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里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庄子》故事之风和蛇(外篇二十九)原文:
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予无如矣!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蚿曰:“不然。予不见乎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
蚿谓蛇曰:“吾以众足行而不及子之无足,何也?”蛇曰:“夫天机之所动,何可易邪?吾安用足哉!”
蛇谓风曰:“予动吾脊胁而行,则有似也。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蓬蓬然入于南海,而似无有,何也?”风曰:“然。予蓬蓬然起于北海而入于南海也,然而指我则胜我,䲡我亦胜我。虽然,夫折大木、蜚大屋者,唯我能也,故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为大胜者,唯圣人能之。
注释:
夔(kuí):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足兽,似牛而无角。
怜:羡慕、仰慕之意。
蚿(xián):百足虫。
趻(chěn)踔(chuō):跳着行走。
唾者:吐唾沫或打喷嚏的人。
安用足:哪里用得着足。
蓬蓬然:风吹动时发出的呼呼之声。
䲡(qiū):逆踢。
蜚大屋:蜚,通“飞”;把大屋子吹得飞上天。
知识拓展——目心之说夔龙以少企多,羡慕马蚿虫多足;而马蚿虫以有企无,羡慕蛇无足;蛇又以小企大,羡慕风之力;然风以无慕有,羡慕眼目之见;而眼目以有察无知,羡慕心之感知。本文为流行本《庄子》为晋代玄学家郭象《庄子注》,删十九篇,为三十三篇。仅展开“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三节,而无“风怜目,目怜心”之说。
为此,历来好庄子者颇多争议,有说是庄子故意省文,有说简编脱略,大多数认为后面原有内容,是被郭象删去了。与郭象同时代,却早于郭象的史学家司马彪,据《经典释文·叙录》记载,其注本为二十一卷,五十二篇。有“风怜目,目怜心”两节。为便于理解庄子之喻,现拟补如下:
风谓目曰:“予固无形,且不辨有形,而行止因缘万形。今子形缀于此,而明流于彼,子其圣人乎?”
目曰:“吾尝闻之:‘有形寄乎天地,无形寄乎阴阳。’子固无形,亦寄之者也。万物皆寄也。吾寄乎不寄,故能达乎彼物邪?吾于圣人,亦远矣!”
目谓心曰:“予观乎彼物,察乎有形,而虽观无感,虽察不知。今子深藏若瞽,然不睹而知,子其有道乎?”
心曰:“予固幽眇之质也!有感何如无感?有知何如无知?吾固知吾之无知而已矣。此可谓有道乎?吾不知也。”
由上文观感,夔、蚿、蛇、风,均属物类,隐喻“无知”;目系于人,有观无感,有察无知,隐喻“小知”;心系于人,不观而感,不察而知,隐喻“大知”。而庄子的“逍遥”、“齐物”须“离形去知”破除耳目和心知的干扰,以达“坐忘”而得道。
声明:截图选自蔡志忠漫画系列。
按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皮肤病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zs/13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