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盛典:第八届国际灸法大会将在青岛召开
1.名醫孫思邈提出:“若要安,三里常不干”。
2.《醫學入門》講“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
3.《名醫別錄》載“艾葉苦、微溫,無毒,主灸百病。”
4.一炷著膚疼痛即止,一次施灸沈痾立除。
5.太醫竇材在《扁鵲心書》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氣壯則人強,真氣弱則人病,真氣脫則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
6.《孟子》“七年之病,當求三年之艾。”
7.《皇帝內經》“針所不為,灸之所宜。”
8.古語云:“家有三年艾,醫生不用來。”
9.《針灸資生經》說:“若要安,丹田(關元)三里莫要幹。
10.《小品方》雲:“夫針須師乃行,其灸凡人便施。”(晉隋時代陳延之)
11.《千金要方》中提出:非灸不精,灸足三里,稱為“長壽穴”。(唐代孫思邈)
12.不與不灸三里者同行(日本)
13.不灸三里者不做旅人(日本)
14.《針灸易學》甚至強調:“灸瘡必發,去病如把抓。”
15.《皇帝內經》記有:“大風汗出,灸意喜穴”
16.宋《備急灸法》:“倉促救人者,唯灼艾為第一”
17.《宋史太祖本紀》:“太宗病,帝往視之,親為灼艾。”
18.《莊子》“丘所謂無病而自灸也。”
19.《扁鵲心書》中說:“人之晚年陽氣衰,故手足不能溫,下元虛背,動作艱難,蓋人有一息氣在,則不死,氣者陽所生也。故陽氣盡則心死。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關、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壽矣。”
20.《神灸經綸》雲:“夫灸取於人,火性熱而至速,體柔而剛用,能消陰翳,走而不守,善入臟腑,取艾之辛香做炷,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治百病,效如反掌。”
21.《本草從新》雲:“艾葉苦辛,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治百病。”
22.唐代王燾指出:“是以御風邪以湯藥、針灸、蒸熨,隨用一法皆能癒疾,至於火艾,特有奇能”。
23.李時珍之父李言聞的《蘄艾傳》稱讚艾葉“產於山陰,採於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補”。
24.《養生一言草》記載:灸治確為養生訣,年逾四十灸三里。施灸不為寒暑限,疲勞施灸為上策。小兒患病應施灸,勝似服藥有神效。(日本–八偶景山)
25.《東醫保健》稱臍灸有“養丹田,助兩腎,添精補髓,返老還童,祛病延壽”之功。(朝鮮–許浚)
26.《譴瘧鬼》詩云:灸師施艾柱,酷若獵火圍。(唐代韓愈)
27.《詩經-王風》:“彼此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28.孔璠之《艾賦》“奇艾急病,靡身挺煙。”
29.常言道:居家常備艾,老少無疾患。
30.俗語說:“若要老人安,湧泉常溫暖。”
31.“端午時節草萋萋,野艾茸茸淡著衣,無意爭顏呈媚態,芳名自有庶民知。”這首詩歌可謂是我國人民對艾的最好總結了。
32.清·吳亦鼎《神灸經論》記載,“夫灸取於火,以性熱而至遠,體柔而用剛,能清陰翳走而不守;善入臟腑,取艾之辛香做炷,能通十二經,入三陰理氣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
行业热点
免费丨为艾灸行业免费发布行业供需、人才招聘信息
艾草丨寻找艾草守护人:保护野生艾草,为艾守护一方
教材丨灸疗师职业技能培训教程:艾灸学习必备书
图书丨中国灸法大全:全国艾灸师必备艾灸学习宝典
艾田丨从现在开始,你可以领养属于自己的艾草良田了
培训丨艾灸培训课程:十年老牌艾灸职业化培训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