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知识 >> 读书笔记读ldquo庄子寓言r
(寓言-1)原文: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zhī)言日出,和以天倪。
寓言十九,藉外论之。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罪也,人之罪也。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同于己为是之,异于己为非之。
重言十七,所以已言也,是为耆(qí)艾。年先矣,而无经纬本末以期年耆(qí)者,是非先也。人而无以先人,无人道也。人而无人道,是之谓陈人。
卮(zhī)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所以穷年。不言则齐,齐与言不齐,言与齐不齐也,故曰无言。言无言,终身言,未尝言;终身不言,未尝不言。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有自也而然,有自也而不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恶乎可?可于可。恶乎不可?不可于不可。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非卮(zhī)言日出,和以天倪,孰得其久!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shàn),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天均者,天倪也。
译文:
寓言在书中占十分之九,重言占十分之七,卮言天天有所出现,合于自然的分际。
寓言占十分之九,是假托别人而论说的。父亲不为自己的儿子做媒。因为父亲称赞自己的儿子,不如让别人来称赞可信。这并不是父亲的过错,而是世人好萌猜疑之心的过错。与自己的意见相同就应和,与自己的意见不同就反对;与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肯定它,与自己意见不同的就否定它。
重言占十分之七,是用来止塞天下争辩之言的,这些都是耆艾的话。年龄大于别人,而他的知识不能与他的年龄相合,这就不能算作先于人。人如果没有才德学识先于人,那么就不能尽其为人之道。人如果没有为人之道,那就叫做老朽之人。
卮言天天有所出现,合于自然的分际,顺应流行不定的变化,这样就可以享尽天年。不发言论,则物理自然齐一,因为本来齐一的物理与主观言论是不能齐同的,主观言论与齐一的物理也是不能齐同的,所以说要说一些没有主观成见的话。如果讲的是不带主观成见的话,那么虽然终身说话,却好像没有说话;如果能悟透万物之理,即使终身没有说话,却未尝没有收到说话的功效。可以是有原因的,不可以也是有原因的;这样是有原因的,不这样也是有原因的。为何认为这样?人家认为这样,我就认为这样。为何认为不这样?人家认为不这样,我就认为不这样。为何认为可以,人家认为可以,我就认为可以。为何认为不可以,人家认为不可以,我就认为不可以。因为一切事物本来就有它这样的地方,本来就有它可以的地方。天下没有什么事物是不这样的,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可以的。要不是卮言天天有所出现,合于自然的分际,怎么能够传之久远!万物都是由各自的种类变化而来的,它们以不同的类型相传续,始终像圆环一样,找不到头绪,这就是天然自运的陶均。天然自运的陶均,就是自然的分际。
《傅佩荣译解庄子》摘抄
1.寓言是假托人物故事以明事理;重言是借重人物言论以明事理。这两句所说的是本书的内容。卮言则随灵感而发,无法局限。
2.本文三度提及“卮言日出,和以天倪”,表示任何言语都是不得已的,所以不必执著于字面的意思,而须体会自然的分际,也就能欣赏自然的均齐了。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摘抄
1.卮(zhī支)言:“卮”,酒器。无心之言,即卮言(成玄英《疏》)。按:“卮”是酒器,卮器满了,自然向外流溢,庄子用“卮言”来形容他的言论并不是偏漏的,乃是无心而自然的流露。张默生说:“‘卮’是漏斗,‘卮言’就是漏斗式的话。漏斗之为物,是空而无底的,你若向里注水,它便立刻漏下,若连续注……庄子卮言的取义,就是说,他说的话都是无成见之言,正有似于漏斗,他是替大自然宣泄声音的。”
2.日出:谓日新(郭象《注》)。
3.和以天倪:合于自然的分际。
4.藉外论之:“藉”,借。郭象说:“言出于己,俗多不受,故借外耳。”
5.已言:“已”,止。“已言”,止其争辩(林希逸《口义》)。
6.耆艾:长老之称。五十岁叫“艾”,六十岁叫“耆”。
7.无经纬本末:学无所见(林希逸说)。“经纬”,比喻处事的头绪。
8.以期年耆:意谓徒称年长。苏舆说:“‘期’,犹限也。言他无以先人,徒以年为限。《则阳篇》:‘计物之数,不止于万,而期曰万物。’与此‘期’字义同。”
9.无以先人:无以过人(林希逸说)。
10.无人道:不能尽其为人之道(林希逸说)。
11.陈人:陈久之人(郭《注》)。
12.不言则齐:不发言论则物理自然等同齐一。这里的“言”乃指主观是非的表达。“不言”即不参入主观的成见之意。
13.齐与言不齐:本来没有差别的加上了主观成见的言论便不齐了。
14.言无言:发出没有主观成见的言论。“无言”指无心之言。“无言”上原缺“言”字,据高山寺本补(刘文典《补正》)。
15.终身不言,未尝不言:终身不说话,未尝不在说话。意指若能体认事物的真况,则即使终身不说话,也达到了说话的效果。
16.有自也:有所由来(林希逸说);即有它的原因。
17.以不同形相禅:以不同的类形相传接。宣颖说:“各以其类,禅于无穷。”
18.天均:自然均调。《齐物论》篇作“天钧”,严复以为当作往复周流之义。此处依上下文义当从严说。严复说:“‘天均’犹‘天钧’,钧,陶轮也。似道之物,皆无始卒,无始卒者,惟环可言,则由是往复周流之事起矣。”(《评点庄子》)
我的思考:
1.“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罪也,人之罪也。”,故“老王卖瓜自卖自夸”是不行的,正所谓经营“口碑”的重要性,这就是“媒婆”、“托”、“网络水军”等职业存在的原因,此为“人之罪也”,是由于世人喜欢猜疑的缘故,故不得已而“藉外论之”。但正所谓有阳必有阴,“藉外论之”,外可“誉”之,亦可“非”之,因为“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同于己为是之,异于己为非之。”,这就是不可控的部分。不要期望别人可以站在你的角度去看待你的事情,别人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你的事情。所以,结论是:他人的意见可以参考,也可以不参考,需要自己把握。
2.“年先矣,而无经纬本末以期年耆(qí)者,是非先也。人而无以先人,无人道也。人而无人道,是之谓陈人。”之前曾教授说“孔子曰‘老而不死是为贼’,但还有一句话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而不死是为贼”是说老人如果不能做年轻人的榜样就是贼,老人不能尽老人的责任就是贼。老人尽了自己的责任就叫宝。所有老人都要自己反省,你到底是贼还是宝,因为阴阳会变化,贼贼贼哪一天就变宝了,宝宝宝哪一天就变贼了。任何东西都有一体两面,每个人都要常常反省自己,要把自己调整好,否则的话,一念之差就反转了。所以要变成“老来宝”还是“老来贼”,‘自作自受’,其他都不必想太多,每一个人在不同的过程好好反省自己,好好修治自己,把自己责任建好,其他都没有我们的事,过一个很单纯很愉快的生活。”故“人而无以先人,无人道也。”,如果见解没有跟着年龄一起增长,就很可惜没做好这个“人”,此为“陈人”,陈腐之人,此为“老来贼”!
3.“不言则齐,齐与言不齐,言与齐不齐也,故曰无言。言无言,终身言,未尝言;终身不言,未尝不言。”,若为“无言”,即发表没有主观成见的言论,那么此言论客观、无我,则会合理,则与物理自然齐同,则合于大道。
4.“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若“得其环中以随成,与物无终无始”,则物的“所然”、“所可”、“不然”、“不可”皆有其成立的某一侧面,并不互相排斥。
5.“非卮(zhī)言日出,和以天倪,孰得其久!”,能流传千年经久不衰,必然是“和以天倪”,合于大道,故“得其久”!由此观之,我们大中华古圣贤所作的流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以及流传自民间的谚语、俗语,就是“和以天倪”,故历经千年而不衰,时间就是最好的证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