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推荐 >> 道家思想凭什么在现代社会大受欢迎,仅仅是
01老子创立道家,开启新的学派
道家的创始人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因此很多人把老子看作是李姓的起源。他一生的经历很简单,曾经在周朝做过“收藏室之官”,就相当于一个图书管理员。这样一来,他就有机会阅读大量的书籍。毕竟春秋战国时期,书籍还是很稀奇的东西,纸张没有发明出来,书籍制作的成本还很高,平常人家是根本没有书可以看的。老子大概是书看得到,因此想得也比平常人多。他的思想都集中体现在了《道德经》(也称为《老子》)这本书中,因此要了解老子、了解道家还是得从道德经说起。道德经(图源网络)跟《论语》一样,《道德经》也属于语录体书籍,意思就是里面的内容都是老子自己说过的话。《道德经》这本书也不厚,也就五千多个字,但是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智慧却是无穷无尽的,可以说是常看常新。他最重要的观点就是关于世界本源的探讨,这已经是哲学范畴的问题。因此,老子也被看作是一位哲学家。他认为世界的本源是“道”。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哲学中,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本源是物质,而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本源是意识。那老子的这个“道”究竟指什么,他是唯心主义派还唯物主义派?02道家指出世界本源,回答哲学的基本命题
答案并没有这么简单粗暴。因为现代所讨论的哲学,实际上是西方哲学。而老子这辈子也就在中华大地上游历了一番,压根儿没到过国外,没有过西方外来思想的影响。如果用西方的哲学标准来判断老子的哲学是否正确,这是非常不合理、不科学的,不能简单地对老子进行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划分。所以老子的“道”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这个“道”还真不好解释,因为在老子看来那时看不见、摸不着东西,但却是实实在存在于宇宙里的东西。把“道”放进社会这个大环境来说,可以理解为规律,既包括自然社会的规律也有人类社会的规律,是万事万物存在与变化的普遍原则和根本规律。老子骑牛图(图源网络)因此,他老人家教育我们要按照“道”来行事,遵从客观规律。客观规律一般都是经过了前人的大量实践,证明它是对的,按照规律办事,一般不会出什么意外。当然,不能排除某些极特殊的情况,规律偶尔也不是完全适应。所以这又联系到老子的另一思想——朴素辩证法,即事物具有矛盾对立的双方,好比生死、有无、美丑、难易等。这些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情况下都会转换。所以,很多时候,看问题、看事情都不能太绝对,要有辩证思想,既能看到事物好的方面,也能看到事物的不足之处。这种思想的好处就在于可以让我们更加客观,不要偏激,以偏概全,让我们的思维更加开阔。03“无为而治”不等于什么都不做
除此之外,老子另一比较重要的思想就是“无为而治”,这也是人们误解比较深的观点。老子的“无为而治”就是什么都不做,保持“佛系”态度吗?可是倘若什么都不做,这国家、社会还能治理好吗?显然,这个“无为”并不是啥也不做,不是喊我们做个甩手掌柜就好了。这里的“无为”真正的含义是让我们不要乱为,不要瞎整,而且按照“道”、规律来办事。老子画像(图源网络)“无为而治”提倡的是顺应自然、顺应规律,表面上看起来没有做什么。但是如果能够顺应天理,这本身已经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并且一直坚持下去,最终结果肯定也不会坏到哪儿去。与其强调要做什么、怎么做,倒不如顺其自然,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很多时候自己就会豁然开朗,收获到意想不到的回报。无为而治(图源网络)看到这里,相信你对道家的思想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老子之后,道家在庄子的手中又得到了新的发展。庄子的思想与老子一脉相承,但庄子又提出了“逍遥自得”的观点。这个逍遥不是说我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保持精神的自由。外在的自由很容易实现,可我们却更容易被精神的桎梏束缚住,从而难以实现真正的自由。老庄二人一直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这是道家思想的可贵之处。庄子画像(图源网络)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却好像变得越来越浮躁,整日忙碌,忙到头却又不知道在忙什么。宁愿在各种俗务中打转,也难以沉下心来面对自己的内心,思考一下这是否就是自己想要的人生?自我意识是否觉醒?精神是否自由?所以也不难理解道家学说在近些年会越来越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