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推荐 >> 庄子玄解读书心得齐物论篇一
今天我们参参《齐物论》,庄子开篇《逍遥游》,继而《齐物论》,这生命境界层层展开,不入逍遥,难以齐物,故事场景从南郭子綦和弟子颜成子游的颇有禅机的对话开始,弟子曰:“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颜成子游看到师父葛优躺,仰天长嘘,感到今天完全不能感知师父的境界,有点契合不了,连气场都找不到了,故而发疑情。南郭子綦曰:“女问人籟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师父向弟子开示境界,莫对待在一个境界里出不来,见子游不解,最后抛出一个话头“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也?”。整个活脱脱的禅宗公案。大家共同来参参,怒者其谁也?
秋分:这次学习了《齐物论》篇,让我更加领略到了逍遥的境界是多么美妙。吾丧我,找到真正的主宰,进入“吾”的状态,没有分辨,齐物。天籁,地籁,人籁。用真心去感受万物的音,万物的气,万物的灵。
怒者其谁邪?真正吹出万物的主宰是谁呢?想起我曾经看到一个人说过这样一番话“一个人的生辰八字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人生格局,五运六气控制着每一年的变化,那么,背后又是谁,是什么影响着这些力量?”初看这句话时虽然不是很能理解其背后的含义,但让我觉得很有共鸣,觉得人生的境界不应被自己现在领略到的这些所蒙蔽和局限,背后还有更多更美的风景等着去欣赏。当我学习完《齐物论》篇后,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认知,真是美妙啊!
从人心回到道心的状态。一个人生病了,应该究其根本,怒者其谁邪?生出病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我理解到的是,从阴阳,从人体的大循环整体找问题的本质,找到主要矛盾,看到人体本真的反应,顺应人体的排病途径,循道而行方,协助人体自己去排病,若从小处着手则容易为大处所制。是究其根本,看清人体之作为。用心去体会药物在身体中的能量运行是怎样的,感受它的性味,需要我不断的去实修和实证去感受其魅力。
春分:第一章逍遥游讲了圣人神人至人三种境界,让我们长了见识,不断精进。第二章抛出齐物论更核心更深的修行层次及心法,从郭子綦打坐的状态引出“吾丧我”,指出修行首先要无我,是开悟的状态,要开悟才能齐物,否则不能齐,这是齐物论的核心,后又抛出天地人三籁的关系,子游说: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那天籁呢?人们都认为“我就是我”,声音都是“我”发出来的,殊不知万物都是天籁吹出来的,而自己却不知道,所以我们要常反省:怒者其谁邪?真正吹出万物的主宰到底是谁啊?我们一生下来就被天籁主宰了,当我们懂得这个真正主宰后才能齐物,不然总自以为是总在分辨在动心机天天勾心斗角是不可能得道的,提出修行就是把人心返还到天心的状态,叫复阳。就是反过来灭了人机,天机自然会出来了,这就是“人机一动,天机自灭”的阐述。从中医来说,病的来源多半都是动了人机,病者其谁邪?要想无病,便要灭人机,复阳,从人心回到道心的状态之中。我们在一出生便由天籁决定这一生应该经历些什么,都定了,都在条条框框之中被束缚住了,那如何能跳出这些束缚呢?就是要找到这个真正背后的主宰,找到那个本来认清他就不会再自以为是,当你心里逍遥自在了,这些便都不再是束缚,那个时候“我”与“主宰”便是相处融洽,不二了,也就不会再是对立的状态了,这样才能复阳。讲到这里,觉得修行求知的路上又明了了一点,我们在这个世上之所以有那么多的痛苦都来源于“我执”,被无明蒙蔽以后以为“我”是存在的,因此会有分别,就会有好坏对错,人心一动,其他烦恼好斗争名夺利便都来了,人心去追逐名利的同时也在耗掉自己的精气神,当然不可能得道,不可能回到本来。
最后以《清净经》结尾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
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
澄其心,而神自清,
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小暑:《庄子?齐物论》里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背后的气不同。那什么是气?《素问?六节藏象论篇论篇第九》云: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不同地方背后有不同的气。
《素问?异法方宜论篇第二十》
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
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如上《素问?异法方宜论篇第二十》
中描述了东西南北中外五个方位不同气的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生活习惯(饮食起居娱乐等),引起了不同的疾病,从而有不同的治疗方法都能使病愈。
从《素问?异法方宜论篇第二十》可以知道我们人体长期受一种气的影响而引起疾病,气偏掉了,不平衡了。就如里面上面所说吃的东西来说,嗜咸、华食、乳食、嗜酸、杂食。这就是中医里面所说的饮食不节饮食偏嗜。现今,人们提倡喝每天喝八杯水、提倡喝牛奶,我们的体质适合每天都喝八杯水,适合每天都喝那么多牛奶吗?这不见得,人体是动态的平衡——天人相应,大气一转,周流万物,我们适合应气而食,《素问·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云:人以天地之气而生,四时之法成。仓央嘉措在《若能在一滴眼泪中闭关》中写道,窥视我的人转眼变立地成佛;在《素问?异法方宜论篇第二十》篇章中我看到了,欺骗我们的人早已立地成圣人、至人、真人。(《道德经》里讲,人法地,地道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不是越贵越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最贵的。在大二跟老师出门诊的时候,遇到这样一个病人,一个两岁的小男孩看了好多医生,医院检测出来说是米饭过敏。我当时听到米饭过敏的时候非常震惊,有点蒙掉了。现在就觉得不奇怪了,小男孩生活方式肯定不适宜或者说她父母的生活方式也不适宜。身边有同学以前没有过敏,现在却玉米过敏,这用治吗能治吗?在中医看来不是我不吃玉米就行了,病人要找到自己患病的潜在原因,《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云: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医生要有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维来辅助解决痛苦。糖尿病病人,吃什么都要限制,已经危重过敏了……我自己生病了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或者说气偏掉了,这都是在不适宜的生活方式造成的,我们要自己对自己负责,不能怨天尤人。
西医在急救方面做得很好,可以适当运用,但有永远就不救不完的病人,高血压有终身服药,药一级的比一级高,那么,问题来了,患者气越来越偏,最终离开人世间,值得反思?所以中医有治未病,虚邪賊风,避之有时;患病了及时调节自身,防止气越来偏,病越来越重。大风大雨大雪大暑等来之前我们身体感知不到,有预测呀!应天地之变化而添衣加被乘凉,你不赶紧躲避,跑去跟老天斗,老天不收拾你收拾谁?《道德经》云,人法地,地道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斗柄指冬,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下;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之北,天下皆冬。在老师的教导下,我慢慢地由外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tj/19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