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与小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鸪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庄子在这里又重复这个故事。扶摇是风的名称,我们前面已经讲过。羊角也是风,什么叫羊角风呢?不是指有些人昏倒在地,嘴歪、发抖、口吐白沬那个羊角风。这个羊角风就是龙卷风一类的风,由地面向上冒出来,像羊角一样旋转吹的。
扶摇风是从海底来的,从海上面吹起来,现在叫做台风之类的风,所以这两种风是不同的。上古的风都有名字,像现在台风有名字一样。这个“抟”(搏)字很妙,不是搏斗那个搏,但也是搏斗的意思,是跟风相争,把风卷在一起,大鹏鸟的翅膀把大风都包围了,所以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
“绝云气”,到了最高处,大气层在它的下面,所以叫绝云气。高空上面没有云,就到了太空的边缘。“负青天”,最高空不但没有云,连空气都没有了,但是太空上面还有的那个,我们中国文学称为青天,有时候也叫青冥。
讲到这里,我们谈谈中国文学同上古的文化,那是很妙的。怎么妙呢?所谓冥,太空青冥之天,上面没有东西,看不见。现在我们科学到达了月球,在超过地球以外有一段黑暗,其实就是中国上古所了解的青冥。那是黑黑的,什么都没有,空洞的这一段,就在我们地球与其他星球之间,所以也叫青天,也叫青冥。这一段正说明了这个“然后图南”,企图向南方飞,向南极飞,“且适南冥也”,到了南极。
“斥鸫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斥鸫”就是小雀鸟,“奚适”,就是说何必到那里。小雀鸟笑大鹏鸟,何必到达那个南极去呢?“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小鸟说,何必飞得那么辛苦呢?像我一样,一跳跳了几尺高,一飞几丈高,也很好了。飞下来在那个蓬蒿乱草之间站一站,这不也是飞吗?也飞得很痛快呀!何必一定要飞那么高远呢?“而彼且奚适也?”大鹏鸟何必飞那么远到那里去呢!庄子在这段最后说“此小大之辩也。”这是结论了。
我们假使用逻辑来看这篇文章,庄子由第一句话“北冥有鱼”开始,到这里作了一个结论,他说一般人不相信物化,为什么不相信呢?“小大之辩也”,智慧、境界、大小不同,所以不相信这个道理。
前面我们曾提到过,人类可以解脱宇宙物理世界的束缚,而找到自己生命真正的自在与自由。同时也说明,人世间不管做人做事,乃至于修道,首先是要见地高超,有远见才能有成就;见地不高,知识范围不高,成就也就有限。那种有限的成就,可能与这个小鸟一样,跳一跳,飞个几丈高,休息下来,在乱草堆上一站,随风摇一摇,也很悠哉游哉。有人要来捉的时候,“咚”一跳,就飞到那棵树上去了。这一种人生境界,也活了一辈子,也活得很快活。
这也像是小孩子玩水一样,茶杯里放一片小小的树叶,或者弄一个黄豆壳,在水上面漂一漂,两个小孩子可以玩一天;你看我的船开到纽约了!你看,靠岸了。用嘴呼呼吹,大风来了!两个小孩子,玩得很高兴。他那个境界,与我们现在做生意,赚一千万美金一样的舒服啊!境界也是一样的。爱吃辣椒的人,辣得满头大汗,同那个爱吃甜味的人,那个舒服境界都一样,只是辣得不同,甜得不同而已
鹏程万里
庄子说的这个故事,在生活的小地方,不知影响中国多少年,多少人,连取名字都离不了它。岳飞,号鹏举,就是这一篇来的,取大鹏鸟之意。也有些人取名图南,宋朝的神仙陈抟,我家中挂了一副对子,“开张天岸马,奇异人中龙”,是他写的。他的名字陈抟,就是从“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来的。陈抟的字叫“图南”自号“抉摇子”,也就是庄子这一篇中的文字。古今以来名叫图南的,叫鹏的,不晓得有多少。又如贺人出门读书的,叫鹏程万里等,庄子影响之大难以形容。
再举一个例子来说,南唐时代有一位文学家,名叫高越,当这个人没有得志以前,他的文学境界已经很高了。南唐是五代的时期,当时天下很乱,军阀专权,各霸一方,一个中国的土地上,有八九个国家,个个称王称帝。高越归顺南唐后,最初投奔鄂帅张宣,可是很久都没有得到赏识,高越就写了一首诗,套用庄子这个典故:
雪爪星眸世所稀,摩天专待振毛衣
虞人莫谩张罗网,未肯平原浅草飞
他形容自己像一只大鹏鸟一样,大鹏鸟的爪子是雪白的。星眸,大鹏鸟的眼睛像天上的星星一样,亮极了。两个翅膀,就是庄子所讲,飞上九万里,绝云气,而负青天。这样的飞在文学境界叫摩天而飞,跟天相摩擦。所以“振毛衣”羽毛张开飞得那么高。
“虞人莫谩张罗网”,虞人是中国古代的官制,管山林里头动物的园长,就是现在的农林部部长,或者是野生动物园的园长一类的官职,你不要想把网张开,把我这个大鹏鸟捉去。“未肯平原浅草飞”,老实告诉你,你这个地方太小了,还不够我翅膀拍一下呢!小地方飞不上去,不想在这里飞。这一首诗,表达志气非凡,倒霉一点没有关系,将来反正要“绝云气,负青天”。万一掉下来,现在有太空梭会把你拉住,年轻人一定要有这个志气才行。
中国文学多半都是从《庄子》里头套出来的;有一幅古人的画,只画了一只鸟站在树枝上,嘴巴闭着不动,就是这么一只鸟。中国画的境界,一定要配上文学,自己再会题诗写字才好。这个人拿起笔来一题,把这幅画题绝了,也是拿鸟的故事来形容:“世味尝来浑是蜡,莫教开口向人啼。”世间的味道,一点意思都没有,像吃白蜡一样。但是,人虽艰难困苦,也不要向朋友去诉说,更不要向人去埋怨;要闭着嘴巴,像这只鸟一样。这是真的啊!你肚子饿了三天没有吃饭,跟人家讲,人家不一定同情你,也许还会笑你。只有自己想办法,去找面包就是了,没有面包,找渣子吃,那也是“未肯平原浅草飞”。
像这一类的故事,都是从《庄子》里头出来的,在诸子百家,尤其是佛家道家中,这类的故事非常多。如果你书读多了,就会发现中国文化,在很多地方都与《庄子》的《逍遥游》有密切的关连,尤其是大鹏鸟,关联更为密切。
你是什么材料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庄子》这篇《逍遥游》,从物的变化说起,现在到了第二段,是谈人的变化,也就是从物化到达人化。换句话说,前面提到的是物理世界万物自体的变化,下面提到精神世界心的变化。
讲到心的变化,在人的知识领域中,有境界、智慧、比量程度的不同。我们青年同学这一代,要能够挑起承先启后负载文化的任务,所以对文字要特别留意。今年开始,特别要求同学们注意文字的学习,大家程度太差了,差得已经没有办法再文学革命,因为没得命了,不需要革了。所以现在要把文化的命根重新栽起来。
其实这一段很容易懂,每一句,每一个字都要留意,我先从国文方面来说。“故夫”,拿现在白话文就是“那么”,这两个字没有什么关系,是个虚字。但是为什么一定用虚字呢?庄子的文章,以及其他古文是要念的,念的时候像唱歌一样,平仄音韵,是铿锵朗朗然。要唱得下去,中间就要换气,换气的中间不加一点“呜呼!”“故夫!”,就念不下去了,那就会像吵架一样,音调不对了。文字的境界是柔和的,像很美的音乐,所以它拖长音调。
“知效一官”,注意这个“效”字,有些人的知识有用处,用处就是成效、效果。他的学问知识范围,他天生的才能,如果是做官,做个公务员的材料,让他做官就很有效;叫他做别的,就不行了。譬如我们许多搞文学的,写文章的,你叫他写文章讲道理,都会很好;水管坏了,你叫他去修一修,他会把水管搞断的。换言之,他的知效是写文章,没有办法修水管。“知效一官”就是有做一个官的知识能力。
“行比一乡”,你要写古文,跟写白话文一样,每一个字都是逻辑。思考要清楚,下的定义要确实,除了写新闻文章,因为机器在动了,下一分钟就要印出来,管它什么话,报道出来,能看清楚就算了,反正五分钟寿命,看过报纸就丢了。如果要留久一点,这个文章就不能马虎了。这是题外的话。
有些人的行为,可以“行比一乡”,就是在这个乡里之中比较拔尖。这个情况中国外国一样,走到一个乡下地方,你打听一下,哪个人最出名,不管他是绅士也好,流氓也好,他的行为,在这个乡村里比起他人,算是呱呱叫的,可以有点领导作用;就算选不上参议员,也可以当一个里民代表,那也是不容易的,因为他在这个乡村里是老大,是顶尖人物。
不过在一个乡里算顶尖的人,拿到全国一比就不行了,因为全国人才就多了。有些人知识程度的效能可以做官,而且做官可以当到宰相,但却不能当皇帝,所以他一定要在一人之下。历史上很多宰相了不起,如果让他当了皇帝,那就完了。另有一些人能做官,但只能做个小官,你把他升做大官,他就完了,把他压死了。
第一个是“知效”,第二个是“行比”,下面第三个是“德合”。“德”并不是光讲道德好,“德”就是指一切思想行为,做人做事都好。“德合一君”,配合那个皇帝、老板,两个人搭档刚好。你看古今中外历史上的人物,有汉高祖就有萧何,萧何如果遇不到汉高祖,汉朝能否成功就不知道了。但是他两个是合不来的,虽然合不来,却像一对夫妇,天天吵架,但吵得很艺术;没有这样吵来吵去,也不会过一辈子。有些夫妇之间吵来吵去,忽然去了一个,另外一个也活不长了,因为没有吵的对象了。另外找一个来,也都没有味道,打架打得也没有味道,这就是合的道理。所以说,“德合一君”,有人的德性刚好同这个皇帝,或者老板配合得很好,他两人在一起,可以做一番大事业。你叫他下台另换一个人,怎么都用不好,这是人生历史的经验。做生意也一样,这个老板有一个帮手当总经理,他自己当董事长,就配合得好,换了一个就搞不好了。
“而徵一国者”,徵是经验,有人的聪明智慧才能,能够治理国家,或者当领袖,或者当第二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果叫他下来去开个小店,他绝对蚀本,一点也不会;他只会大的,不会小的。这就是人化,人的智慧的比量,才能,各有不同。所以下面庄子加一句话,“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自视很高的人
每个人的境界,知识境界,比量不同,看法不同,不过自己看自己,却都像那个小鸟一样,觉得很不错,咚一声,跳到那棵树上了,这有什么了不起啊!每个人都是这样的看法。我们常说某人自视甚高,自己看自己很高,那是你自己看的啊!自己看自己愈看愈伟大。我们拿个镜子来看一看,每个人都是自己愈看愈漂亮,愈看愈像样子,看看别人都不如我,自己看自己真可爱,没有一个人讨厌自己的。所以,从这里可以了解人性,人看自己都很可爱,而且愈想愈伟大,偶然做错了事脸红一下,过三个钟头一想,自己还是对的;是别人错了。庄子从生物世界的道理,讲到了人的方面,“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也像那小鸟一样,都是自视甚高。
这几句话里提到了几等人,“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一共是四等人才。这四等都是人才,而且都是领导人才。什么叫领导?是出人头地,比人家高明一点。有些人做个小老板,开个馆子,蛮好。像我有几个同乡朋友,开馆子发大财,慢慢的也做大公司了,最后不到三年就一塌糊涂,蚀本了,什么都没有了。还有一个人,爱国奖券中了二十万,我说你要小心了;他中了二十万,一下就做大生意,还不到八个月,二十万花光了,最后还去坐牢。只好说他这个命就是二十万。所以这四等人,他的范围就是如此。可是这些人却都自视甚高,“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出格的高人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庄子知道另外有个高人,这个人叫宋荣子,这一类的高人,古人叫做出格的高人,是出了人格范围的人,不算是人,因为他没有固定的格,就是没有范围可以范围他,他应该算是超人,所谓出世的人。“犹然笑之”,宋荣子就笑这四种人,看不起他们。这个道理,就是庄子在下面推崇的一种特殊隐士思想,也就是影响我们历史的道家思想。在国家民族到了最艰难困苦的时代,这一类人,在幕后都起了巨大的作用,就是所谓的隐士、高士。这些隐士们,连孔子也怕。
孔了在《论语》上提到,碰到这些隐士,像楚狂接舆等,对每一个人都骂的,把孔子骂得更是晕头转向,最后孔子只有赞叹一番。孔子说,“鸟兽不可与同群”,照儒家的观念,认为孔子骂这些隐士是禽兽,不愿跟他们在一起。这个观念等于把书完全读错了,事实上孔子也佩服这些隐士。什么叫鸟兽不可与同群?鸟是会飞的,它飞掉了,兽是会跑的,四个脚跑得很快,它跑到山里面去了。我们人跟不上它们呀!孔子是走人道的路线,这些高人该飞的飞了,该入山的入山了,我们呢?还是规规矩矩做一个人,所以说鸟兽不可与同群。这是孔子捧隐士的话,可是历代都把他解释成孔子骂隐士,认为孔子把隐士当成禽兽。孔子只讲鸟兽不可与同群,他没有说这些人是禽兽啊!这是后世人乱加的意思!这就叫读书不老实;做学问要老实才行。
像宋荣子这一类隐士的思想,就更伟大了,下面庄子把他们的人格,以及经由自学修养转变成高人的情况,加以申述。
王豪鸣律师赞赏
长按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多少钱白癜风能不能治疗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zs/16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