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芷儿微语读庄子鼓盆而歌有感

发布时间:2017/11/17 17:24:24   点击数:

庄子是提倡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几年前读了他的书,一直对他对妻子的死而"鼓盆而歌”这一违背人世间常情的行为难以理解。那日,突然想起外公去世的时候,我们晚辈的请了乐队来为外公送行,乐队先是来几曲哀乐再后来竟然跳起了流行舞蹈最后唱起了流行歌曲了,我还清楚的记得有一曲叫《伤不起》,当时在场的所有的人都感到尴尬不已,哭笑不得。。。。。。后来突然想起庄子的“鼓盆而歌”那一刻终于领悟过来了,想想,外公都九十岁高龄了,走的时候已经有了一百多号的儿孙为他送行,他这是一生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所以也该跟我们告别了呀!我们为什么要那么伤心呢?我们应该为外公感到无比自豪才对,想想,从浙江温州孤身一人到福建开枝散叶到今天创造了多少财富给我们?难道我们不应该鼓盆而歌为他送行吗?为什么我们还要固步自封到去感到尴尬呢?

庄子的行为固然让世人感到奇怪,但也表现了他独特的道家思想:“人嘛,总是乐生哀死的。人,原来是没有生命的;不但没有生命,而且没有形质;不但没有形质,而且没有气。大自然在恍惚之间,凝生了阴阳二气;阴阳二气交合,才有了形质;有了形质,才生下了人,有了生命。现在,又从有生命变成了没有生命,也就是从生又变成了死。这样生死往来,就好像春夏秋冬不停地流转一般,现在我的老妻从生又到了死,沉睡到天地之间。我如果号啕痛哭,那岂不是有违天意吗?所以我停止了哭泣,鼓盆而歌了。”也正如庄子自己所提倡的:"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在人世间,如果每一个人的道德都固守在心中,用得着外在的礼仪规范吗?!每一个人的性情不离散,不违背人的本真,用得着外在的刻意的形式吗?

想想当今社会有多少人没有尽到对父母赡养的责任,等到人去世后,大肆操办丧事,是做给亡人看?还是表演给活人看?

很清楚的记得,邻居家的有两代老人,一个90多岁高龄的老婆婆,一个70多岁的老媳妇,儿子孙子们不是做生意的就是政府上班的,老人生病的时候却连一口水都喝不上,天天在那边哀嚎叫邻居哪位好心人倒碗水给她喝,说她快要渴死了。妈妈每次做饭都要多做老人家的饭,忙完了家里的事还要去为老人家端茶倒水,记得那时刚好父亲也病重卧床经常半夜头痛欲裂,妈妈整夜整夜没睡觉的帮爸爸揉太阳穴,帮他缓解头痛,除了一边要照顾爸爸还要照顾邻居老人,很辛苦,春节碰巧我回家,看到这状况,还跟妈妈大发牢骚:“自己的父亲都照顾不过来了,还熬夜还要照顾别人,身体吃的消吗?她家的子女呢?不会照顾她们吗?”妈妈笑笑跟我说:“没事,妈妈这是在行善积德,妈妈看不下去子女对老人没孝心。”两代老人先后去世的时候,对她们的子孙们没留下任何一句善言,对妈妈却说尽了好话。去世当天,她们的儿孙吓得没有一个敢上前帮老人家换寿衣,妈妈二话不说爬上老人的床从背后抱起已咽气的老人利索的就帮忙换了寿衣。那一刻,我终于悟出了妈妈的“善”,由衷的体会到了母亲的这种言传身教的大爱精神!办丧事的时候因为老人儿子身份的关系,却是收了不少礼金,让我们全家人感叹了好一阵子!

所谓“百善孝为先”不管你的头上戴着多光鲜亮丽的光环,你也要食人间烟火,你也是为人子女,孝敬父母已经是做人的最基本底线了。。。。。

认识一位穆斯林朋友,每次来厦门买书的时候总要约上我一起喝一杯咖啡聊聊天,会跟我提起许多关于他们穆斯林的信仰,印象深刻的是曾跟我说过他们伊斯兰教提倡的到至今也是令我由衷敬佩的精神:"死后铺金盖银,不如生前厚养孝顺”,·~~生前竭尽全力抚养行孝,死后一切从简化,办丧事皆不用棺木,只用三尺六白布;“天下的土地埋天下的回回”“安拉造化人类始祖阿旦是由泥土造成的,死后仍归土中而来”。

欢迎







































治疗白驳风是哪家
辽宁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zs/1412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