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的启示过强的功利心招致失败

发布时间:2022/8/16 18:41:36   点击数:
?点击上方绿标可收听主播川儿朗读音频《庄子》中有好几处写树的内容,写的都是是奇大无比的树,都是无用而有大用。这是在比喻什么?道。庄子一直在说,道是无何有之乡,其大无边,所有的人都在道的笼罩下,日用而不知。事实上我们是依赖道在生存,就好像鱼在水中一样,我们人是在道中。所以这个道是大而看不见,以为它没用,事实上它的用处是无时无刻不在。你想分割它、割裂它,它就变了,就不是它了。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一个木匠到曲辕这个地方,看到一个社树。社树就是社王,乡下很多村子里面每个村都有一棵大树,人们经常在树下烧香,放颗石头,放块红布,就开始拜了,这种就叫社树。

这棵树有多大呢?“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很多人来看这棵树,但是那个木匠却根本看都不看,走过根本不停下来。

“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木匠的弟子见这棵树这么漂亮,可是师父连停都不停就走了,就马上过来问,自打我拿着斧子跟着师父你学艺以来还没见过这么好的木材,你为什么看也不看就走过去了呢?

“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师父说,这是一种散木,做船就沉了,做棺材就腐烂,做一个器皿很快就坏掉,做门窗又出很多水,湿乎乎的,拿来做房柱就长虫。这种木头成不了材,它之所以那么长寿、长那么大就是因为它没有用。

事实上,是比喻道也是这样。一旦你分割它、想抓住它、想拿它具体地来用,它就不见了。所以,你一有为你就体会不到它。所以,我们为什么不悟道、老不开悟呢?就是因为我们老是想用它。我们的心都很功利,功利心很强,老是想拿个东西来搞,想要“为我所用”,就像这个木匠一样,所以你就见不到这个散木真正的功用,庄子在讲这个道理。所以“无用之用”是道,不是别的什么,这是很高深的。我们就总是喜欢“有”,不懂得“无”的功效。

接着,就讲这个木匠回到家睡觉就开始做梦了,梦见社王来找他了:“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意思是说你拿我去和别的东西比啊?拿我去比什么文木这些东西啊?还是梨子、柚子这一大堆果子啊?“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击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

这些果子,一成熟就被人家摘了,摘了就剥皮被人拿来吃了。所以只要是有形的、可用的,肯定是无常的,无常的东西你拿来和道比,那也太没有见地了吧,“自掊击于世俗者也”,这是世俗的见地,见不到出世间的东西。而世俗的东西,没有一样不是无常的,没有一样能逃出生灭的结果。

“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而且世俗的东西你能够去寄希望让它长久吗?“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有生必死,一生出来就往死的方向走,这是注定的,所以必须有出世间的道,这才是真正的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

你这个将死的散人,怎么能了解我这个散木呢!意思是说,你一个凡夫,眼见的都是功利,想的都是拿一个什么东西做成这个做成那个,怎么可能知道出世间的道的境界呢?不可能的事情。

本文选自谢国仲《庄子玄解》

作者对《庄子》内7篇进行解读,观点新颖结合当下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现状给予读者人生启迪

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tj/2421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