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齐物论第七则知止至明,第三节道亏爱成

发布时间:2024/1/10 19:54:29   点击数:
补骨脂注射液价格 https://m.39.net/pf/a_4345635.html

欢迎来到三问先生的思想咖啡。

问千年庄子,识百年变局。

这里是《庄子通义》系列讲座课程。

第二辑:《齐物论》——吹万不同,使其自己。

第七则:知止至明——恶乎至?

第三节:道亏爱成。

上一节,庄子引述古人关于恶乎至的三种答案,

清晰地呈现出道的真相是如何被人的智知

一步步隐蔽和歪曲的过程——

从本来无物,到以为有物;

从物无彼此,到物分彼此;

从彼此相安,到此是彼非。

距今愈近,离道愈远;

智知越多,失道越多。

之所以如此,都是是非惹的祸。

庄子由此得出结论说:

是非之彰也,

道之所以亏也。

道之所以亏,

爱之所以成。

——“亏”:污损不全。

“爱”:偏私。

“成”:此指以爱人为名的仁义大行其道。

庄子这两组话的大意是说:

当是非判断决定一切的时候,

自然之道就随之亏损了。

当自然之道亏损的时候,

人的偏私和偏爱就有了得以成立的正当理由。

当庄子洋洋洒洒论述到这里的时候,突然停住了。

他似乎意识到,自己陷入了自己的悖论:

道如果可以被亏损,就不是无穷无尽的自然之道。

可见,所谓道会因为人们分彼此、辨是非、存私爱而亏损,

这种假设是无法成立的,

充其量是一种假象。

然而,如果道真地不会亏损,

人们又怎么可能堂而皇之地

分彼此、辨是非、存私爱呢?

想到这里,无可奈何的庄子,

不能不对对此前的两大推论,

提出了颠覆自己的再质疑、再设问:

果且有成与亏乎哉?

果且无成与亏乎哉?

——是非彼此真的可以亏损道吗?

仁义之爱真地可以成全道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tj/2541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