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推荐 >> 说事92远离烦恼的要诀ldquo好的
(子荦仿丰子凯图,有儿子配图真好)
前段时间,回汉隔离,闲来与朋友聊天,她说:“自己隔离期间生活特别规律,一日三餐准时准点。”我说:“自己也很规律,从不吃早餐。”这时她说:“等着吧,老了有你受的!”
“老了有你受的!”,一句话让我浑身一激灵,彷佛看到了老年的自己,正躺在手术室里挨刀,或是切肠切胃,或是打结石。转念一想,身体好着呢,将来的事,谁知道会咋样。
这几天,反复琢磨这个事,总觉得哪里不对头。幸好我看过美国作家丹尼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书中介绍了大脑的两种决定方式,一种是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它依赖情感、经验、记忆作判断,运行比较快,但容易出错;一种是有意识的“系统2”,它通过集中注意力分析思考、解决问题,运行比较慢,也比较懒惰,经常轻易相信“系统1”的结论。
(子荦配图)
这样一分析,发现原来是“系统1”在作怪,把我引向了错误的方向。照理说,长期不吃早餐,容易得胃肠炎和胆囊结石,这是常识。就好像不好好学习考不上大学,酒后驾车容易发生车祸,不认真训练得不了冠军一样。可就在“系统1”想象未来生病的画面预警时,它启动了刹车装置,立即删除画面,并否定了这个结果。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如果相信这个结果,那我就会陷入痛苦之中,而大脑长期的思维习惯,具有灵敏的调节功能,能够瞬间趋利避害,把自己引入心情舒畅的感觉。
可是,我大脑的“系统2”虽然懒惰,也稍微运行了一下,它得出的与“系统1”不相符的结论,此时就产生了“不对头”的困惑。进一步运行“系统2”,深度分析,就找到了根源所在——“系统1”欺骗了我,侥幸心理是错误的,因果不虚才是事实。这样事实摆在面前,要么遵从习惯,继续不吃早点,但必须做好老了看病的思想准备;要么改掉习惯,坚持吃早点,老了少受罪。
啰嗦这个事,一方面,想说明大脑长期形成的思维习惯,会不自觉的欺骗我们,得出不正确的结论。更重要的,由此可以认清这个思维背后的潜意识是“希望好的灵,坏的不灵”。
为什么人们会有那么多烦恼?就是这个潜意识作祟,把“希望好的灵,坏的不灵”,当成了“现实应该是好的灵,坏的不灵”。举个例子,几千年来我们早已对春秋更替、日月轮换习以为常,可却始终对灾害不幸、恶言恶行大惊小怪,尤其是当灾难厄运降临到自己头上时,总觉得是老天无眼、有失公允。另一面,当我们尽了些力,下了些工夫,做了些事情,没得到预期的回报时,也会抱怨老天无眼、付出没回报。
(子荦配图)
启动“系统2”,我们就会发现,“好的灵,坏的不灵”这不符合客观规律,我们求神拜佛可以这么许愿,但事实是“人生无常,一切皆有可能”。
进一步分析,那如何避免烦恼呢?我以为,正确的思维方式应该是“好的不灵,坏的灵”。这样想问题,既可以防止牢骚抱怨,又能够警钟常鸣、防微杜渐。比如,我们每天坚持跑步锻炼身体,可仍然生病住院;每天坚持努力学习,可仍然高考落榜。这时,如果有了“好的不灵”的思想准备,就能够想得开一些,毕竟身体健康、高考上榜需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任何方面出问题,都会影响结果。正如这一句格言所说: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成功必须得努力。再如,我们受到欲望引诱,动了或作恶、或失信、或欺诈、或犯罪、或堕落的念头时,若有了“坏的灵”的思想醒觉,就能够瞬间心生恐惧,悬崖勒马,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
远离烦恼,从改变思维观念做起,“好的不灵,坏的灵”,这算是一个要诀,不妨试试。
夜辰读书清单(1-78)
读书92︱朱光潜三立座右铭的启示——《谈修养》读后感
读书91︱“我讨好了所有人,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人间失格》读后感
读书90︱美德的基础是利己主义?——《被伤害与侮辱的人们》读后感
读书89︱自由斗士别尔嘉耶夫——《自我认识》读后感
读书88︱为嘛人家活得妙趣横生?——《俗世奇人》读后感
读书87︱走进陀斯妥耶夫斯基的苦难(二)——《白夜》读后感
读书87︱走进陀斯妥耶夫斯基的苦难(一)——《白夜》读后感
读书86︱照出自由困境的一面镜子——《白银时代》读后感
读书85︱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情——《一指流沙,我们都握不住的那段年华》读后感
读书84︱历史是个怪胎——《历史的教训》读后感
读书83︱一本点亮瑞典的童话巨作——《骑鹅旅行记》读后感
读书82︱跟随庄子逍遥游——《傅佩荣讲庄子》读后感
夜辰说事清单(1-65)
说事91|恒心为什么没回报?只因你没找到
说事90|每个人做事都“自有道理”
说事89|安于物足,搏击精神无限
说事88|内心中住着的魔鬼
说事87|人真的可以干一行爱一行吗?
说事86|余生一件事
说事85|教育孩子的至高境界是无为,次之是无形
说事84|那些哲学家都错了,却无损其伟大
说事83|网课随想——无知的借口,只剩下了懒惰
说事82|读书人的“坏水”
说事81|最好的性格是“无性格”
夜晨目悦心赏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