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知识 >> 九下文言文第五单元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千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
子墨子北之齐,遇日者①。日者曰:“帝②以今日杀黑龙于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子墨子不听遂北至淄水③,不遂而反焉。日者曰:“我谓先生不可以北。”子墨子曰:“南方之人不得北,北方之人不得南,其色有黑者有白者,何故皆不遂也?且帝以甲乙杀青龙于东方④,以丙丁杀赤龙于南方,以庚辛杀白龙于西方,以壬癸杀黑龙于北方,若用子之言,则是禁天下之行者也。是围心⑤而虚天下⑥也,子之言不可用也。”
①日者:古时候占卜的人,相当于现在的算命先生。②帝:古代所谓五帝之神。③淄水:水名。④甲、乙:指甲日和乙日。古时以天干记日。⑤围心:困惑人心。⑥虚天下:使天下空无一日。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公输盘不说
⑵吾义固不杀人
⑶不可以北
⑷不遂而反焉
10.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将以攻宋
②我谓先生不可以北
B.①子墨子北之齐
②辍耕之垄上
C.①宋无罪而攻之
②不遂而反焉
D.①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②帝以今日杀黑龙于北方
11.用“/”给文中句子断句,划出两处。(2分)
子墨子不听遂北至淄水
1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⑴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⑵若用子之言,则是禁天下之行者也。
13.甲乙两文都重点刻画了墨子什么形象特点,请结合文意简要谈一谈。(3分)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0分)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选自《公输》)
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①,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②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选自《墨子》)
注释:①处:闲居。②如:应该,应当。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1分)
荆之地方千里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舍其文轩
⑵此为何若人
⑶过故人
⑷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
11.翻译句子。(2分)
⑴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⑵子不若已。
12.文表明了墨子的主张;文划线句子体现了墨子品质(2分)
13.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往往体现在类比推理上,请结合两段文字说明。(3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阅读两个文段,完成1~5题。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上(汉文帝)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①!”慎夫人②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其后七十年间,国家亡③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④廪庾⑤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上》
①何以台为:还要露台干什么呢!②慎夫人:汉文帝的宠妃,在宫中与皇后平起平坐。③亡:通“无”。④都鄙:京城和边邑,借指全国。⑤廪庾:粮仓。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亲戚畔之
(3)尝欲作露台
(4)慎夫人衣不曳地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攻亲戚之所畔
肉食者谋之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以示敦朴
C.为天下先
此为何若人
D.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召匠计之,直百金
5.用自己的话说说汉文帝治国的做法及效果如何?第一则材料中孟子所提倡的什么主张可以体现?
(二)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子奇治县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页。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②,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③以赈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病,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②追者反曰
7.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夫以老者之智
D.属予作文以记之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9.子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使“阿县大治”?(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0.乙文中“”一句,形象地印证了甲文中“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道理。(2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4题。(15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①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②,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③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治国安民》
①炀帝:杨广,隋朝的皇帝。②孜孜:勤勤恳恳不疲倦的样子。③本根:本,树干;根,树根。比喻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10、用“/”划分下面句子的停顿节奏。(划一处)(1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
1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入则无法家拂士
(3)征求无已
(4)百姓不堪
12.翻译(4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13.《格言联璧》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做简单说明。(4分)
14.唐太宗使百姓安乐的措施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至12题。(18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①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②之。弗信。
乃西至秦,说惠王,弗用,乃东之赵,赵相奉阳君弗说之。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①说:劝说,说服②少:轻视,贬低。
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饿其体肤
⑵衡于虑
⑶出游数岁
⑷期年,以出揣摩
10.用“/”为文中画线,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⑵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⑶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
12.文苏秦的经历能否作为文论点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3分)
《鱼我所欲也》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10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①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②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亦甚矣。”令弟子趣⑤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⑥,取舍不苟也夫!
(节选自《吕氏春秋》)
①诚:同“成”,实行。②廪丘:齐国地名。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⑤趣:同“驱”。⑥:万乘之君品行难与他比肩,三王辅臣的名节没有他显扬。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分辨
B.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虚夸
C.是亦不可以已乎
是:这种做法
D.动必缘义
缘:遵循
16.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17.语段中,“乡为”和“今为”的排比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8.语段中的乞人和语段中的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别人的赐予,请结合具体内容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出来。(3分)
(二)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①,宁大不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选自《续资治通鉴》)
[注释]①宵旰:宵,夜;旰,晚。宵旰,天亮就穿起衣服,天很晚才吃饭。比喻勤于政事。
1.请概括甲段文字的大意(用文中话答)。
2.乙文中写了岳飞的哪几件事?你读后受到哪些教益?
3.解释下面旬中加点的词语。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吴玠素服飞
(4)饰名姝遗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敌未灭,何以家为?
5.文段甲中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对文中的观点,一向有不同的意见,你是怎样看待的?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惠子相梁》
(一)比较阅读两个文段,完成5-8题。(16分)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平原君欲封①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鲁连笑曰:“所贵②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③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选自《史记》)
①封:封赏。②贵:认为可贵。③即:如果。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或谓惠子曰
(2)非梧桐不止
(3)是商贾之人也
(4)递辞平原君而去
6.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非练实不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
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去国怀乡
C.为人排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仰而视之曰
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7.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2)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8.回答下面问题。(5分)
(1)文庄子和文鲁仲连有什么相同的志趣?(2分)
(2)庄子和鲁仲连各用什么方法表明自己的意趣?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3分)
(二)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鵮,子知之乎?夫鹓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①,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②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③,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节选自《庄子·外物》)
14.给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
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夫鹓鵮发于南海”与“故往贷粟于监河侯”中的“于”意思相同。
B.“仰而视之曰”与“激西江之水而迎子”中的“而”用法相同。
C.“其名为鹓鵮”与“子何为者耶”中的“为”意思相同,都可解释为“是”。
D.“惠子相梁”中的“相”与“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中的“活”用法相同。
16.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2)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17.下列句中加点词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2)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18.两文中庄子都采用了讲故事的方式,其用意分别是什么?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一)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8分)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彝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已而夕阳在山,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选文有改动)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
(2)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3)俯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4)请循其本。
19.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0.这两个语段讲的都是出游之乐。主要写的是;主要写的是。
21.这两个语段围绕一个“乐”字,描绘了两幅不同的图景,你怎么看待这两段文字中的“乐”?
参考答案:
《公输》
(一)
9.⑴通“悦”,高兴(2)坚守道义(3)向北,指往北走或走到北方去。(4)同“返”,返回。
10.(2分)(B)
11.(2分,每处1分)子墨子不听/遂北/至淄水
12.(4分,每句2分。翻译准确,表达通顺)
(1)(您)坚守道义不杀一人却要杀更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2分)
(2)如果用你的办法,那是禁止天下所有的人来往了。(2分)
13.(3分)围绕“能言善辩”、“足智多谋”展开。
墨子往北到齐国去,遇到一个占卦先生。占卦先生说:“历史上的今天,黄帝在北方杀死了黑龙,你的脸色黑,不能向北去。”墨子不听,竟继续向北走。到淄水边,没有渡河返了回来。占卦先生说:“我对你说过不能向北走。”墨子说:“淄水之南的人不能渡淄水北去,淄水之北的人也不能渡淄水南行,他们的脸色有黑的有白的,为什么都不能渡呢?况且黄帝甲乙日在东方杀死了青龙,丙丁日在南方杀死了赤龙,庚辛日在西方杀死了白龙,壬癸日在北方杀死了黑龙,假如实行你的办法,这是禁止天下所有的人来往了。这也是困蔽人心,使天下如同虚无人迹一样。所以你的言论不能用。”
(二)
9.荆之地/方五千里评分:共1分。
10.⑴舍弃,丢弃⑵什么样的⑶拜访⑷更加评分:共2分。每小题0.5分,意思对即可。
11.⑴这就好像装饰华美的车子同破车相比。⑵你不如停止算了。
评分:共2分。每句1分,意思对即可。
12.非攻(兼爱)(或反对战争)坚忍不拔(或坚守信念)等评分:共2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3.示例:先用一个假设,诱使楚王说出“必为有窃疾矣”,然后连用三个对比,极言楚国物产丰富和宋国物产贫乏,从而类推出楚国攻宋是和有“窃疾”“同类”的结论。先假设“一人耕而九人处,耕者益急”,类推出“天下莫为义,子如劝我”的结论。
评分:共3分。每例分析准确各得1分,语言通顺得1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
1.(1)限制(2)通叛,背叛(3)曾经(4)拖
2.(3分)D
3.(6分)(1)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2)(汉文帝)召见工匠计算露台的花费,价值百金。
5.(4分)做法:汉文帝减轻百姓赋税,节省宫廷开支。效果:天下太平,人民生活富足,国库充盈。体现主张:施行仁政。
(二)
6、①这里是限制的意思②通“返”(返回)
7、C
8、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9、把兵库里的武器融化后制造农具,给百姓使用;打开粮仓救济贫苦的人。
10、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
10、入/则无法家拂士
11(4分)(1)犯过失(2)同“弼”,辅弼(3)停止(4)忍受,能支持
12.(4分)(1)用这样的方法使他内心惊动,使他性格坚韧,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
(2)治理国家犹如栽树,树的根部不摇摆,才能枝叶茂盛。
13.是下联的意思。微祸给人带来内心的困苦和思想的梗塞,但能让人奋起有所作为,这正是“福人”之处。(1+3=4分)
14.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2分)
(二)
9.⑴使……饥饿⑵同“横”,梗塞,指不顺⑶游历⑷一年
10.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
11.⑴用这些方法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动,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
⑵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国家的侵扰,这样的国家就常常走向灭亡。
⑶(苏秦)于是就闭门不出,把自己的藏书全部阅读了一遍。
12.能。文通过写苏秦出游失败后遭受家人冷遇,然后刻苦读书,最后取得成功的事例,证明生于忧患这一观点,符合文的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可以作为文的事实论据。
《鱼我所欲也》
(一)
15、B
16、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
17、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强调了人不能失其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18、语段:因为乞人虽然饥饿却仍将“义”看得重于生命,甚至可以宁死不食。语段:因为孔子认为君子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义”,在取舍上更应该做到“义”不苟且。
参考译文:
君子独自行事,举动一定要遵循道义,实行道义。孔子谒见齐景公,景以赠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令弟子驱车,辞别景公离去。孔子本是布衣也,官职不过为鲁国司寇。万乘之君品行难与他比肩,三王辅臣的名节没有他显扬,孔子对待取舍的态度一丝不苟啊!
(二)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1)孝母;(2)拒受名姝;(3)戒洒;(4)辞帝为之营第。第二问,从孝母、爱国、不贪财色的角度中选取其一来答均可。
3.(1)躲避(2)信念(3)一向(4)赠送
4.(1)不仅贤人有这种信念,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敌人还没有灭,怎么能安家呢?
5.舍生取义:提示:当面对人生的重要抉择时,要分清主次,明辨是非,作出正确的判断。我们应当从小就树立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价值观念。(必需从人生的选择、取舍、意义等方面言之成理即可)
岳飞非常孝顺,母亲留在黄河以北,他派人去拜访母亲,并且接了回来,母亲有重病,岳飞总是亲自给母亲喂药。岳飞母亲去世,岳飞三天不吃不喝。家中没有婢女伺侯。吴玠一向佩服岳飞,愿意同他结为好友,就把有名的荧女打扮好送给他。岳飞说:“皇上(勤于政事)天不亮就穿衣起身,天黑了才吃饭,难道是大将享乐的时候吗?”推辞不接受。吴玠更加敬重佩服他。岳飞年轻时好放量饮酒,皇帝告诫他说:“你以后到了黄河以北地区才可以饮酒。”于是戒酒不喝。皇帝当初要为岳飞营造宅第,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有消灭,怎么能安家呢?”有人问:“天下什么时候才能太平?”岳飞答道:“文臣不贪爱钱财,武将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
《惠子相梁》
(一)
5.(1)有人(2)栖息(3)这(4)离开
6.B(3分)
7.(1)惠民子在魏国(染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2分)
(2)酒喝得很畅快(的时候)(平原君)起身上前,用千金给鲁仲连祝寿(祝福)(2分)
8.(1)两人都无意于功名利禄(淡泊名利)。(2分)
(2)庄子运用巧妙的比喻(讲故事的方法),如把自己比作“鹓鶵”(把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生动形象地表明了自己的志趣;而鲁仲连则把帮助别人后接受封赏的行为和商人做生意进行对比,强调自己的志趣。(3分)
(二)
14.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15.B
16.(1)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魏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2)你竟然这样说,还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里去找我!
17.(1)“恐”“搜”写出了惠子害怕庄子来取代他的相位,从而做出全城搜索的举动,体现了惠子看重功名,心胸狭窄的形象。
(2)两个“将”表明监河侯不想借粮食给庄周,又假装仁义空口许诺,体现了监河侯虚伪吝啬的形象。
18.文中庄子讲鹓鵮的故事,既表明自己对功名利禄的态度,又辛辣地讥讽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又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
文中庄子讲涸辙之鲋的故事,讽刺了监河侯在别人困难时不肯出手相助,只会用貌似慷慨的大话来敷衍的虚伪之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一)
18.(2分)(1)牵扶,领;(2)大声说话、喊叫;(3)悠闲自得;(4)依照,按照。
说明:此题2分,每小题0.5分。
19.(2分)(1)到溪边钓鱼,溪水深而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甜而酒水清(1分);
(2)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1分)
说明:每句1分,大意正确即可。
20.(2分)游人乐太守也乐其乐或者与民同乐(1分)庄子乐则在庄子看来水中游鱼也乐(1分)。
说明:一空1分,意近即可。
21.(2分)示倒:把别人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用自己的快乐来发现生活中的快乐。
说明:围绕两段文字的“乐”,发表自己的看法,内容正确即可。
初语赞赏
长按白癜风北京怎样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zs/15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