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推荐 >> 原创世说新语读评庄子渔父
我们今天接着读《世说新语》文学篇的两则故事。《庄子》的《渔父》篇的意义是什么呢?今天我给大家说一说我自己的看法。
其五十四
汰法师云:“‘六通’、‘三明’同归,正异名耳。”
其五十五
支道林、许、谢盛德,共集王家。谢顾谓诸人:“今日可谓彦会,时既不可留,此集固亦难常。当共言咏,以写其怀。”许便问主人有庄子不?正得渔父一篇。谢看题,便各使四坐通。支道林先通,作七百许语,叙致精丽,才藻奇拔,众咸称善。于是四坐各言怀毕。谢问曰:“卿等尽不?”皆曰:“今日之言,少不自竭。”谢后粗难,因自叙其意,作万余语,才峰秀逸。既自难干,加意气拟托,萧然自得,四坐莫不厌心。支谓谢曰:“君一往奔诣,故复自佳耳。”
第一则故事,说的是竺法汰法师说:“佛教的六通和三明,最终是趋同的,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竺法汰以及佛教的六通和三明。
竺法汰是东晋高僧,和道安是同学,一同师承西域大和尚佛图澄。后竺法汰南渡建康,住在建康的瓦官寺,清谈大师简文帝很看重他,竺法汰经常开讲经典,几乎每次简文帝都亲临,人数有时多达千人。竺法汰主张“心会”,属“本无异宗”。这一宗的观点认为:未有万物之前,先有所谓无,从无生有,故万物出于无,以无来解释经论中之非有非无说。这一学派,在哲学上,有较大的意义。
那么“六通”、“三明”分别又是什么呢?
所谓的“六通”,也就是佛家六神通,第一,天眼通,能照见三界六道众生的生死苦乐之相,及照见世间一切之形色,无有障碍。第二,天耳通,能听闻三界六道众生苦乐忧喜之语言,及听闻世间一切之音声,无有障碍。第三,他心通,能知三界六道众生心中所思所想之事。第四,宿命通,又作宿住通,能知自身及三界六道众生之百千万世宿命及所作之事。第五,神境通,又作身通、身如意通、神足通。即自由无碍,随心所欲现身之能力。第六,漏尽通,断尽一切三界见思惑,不受三界生死,而得漏尽神通之力。用现代的话说,即六种强大的特异功能。当然,这些个功能看上去都很厉害,不过佛教说的核心正法,实际上并不会执着于这些神通。不过,我们普通百姓,由于是没有这个神通的,导致我们对有这些神通的大师们无比敬仰,这也就是我们当年80年代为何会出现气功热的原因、民众们也无比崇拜气功大师们的原因。
佛家的“三明”,即,第一,宿命明:能知自己及他人的过去宿世因缘生死果报,在六种神通来说,则叫“宿命通”。第二,天眼明:能知自己及他人的未来因缘生死果报,在六种神通来说,则叫“天眼通”。第三,漏尽明:能知现在之苦相,断一切有漏烦恼的智慧,在六种神通来说,则叫“漏尽通”。
这样来看,“六通”和“三明”确实有相似,甚至是重复的地方,统称为神通。
第二则故事,说的是支道林、许询和谢安等名士共同聚集在王濛家中,谢安环顾四座,对大家说:“今天可谓是群贤集会,好时光转瞬即逝,如此雅集很难常有,大家应当一起清谈吟咏,各抒己怀。”于是,清谈开始。许询问主人王濛:“有《庄子》吗?”主人王濛拿来了《庄子》,正好翻到了《渔父》一篇。谢安看到题目,就请大家各自发表高论。支遁(支道林)首先阐述,他讲了七百多言(七百多句话),叙述情致精细优美,才情和谈论的辞藻都很优异突出,大家同声称好。
支道林阐述之后,其他清谈大家们也各抒己见,完了之后,谢安问道:“诸位都尽兴说完了吗?”大家都说:“今天大家都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很少有言不尽意的了。”谢安这时候开始他放出了他的清谈“大招”,他先对其他人的观点粗略加以批驳,然后开始陈述自己的观点,他说了万言(一万句话),他的阐述文才秀美飘逸,让大家都无法反驳,加之他说的意思气概有所寄托,满满的潇洒得意。他的话让满座清谈大家们都感到心满意足。支道林也觉得谢安说得非常不错,他说:“君所言境界高深,自然是妙不可言!”
好了,那谢安大师阐述的《渔父》篇,到底说的是什么呢?这里的“渔父”指一位捕鱼的老人,这里用作篇名。《渔父》篇首先是渔父跟孔子的弟子子路、子贡谈话,批评孔子的言论。接着写孔子见到渔父,受到渔父的直接批评,指出他不在其位而谋其政,接下去又进一步写渔父向孔子提出“真”的含义,最后写孔子对渔父的谦恭和崇敬的心情。《渔父》篇的观点,认为国家的执政,应该是“返璞归真”,不应该通过这么多的繁琐礼仪,来进行伪装和掩饰,做一些假把式,搞一些假动作来掩饰所谓的“礼仪”和“秩序”,实际上此时的“礼仪”也好,“秩序”也罢,已经徒有其表,众皆不认可了,这是慑于形势罢了。而真正的礼仪是出自内心的,如一位退了休的干部,还能得到群众们发自内心的敬重,这种礼仪,那才是“真”。所以,我们不能为了礼仪而礼仪,为了秩序而秩序,这就不符合“真”了。
好了,今天就读到这里,下周接着读《世说新语》的文学篇。
文孝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