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知识 >> 南怀瑾眼中的庄子与第三条路
如果古今中外的圣贤君子乃至于侠客文人,允许你参访一百位,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样,你会给自己开一个什么样的名单呢?有没有庄子?居于第几?至少会居于前十位吧?无论你是从文章之美、义理之趣、体道之真,还是工夫之深,都不妨把庄子排在前十位。
在中国文化中,儒道两家就如太极之阴阳,儒家重视入世,如太极之阳,之动;道家重视出世,如太极之阴,之静;但在南怀瑾先生那儿,因为已经阅读过大量的诸子百家的经典,有根深蒂固的大乘佛法思想,又有扎实的实修,故而能够理解与承接古人汇通三教的智慧,反观历史文化与现实,反而有了第三条路:出世之后的反身入世。
今天的我们,基础都太差,不是文化底子浅薄就是实修太差,要不然就是对于理念的过度执着,或者是对于方法的过度执着,不体解他家,不包容其他,不知来龙去脉,不善察其根本,很难打开自身的格局与教学的方便。
庄子首先是个道人,有实修的道人,他不仅可以物化,也可以化物,他的每一个段落南怀瑾先生都用小专题来解读,其问题意识可见南师思考之深之广。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他一生确切地行持着。古人可以用神话来化人,乃是因为他们的生命自身已经升华,而我们更多的时候都在被化,善来善化,恶来恶化,当恶来而能以善化的时候,才可谓是生命开启了自化功能。庄子说,人也是万物之一,人可以自化,乃至于可以随万物而万化。南怀瑾先生说:“每一个生命都有神化的功能,可惜我们自己的智慧不够,把这个功能丧失了。”当然是我们自身的智慧与实修未到圣贤的层次,也可以理解为我们的生命路途还有很远,但如果我们一直未能开启生命本具的这种自化功能,必然领略不到那些神化般的美妙风光。是随波逐流被物化?还是发挥生命的主体性来达成自化?南怀瑾先生在《庄子諵譁》中还提到第三条路:自化而后化人。
今天的文化自信,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古人的辉煌,而更应该落实为文化自觉,从古人那儿吸取丰富的智慧与经验。儒道两家的论辩里,道家的理由也很理直气壮,如老子所言:“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与上古时候人人有道的境界,三代的礼乐盛况相比,今天的我们甚至连礼义礼仪都极为匮乏。如何可以更好地修身齐家?儒家是一种路途,老庄、黄老道家也是一途,佛家也是一途。南怀瑾老师在这本《庄子喃譁》中不仅剖析了庄子《内七篇》的内在逻辑,而且告诉了我们庄子是如何修身的:
在我们没有得道以前是被化,如果有了具见---见道了,我们可以自化,可以把这个有限的生命,变成无限的生命,也把我们有限的功能,变成无限的功能。
见道第一,即是禅宗所讲明心见性。悟后才能起修。见道体道之后如何修道呢?南怀瑾先生讲:
任何悟道得道的人,有没有烦恼?有烦恼,圣人的烦恼。所以悟道以后必须修道。修个什么呢?调心而已;所以一切的方法,任何佛家、道家、儒家各种的方法,不管怎么样高明的方法,总而言之,一个名词,调心。调整自己的心境。
世界到底是物质第一性还是意识第一性?还是物质与意识相辅相成的?风动?幡动?还是仁者心动?身是菩提树?还是菩提本非树?我们可以有这样的争论,但是不妨同步听听南老师所体解的庄子,看看大鹏如何展翅,看看蟪蛄与大椿的差距,看看列子与壶子这两师徒的游戏,也看看庄子与骷髅的对话……如果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应该更多地演绎《庄子》这本书中的寓言,可以用绘画、用文章、用口头演讲、用影音作品……庄子是个超级有现代意识的古人,他最能理解我们涌动的好奇心与浅薄的认知能力,所以他讲的每一个故事都值得反复研读,反复揣摩,像是深夜收到情书,不妨把庄子放在心口上,久久味之。
譬如中国的《易经》只讲到八卦,有一卦是卦不出来的卦,那是第九卦,没得卦;后人叫太极,叫真空。这个是讲八卦的现象。同样的,释迦牟尼佛讲心性之道,讲唯识的八识,实际上有九识,第九识叫阿摩罗识,白净识。那是七七八八,七八九,都很妙的。最近大家不是在研究唯识吗?唯识最重要的也是三渊,与庄子讲的三渊相通,“流水之审为渊”,相等于第六意识;“止水之审为渊”,等于第八阿赖耶识;“鲵桓之审为渊”是第七识。所以我们就深深地感觉到,所谓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
世界上任何人,学问修养到了最高的境界,达到形而上那个真理的地方,只有语言、文字表达的差别,所得的道是一个。真理只有一个,没有两个,两个就不叫真理,真理是绝对性的。
南老师这两段话,真正悟彻,并且用以改变平时杂乱的知识与情感,树立正见,充养生命,怕要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甚至累劫?
张素闻赞赏
人赞赏
长按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有哪些北京白癜风治疗用什么方法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zs/16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