不想做菜了,也不能找祭师来替工啊。山大哥你不好意思自己一个人当厨子,就要拉个我这个祭司一起手举鸾刀割腥啖膻吗?对不起,小弟不好这口!“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己嗜臭腐,养鸳雏以死鼠也。”这前一句同样出自《逍遥游》:“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河南人喜欢在高髻之上再戴顶高帽子,就把礼帽卖去了江南,不料吴越之人剃短发,根本用不上;后一句则出自《庄子·秋水》:“南方有鸟,其名为鸳雏……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鸳雏过之,仰而视之,曰:赫!”这说的是猫头鹰喜欢吃死老鼠,好容易捉了一只,抓得死死的,仰头看见鸳鸟从天空飞过,只怕要来抢食,大声恫吓,岂不知鸳雏只会停在梧桐树上,吃竹子的果实,喝醴泉之水,看到死耗子恶心都来不及呢,怎么会去抢?“此犹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愈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这句不是明引《庄子》,却是明显改写《内篇*养生主》中的“泽稚畜于樊”与《杂篇*至乐》中的鲁御侯养鸟故事。把野鸡关在笼中,将海鸟迎入太庙,美酒佳肴,歌舞相娱,这是“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因为鸟雀应当“栖之深林,游之坛陆,浮之江湖”,正如嵇康渴望“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按说嵇康本是喜怒不形于色的人,拒官便拒官,为什么要这么高调呢?私下随更找个理由委婉推辞就好,何必公开发朋友圈,弄得老友山涛下不来台?知道的是山涛推举你做官,不知道的还以为山涛管你借钱呢。简直就是“好心没好报”的完美演绎。其实,这不仅是冤煞了山涛,也着实委异曲同屈了嵇康。因为嵇康的本意可不是为了下老友面子,而恰恰相反,是为了保住老友。信中开篇声称,听说山涛要推荐自己,“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也就是说,这封举荐信并未过了明路,事情也未能成功,那嵇康又何必穷追猛打地上赶着骂人呢?还说“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就差没明着喊“我俩不熟”了!显然,早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之前,嵇康已经早早看穿了现实,深知凡是得罪了司马昭的都没有好下场。此前他拒绝司马昭征辟入幕,肯定已经得罪了他;如今山涛举荐自己做官,是真的不了解自己吗?八成是出自司马昭的暗示,不好推拒吧?此事不成,或许就是因为山涛已经替自己挡在前面了。但这不是让山涛也得罪了司马昭吗?不行,不能让老哥替自己挡刀。怎么办?只有自己跳出来明着喊我在这儿,放开人质,让子弹朝我这儿飞!因此,嵇康的公开绝交,是为了替山涛洗底,将来自己有什么错处,大将军也不会再为难或是怀疑山涛。谍战电视剧里,经常看到有内应放走被追捕的主角时,大义凛然地叮嘱一声:“砍我一刀,不在要害就行。”谁知道这封绝交书,会不会是山涛主动要求老友砍自己的一刀呢?谁又知道,嵇康写这封信时,是不是已经预感到了自己大祸临头,难逃一死呢?他在信中最后一段笔锋一转,忽然说起家事来:“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病。顾此悢悢,如何可言!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然后又再三说自己性情粗疏,不堪为官。这封信与其说是写给山涛的,不如说是写给司马昭的,中心思想就一个:放了我吧。自称“失母兄之欢”,这显然是不但将山涛洗白,连同兄长嵇喜也摘出来了。而说起十三岁的女儿和八岁的儿子,表达自己希望可以琴酒相随将姐弟俩养大的心愿,语气忽然哀婉难言,充满不祥之感,竟然隐隐有托孤之意。事实上,两年后,嵇康果然遭逢大难,被司马昭下令斩于街市。而他临终托孤的,既不是亲哥哥嵇喜,也不是与自己最要好的阮藉或向秀,而恰恰是托给了公开绝交的山涛老哥,且对儿子说:“山公尚在,汝不孤矣。”有你山伯伯在,你不会成为孤儿的。这是何等的信任!这句令人落泪的朴素遗言,充分证明在嵇康心中,从未真正想与山涛绝交,而是一直将其视为最可信任的兄长、推心置腑的知己!所以,《与山巨源绝交书》非但不是记录友谊小船倾覆的车祸现场,正相反,恰恰是仗义英豪肝胆相交的友谊明证,竹林七贤风骨俨然的热血传奇!西岭雪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zs/24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