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知识 >> 自知不自负读庄子middot秋水
自知不自负——读《庄子·秋水》
第一次学《秋水》这篇河伯与北海若的文章时,感觉庄子写的仅仅是一篇类似于“井底之蛙”的文章,当时还不太懂为什么还要熟读背诵。当我第二次读时,我发现是我错了。
河伯面对“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这一景象,便“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看到开头两句的时候我们都认为河伯只是另一只“井底之蛙”。
我们都以为自己知道大海有多大,可当自己仔细回想判断的时候,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一条生活在水洼中的小鱼,且一生都可能活在水洼里。那么,水洼和大海的差距有多大呢?河伯认为自己有广阔的水域,只是达到“两涘渚崖之间”,便已到达了“不辩牛马”的高度。
可他遇见了海神若,“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他忽然意识到自己的渺小,拥有一望无际的大海的海神,没有洋洋自得之意,也没有“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想法。若是按照河伯的标准,海神应该是更为满意才是,可海神谦虚,不仅没有这类想法,他甚至觉得自己很渺小。他认为世间万物,人不过是其中的一种罢了,要是人与万物相比,不过是马身上的一根毫毛。
我们的世界就像是水洼,在学校,大家总是用成绩的优异或者是排名的前后来丈量一个人厉害与否。当然,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成绩最好的或者说是排名最靠前的那个学生,是最厉害的。但不是人人都知道他厉害,而那只是在他所属的学校里,具体的说,应该是在他所属的学校里他的成绩相对别人来说最厉害。
脱离成绩排名的束缚,步入社会之后,大家又会拿一个人的商业价值,个人能力等等因素来丈量厉害与否。同理,一个人的商业价值可以影响到企业、团队的商业价值,但是在他所处的企业或者团队以外,还会有更好更完美的人。
除了这些,我们还有其他的标准,读书的时候,还会觉得体育好、绘画好或者是音乐好也很厉害,但最终还是被课业压倒。出了学校,我们会对一个人的做事态度、人品、做事效率、学历的认可,但是这些还是比不上这个人带来的商业价值和影响力。对河伯来说,在他的黄河或者在比黄河更小的流域里,他拥有着最美好的东西,因为他不知道在他以外,还有更大的世界。
海神就是河伯的榜样,他谦虚,对自我有一定的认知。对于河伯,我们不能批评他太过自我,不能批评他见识短浅,但是他对于自己所处环境的认识不够这一点是不能学习的。我们可以和井底之蛙谈论,但条件是井底之蛙要说他知道的事情,而不是吹嘘自己一点也不了解的,在双方的交谈中,两人都可以学到自己原先不知道的,所谓“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若是井底之蛙和河伯交谈,河伯可以看到广阔的天空,而蛙看到的范围有限;可是蛙能知道井有多深,有多大,这就是河伯不知道的。所以说河伯是幸运的,他有机会顺着黄河流入东海,见识到了超越自身标准的更大世界,他容易自我膨胀且固步自封,但他能够及时认识到自我认知的不足,悉心接受海神的批评指导,所以说犯错误不可怕,屡次犯错却不改正才可怕。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没有人知道谁才是最大的标准,就跟海洋一样,只是一把很好的尺子,这把尺子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未知,或许它包含着众多维度,也或许它很长很长,长到永远也没有人能够触及到它的尽头。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做到最好,再突破这个范围去做其他事情,这才是我们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