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中国是哲学荒漠德国哲学家老子庄子是这个世

发布时间:2022/6/15 16:05:32   点击数:
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欧洲中心论”的动摇

十八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催生了现代化,也催生了“欧洲中心论”,西方通用标准、语言文字、价值观一统天下。

在哲学领域,西方人以其固有的思维来规范和标定各国的哲学思想,将他们的区域性个案研究凌驾于其他民族的文明成果之上,并以此解释世界,因此,中国被视为“哲学荒漠”的国家,中国文化只得屈居于世界思想舞台的一角。

两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以及东方文明的复兴,中西文化在交流碰撞中,西方的“现代文明灯塔”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芒,神学和科学的对立,存在和意识的冲突,让西方哲学家们开始反思西方文化的缺陷,而向东方寻求突破的良方。

道家解决西方“二元论”的处方

老子认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乃万物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纷纭,千变万化,都源于一;“两者同出,异名同谓”,宇宙间一切看似对立的双方,实则是“一”。

因此必须把人的主观意愿清零,“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也就是万物归之于“一”,才能解决分别心造成的一切思想困扰。

西方社会恰恰相反,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直到康德、笛卡尔,西方社会的主导思想一直是“二元论”,不是本体与现象,就是心与物,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意识和存在“两个”相互独立的实体,二者不能转化,不可调和。这种思想在宗教上、生活上的直接反映,就是善与恶两股力量的绝对对立,以及非白即黑的不可协调性。

海德格尔

存在主义哲学创始人,德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极力反对以人为中心的观点。可是限于“二元论”思想的根深蒂固,一直找不到突破口,在中国学者萧师毅的帮助下,他们开始翻译《道德经》,虽然三年里只完成了八章,但老子的思想给了他极大的启发,他开始解构“二元论”,极力主张克服以人为中心的观念,避免人为干扰,最终实现“归一”。他认为:

二元论的要害在于,“心物”之间的冲突没法调和,老子的万物为一思想就是解决方案,因为在道家看来,一切“存在观”和“实存物”都是“异名同谓”的。在西方人看来,上帝创造了人。而在中国的“道”那里,上帝与万物同出,也必将归之于道,也就是说“道”是人和上帝、神的共同本源。

“老子的‘道’能解释为一种深刻意义上的‘道路’,即‘开出新的道路’,它的含义要比西方人讲的‘理’、‘精神’、‘意义’等更原本。”(萧师毅:海德格尔与我们《道德经》的翻译)

“或许除了《道德经》,我们要将焚毁所有的书籍”

“老子和庄子这个世界的精神孕育者”。从一战开始,西方人对道家思想开始了更广泛的接触,季羡林先生说:老子在欧洲,自来就走红运,没有另外一个中国哲学家可以同他比的,庄子也望尘莫及。

经过历史和现实的冲撞,20世纪西哲们的胸襟和视野,跟欧洲中心论风潮甚嚣尘上的十九世纪有所不同,他们在挽救西方文化缺陷的努力中,不得不以平等的姿态重新审视东方文明。

德国全德大学教师进修中心主席赫伯特·曼纽什(-),是西方现代怀疑论美学的倡导者,他批评西方的狭隘地域主义,主张应该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看看那些比古希腊、古罗马更早、更丰富、更深刻的东方文明。

他指出:“我们总是局限于欧洲古代的哲学家,很不明智地拒绝了一种对欧洲文化的极为重要的源泉……公正地说,这个世界的精神孕育者,应当是柏拉图和老子,亚里士多德和庄子(《中国哲学对西方美学的重要性》)”。

“国际标准的顶级哲学家”。余秋雨曾于年专访希腊贝尼特哲学博士。贝尼特是希腊古典哲学的著名学者,他的结论是:老子是最符合国际标准的顶级哲学家。

贝尼特的结论是基于西方社会对道家思想的接纳和喜爱程度,以及大数据统计,当时的《道德经》在最畅销的20大书籍排行榜中位列第二,年超过《圣经》跃居第一。

余秋雨先生认为,老子是让中国文化获得世界身份的最高代表。

“或许除了《道德经》,我们要将焚毁所有的书籍。”美国哲学家、著名科学家威尔·杜兰特,是中国留学生胡适、冯友兰等人的同门师兄,他认为《道德经》是世界思想史上“最迷人的一部奇书”。

威尔·杜兰特曾游历世界各地,历经半个世纪,完成了万字的《世界文明史》,他没有顾忌西方人引以为傲的古希腊文明和基督精神,而是把它们放在“东方的遗产”之后,作为第二卷和第三卷,由此看出他对“欧洲中心论”的批判和对东方文明的推崇。

他认为:他的千万级的《世界文明史》跟老子短短的《五千言》相比,只是小菜一碟:“或许除了《道德经》,我们要将焚毁所有的书籍。”

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

“未来属于中国”

老子哲学引导西方树立生态化精神。英国哲学家克拉克认为:道家在西方的发展与其他文化不同,它体现在:挑战过头的启蒙精神、非此即彼的简单化思维原则。老子哲学提供新话语、新洞识、新范式,影响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以及个人选择与生活方式,替代唯物主义与彼岸宗教信仰并引导西方树立生态化精神。

他把老子思想比作疗治西方灵魂的灵丹:老子的思想“有助于西方人灵肉二元论的克服和整体精神态度的转变,道家治疗的哲学对西方人有关真理观、‘我他’认同等的反思有积极作用,对诊治西方虚无主义的顽症具有显著疗效。”

并且认为:当代西方最伟大的发现——市场经济与老子哲学密切相关:“现代经济自由市场的原理就是源于《老子》的无为而治”。

诺贝尔奖得主卡普拉说:“据我看,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美的生态智能。”

日本当代自然派学者福冈正信说:“如果我们早听老子的话,也不致使科技的发展对人类自然环境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思想超前的先知。约翰·惠勒是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广义相对论的一代宗师,黑洞的命名者,他认为,老子的伟大贡献在于:他的思想和预判,跟现代物理学最终找到的结论是一致的:“现代物理学大厦就建立在一无所有上,从一无所有导出了现在的所有。没想到的是,近代西方历经数代花费大量物力财力才找到的结论,在中国的远古早已有了思想的先驱。”

自左至右:爱因斯坦,汤山秀树,约翰·惠勒

日本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汤川秀树感叹于老子的深邃的洞察力,说他是预判人类文明的先知。他在《创造力和直觉——一个物理学家对东西方的考察》中赞叹:“老子是两千多年前就预见并批判今天人类文明缺陷的先知。老子似乎用惊人的洞察力看透了个体的人和整体人类的最终命运。”

人类文明的新曙光。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在《西方的衰落》中宣布:“西方文明已然走向衰落!”因为“东方文明是古老的和新兴的,那里充满活力”。

斯宾格勒《西方的衰落》

德国文化学者柯拉邦德《听着,德国人》的文章中呼吁最有智慧德国人应当“按照神圣的道家精神”来生活,要争做“欧洲的中国人”。

德国学者尤利斯噶尔在《老子的书——来自最高生命的至善教诲》中写道:或许真正认识老子的时代至今还没有到来……他是推动未来的能动力量,他比任何现代的,都更加具有现代意义,他比任何生命,许多许多生命的,都更具有生命的活力!

美国学者蒲克明预言:《道德经》是未来大同世界家喻户晓的一部书:“当人类隔阂泯除,四海成为一家时,《道德经》将是一本家传户诵的书。”

英国科学家沙里斯在其《新科学的诞生》一书中认为:“前进的唯一道路是转过身来重新面向东方,带着对它的兴趣以及对其深远意义的理解离开西方的污秽,朝着神圣的东方前进。”

中国一定能建立全新的中华文明。作为顶尖哲学大师的罗素认为,西方文明虽然在科学领域占有优势,但关于人生的终极目标和意义的洞察方面,中国尤为深刻,老子主张的“道”便是明证。

伯特兰·罗素

他说,老子的“没有占有的生产、没有自我主张的行为、没有被支配的发展”,这一中国文明的传统思潮和睿智,将救赎西方文明,因为它被染上“信仰进步”和“产业主义”病毒。

“没有占有的生产、没有自我主张的行为、没有被支配的发展”,是罗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的,是老子“道论”中的主要观点,老子的原话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值得注意的是,一百年前,罗素就提醒说,日本是中国必须警惕的一个很坏的近邻,他们保守而激进,好争而阴险,必须充分重视对日本的研究。同时警告:中国将会遇到美国阻挠,因为美国人相信自己的文明才是完美的。

罗素认为,“中国若要保持自己的文化独立,就一定会建成与近代西方的物质文明不同的全新文明”。

中国文化统一世界。汤因比是历史学世家,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是现代"思辨历史哲学"的代表。

汤因比认为,研究历史不能用国别为界,而应该以“文明”为基本线索。他通过对希腊、中国和犹太等文明特征的比较研究发现,每个文明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不是孤立的。

他的结论是:“将来在文化上统一世界的是中国。”“未来属于中国。”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zs/237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