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推荐 >> 庄周文艺诗周刊朱玲品诗乐与诗的通灵
乐与诗的通灵世界
——幽兰小诗《听琴有语》诗歌五首浅评
作者:朱玲
有人说:“一切艺术都通往音乐。”无论是诗歌、书法、绘画以及各类电影、戏剧、剑技还是各种文学文艺表现形式,都与音乐有不可分割的渊源。反过来音乐正是这些方方面面的艺术启迪。文学的最高艺术表现形式是诗,诗的极致升华是乐。
在古代诗与乐是不可分割的连体,随着现代诗歌的崛起,诗与乐开始相互作用又默然分离。但是绝不是没有任何联系,而是变更了语言的频率节奏。诗在乐的线性作用下形成最高的艺术表达。
诗与乐也始终存在于生活的深处,亟待被挖掘发现。那就是说诗歌无处不在又无可轻而易举地找寻。它归根结底是一种来自对生活的思维又高于生活的东西。是灵魂的终极返照。
幽兰小诗在她的《听琴有语》诗歌五首的自我介绍中说:
“《听琴有语》这五首诗歌的名字都是曲子的名字。其中的《半山听雨》《酒狂》是古琴曲,《暮春花落雨》是陶笛曲,《殇》是大提琴曲。喜欢听音乐,喜欢在音乐里奇思妙想,天马行空,一支曲子,就是一首诗,最能表达作曲者的情感,不同的听曲人可有不同的理解!”
进驻于音乐就像进驻于宇宙,你能感觉星体一样忽明忽暗的运动,感觉大自然的浩瀚与神秘。感受梦一样的具体存在。情愫一来,所有的语言就随之而来。当然语言的极度表达要靠自身文化的修养而产生实际效果。人的悲喜烦忧就极能带动当时语言的极速反映,也许过了那个时间段,人们又会是另一种状态产生不与雷同的语言表现。音乐是语言的至高启蒙,语言是一首诗的颜面与体态韵致也是形成诗歌骨血的经脉和通道。读者能够通过语言的最初效应产生读与否的情趣判断,进而走进诗歌的深层。
幽兰小诗的这几首诗,都是从音乐的妙境中获得灵感,她用自己独特的分辨与组合能力写出了既有沉醉感的表现又能貌合神离走出音乐原本的氛围而形成自己的诗意视野。有着幽静而深沉的幽香,又不乏动荡起伏的心绪与情调。无形之中有心理与现实的对白,古意与现代的切磋,如同日月与万物的对峙,产生虚幻与现实的交磋。
一:沉醉与遐思
沉醉于音乐的世界,仿佛置身于另一个幻境,看到虚拟的天空,那里的事物清晰而模糊,境况辽阔又幽旷,“我”如那个世界的王或者置身于世界之外的隐士,隔着一个曲子,把一个世界看的通透而明澈。我可以听锣鼓喧天万马奔腾,也可以看风轻云淡小桥流水;可以让世界一贫如洗,也可以让它丰富多彩,我可以把现实搬进这个世界,也可以掏空世界的所有。这就是音乐赐予听众的感应能力和随心而动的能力,也是一位诗人应具备的捕捉能力与再造能力。看似自己陶醉于音乐,却又在思维投入的分辨中,时时不在把控音乐以达到自己欣赏的最美极致。
幽兰小诗的这首《半山听雨》就是展现自己听乐时所产生的美妙幻象。她更多的是从山雨的恬淡幽静里看到古刹青灯般的禅定,看到万物随雨的频率在从舒缓到高潮然后又归于静谧的过程。沉迷于一种特殊的享受之中,如梦似幻。与雨中的风物共情,很好地演绎着天人合一物我同心。
《半山听雨》
文/幽兰小诗
是在一个庙宇里
听见那个声音,从灵魂深处传来
半分忧伤,半分欢喜
一半空茫,一半丰盈
一滴,一滴,在竹林、在花丛
不说话,万物安好
我们的眼神里藏着谜
有时乌云密布,有时云淡风轻
须臾,雨滴都会流下来
到达最低处静水深流,仿佛不及俗物
世间清平,它们都睡了,我们还醒着
这首诗突出音乐之幻带给的诗意之幻。
幻境:(从一个庙宇里听到...其实整首诗都在幻境之中)
幻状:(四个半分两个一滴一滴两个有时...)
幻效:(其实是一场雨最终效果“世间清平,它们都睡了,我还醒着”。)
有俗人丢不了的心境也有超然物外的禅定。走进音乐就像走近庙宇,听到雨声就如听到万物静默的反映。返照于心内那种幽寂而淡然的情愫,让雨声由清幽到浮躁再到沉寂的美妙。所谓心一动万物皆动,由于音乐带给自己的丝丝入扣的境像,让自己处于如醉如痴的状态。此诗之妙就是“我”始终与音乐同频率,语言与音乐般体现那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恰恰与山雨的状况相吻合,抵达音乐文字与诗性的天衣无缝的契合。
二:推开乐之门进驻于诗现场
不同的曲子有不同的效应,这曲《狂酒》我听了一下,其实很单调,如同一个人胡乱的拨弄琴弦。如不仔细聆听,可能真的听不出所以然。但因曲名是《狂酒》我去竭力听出喝酒的声音、状态、效果。这让我想到影视中的醉拳。那种醉意朦胧时所作出的一系列姿态。如疯如狂、如梦如幻。真是那种网传:半斤不当酒,一斤扶墙走,斤半墙走我不走的样子。
幽兰小诗这首《狂酒》正是表达的这种状态。
《酒狂》
文/幽兰小诗
我喝酒只用大碗
三巡不醉,改弹古琴
这竹林虽不比阳关
但出了此地另有江湖
且听我这一曲《酒狂》
曲起,剑可舞、诗可赋
吞了这杯酒,你看竹影摇曳
尘世的风雨都可忽略
听,竹节拔高琴韵清畅
诗歌其实在产生的刹那已被灵魂洗练,它并非一个完整情节,却能在读者的思维互动中产生更多的情节。
诗人如说书一般,掐头去尾,从高潮处落笔,在意犹未尽处戛然而止,剩下的留给读者。幽兰小诗的诗歌这方面尤为突出,因此诗歌显得清新脱俗而有嚼劲。她选用第一人称入戏,让戏里戏外都能具有真切真实的感觉。如镜头,让人跟着她的语言去展开故事情节。从用大碗喝酒,到咕嘟咕嘟的弹古琴一般放开酒量地喝,直至喝得云天雾罩,不知所以然。这酒带劲、够狂。狂出一种西风瘦马的古味。狂出一种沙漠狼烟般无所依靠的孤寂,也狂出一种无可伦比的豪放,更狂出一种难以形容的醉感。
三:音乐状态下的小情调。
音乐的启发与触动力是任何艺术都不能比及的。它可以怒如雷霆也可温柔似水,可以空旷悠远令人孤寂丛生,也可以高山流水令人神往....一个人的品味不同也会选择不同质感的音乐来欣赏。无疑,幽兰诗人是多愁善感的,因此她喜欢听的音乐都是非常轻缓柔和又不乏幽寂旷远的情调。陶醉其中便别有一番小女子情怀。
《暮春花落雨》
文/幽兰小诗
暮春花落雨,陶笛悠悠
我听到了雷声、雨声
和花落的声音
她铺天盖地的来
又轰轰烈烈的走
其实春天才刚刚开始呀
你为何要走得那样匆忙
昨夜落了一场雪
院里,麻雀守候在樱花树上
留给它的柿子被人摘取
撒一把米,它煽动翅膀
俯冲的样子,有求生的苛求
室内种的草,十天发出了新芽
像是春潮涌动,一茬一茬的生发
我念念不忘的亲人,你又去了哪里
暮春花落雨,暮春花落雨
上元还未至,何止暮春呀
通常一首诗的产生源于一种特殊的背景下的情绪与情愫。触景生情就是诗的第一发源地。触音乐之境发现实之情是这首诗的思路来源。
所谓诗无界定,诗人可以忧国忧民也可以有自己的小情小调。因为生活在纷繁的世事之中,就难以脱离烟火味。家国天下皆是诗人情怀,那么自己的小情小调也是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只要源于真诚不造作,就能打动人心。
其实这首小诗是极具跳跃性的,由雨跳跃到雪再到室内的草,看似生活中一些杂乱的小细节其实是一个多愁善感之人在音乐作用之后的必然反映。虽然是说着一些细碎的东西,其实更能着重突一个久经风雨世事的人内心烦乱又孤寂的状态。琐碎的生活里洞见出一个人沉寂于内心的感觉,思念成为被生活的细碎而升华了的流程。
四:诗源于乐而抽离于乐
听乐的状态下,很多人会随着跌宕起伏的音乐而想象音乐妙境,就像子期与伯牙因为一曲而成为知音。但是音乐也有一种特殊功能,就是让人在其作用下抽离原本的音乐而跳跃自身的现实生活。这种现实性的心理暗示,在音乐的作用下更为强烈,更亟待表达。下面这首诗歌就是在脱离乐的原本旨意下的另一种心境。
《殇别》
文/幽兰小诗
起风了,北方落了一夜的雪
武汉下了整夜的雨
天空的泪打湿鸽子的羽毛
江水呜咽淹没黎明的哨声
年轻的故人,启程在夜里
脚步迟缓,却频频回头
年迈的父母,五岁的孩童
妻子渴求的眼睛,这留恋的人间
每一个,你都难以割舍
春天来了,母校的樱花就要开放
树树繁华,素霞如雪
约好的回去和校友看樱花
许他们望穿秋水
你又怎能失约
难道你要演绎崔颢的
《黄鹤楼》,一去不复返
白云悠悠,黄鹤楼尚在
年轻的故人,从此再无消息
而何处又是你的乡关?
滔滔长江水呀!一泻千里
你可看见那个游走的灵魂
你可听见他哀怨的叹息
很显然,这首《殇别》源于音乐而出离于音乐。就像一个心猿意马的人,一半心系音乐,一半已逃离现场而去了另一个境地。这种状况想必很多人都有体验。
诗人更多的是因为这首伤感的曲子而对当下的疫情产生了联想。诗中出现了吹哨人、逆行者、以及失去生命的影子,她并没有去实际的叙述,而是蜻蜓点水一般,似是而非的去完成一首诗的最美轮廓。并且时不时地渗出自己的小心绪,哀而不伤、藏而不漏的语境,却能给读者一种心底无法阻挡的回流,让人心绪难平。
五:乐与诗的多维互动
音乐如宇宙一般具有宏阔的内涵,通常人们在欣赏音乐时会瞬间感觉其中一种内涵,并很快做出情愫反应。而幽兰是会反复咀嚼的那类人。同是一首曲子,在她的思维里却产生不同的境况。也许听乐与读诗没有多大分别。一首优秀的曲或诗,就是一个多维空间。一看如风,再看似雾,三看如谜,进而再看它就在现实。总之越嚼越有味道。
《殇》
幽兰小诗
站在星空下的女子
明眸如水
充满深沉的忧郁。
风从天上来
拂过紫色的花海
吹起她的裙摆
她的孤独如山。
听
谁曾在耳边浅唱低吟
谁又在夜晚哭泣
谁为你的守望赴约
当太阳再次升起
你消失在花海
为你的执着买单
爱已化为空气蔓延
不能不说幽兰是一位着迷于乐幻境界的人,时常能够幻想乐所铺开的场景。再加上柔婉素净的文字勾勒,让一首诗柔情清瘦而隽秀。一些想象中的人与事,活生生的立体在读者面前。有观影视一般清晰而真实的感觉。再加上一些情愫烘托,让一首小诗具有饱满的伤感情怀,仿佛一个影子带着各种情愫从读者面前走过,而后又消失在未知世界之中,这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更加撩拨读者探索欲望,如旷世美女,总让欣赏她的观众一步三回头。
在乐与诗的同名世界里,幽兰小诗的诗歌是婉约而清丽的,是女子那种心思柔婉又缜密的类型。无论是言语还是布局都有常人不能及的亮点,既给人以诗与乐相互作用的启蒙,又给人传授一种来自音乐的写作技巧。如听乐填词一般的美妙。特别是内容真切而感人,读来如入梦幻,品之回味无穷。然而生活是无穷极的,诗意也是无可估量的存在,但愿幽兰在生活的深处去发现更多的诗意,写出更加令人瞩目的诗歌!
年3月25日于襄阳
女神节快乐
墨尚江南,本名朱玲,安徽萧县人,现居湖北襄阳市。文学爱好者,有散文诗歌评论,散见于《民主》《神州》《西北军事文学》《毕节日报》副刊《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实力诗人选读》等几十家报刊杂志,有本人作词的十多首歌曲在中华演出网以及中国音乐基地,被首榜推荐或列入热歌榜。
女神节快乐
幽兰小诗(田爱平):河南商丘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你我他》杂志特约作者。写诗、读诗、喜绘画。作品刊发于多种刊物,入选《当代方阵.短诗经典》《中国百年新诗经》,获各类诗歌奖若干,诵品发布于多个读诗平台,画作发表中国画通鉴,著有诗集《风中花影》
。
注重品质追求自然游心于淡先锋前沿
顾问:马启代杨思松柳歌练新建简锋梦阳
《庄周文艺》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tj/18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