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与惠子游于壕梁之上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9/9/12 10:18:17   点击数:

总第期

教学设计第19期

编者按:

庄周尚道,庄子之道,实际上是主观意识之外的,不受任何力量支配的宇宙精神。庄子在《秋水》《在宥》《天地》等篇中,阐述了“无己”“无功”和“无名”的概念。“无己”是把自己看成是虚幻的。在头脑中忘掉一切外物,连自己的形骸都忘掉。“无功”“无名”就是反对人们追求功名利禄。此外,在其哲学中,还有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无为”。他不绝对反对功名,而把“无为”当作最大的功名。

——高碑店二中张利军

《庄子与惠子游于壕梁之上》教学设计

于秋梅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把握课文大意。

能力目标∶体味人物对话语气,理解论辩之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庄子和惠子不同的观点和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体味人物对话语气,理解论辩之趣

三、教学难点∶了解庄子与惠子不同的人生态度

四、学情分析:《庄子》散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极高,九年级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教材所选的两则寓言故事,意在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而并不要求他们对《庄子》有较全面、深入的认识和把握。就这则故事来讲,故事性、趣味性都很强,通过课前自读、组内讨论、朗读、表演等方式,学生是可以理解和欣赏本文的语言特色和人物形象。

五、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

1.通过人物的简单信息猜出人物ppt

2.播放视频

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停顿

(1)用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课文。

(2)找个别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从读音断句方面评价。

老师觉得两句话同学读的很不错,并明确断句。

A.是鱼之乐也

B.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3)教师泛读课文

二读课文,读通文意。

(1)翻译课文。个字的课文,叙述性的语言是哪句?其他都是二者的对话,老师把课文形式做了一下调整,老师请六位同学翻译课文,其他同学觉得不会的不懂的可以做标记,有不准确的同学可以纠正。

提示语序,壕梁的梁是“这”的意思,判断句。例如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是代词,这样。

庄子的一句感慨,惠子听了很不认同,辩论由此展开,惠子是怎么发问的呢?

找同学翻译第二句。

安;怎么。惠子很确定庄子不是鱼,不可能知道鱼的快乐,语气是无疑而问,是反问。子字下面加点,读时一定要重读,一起齐读一遍惠子的质问,你能从正面回答么?不能,学学庄子的智慧第四位同学翻译。

惠子是怎么回击的呢?

强调:全,肯定是这样的。肯定自己的观点,一定要重读,加点并齐读该句。

强调:固:“我非子,固不知子”,固是固然的意思(承认一个事实,又不否认另一个事实的情况下,相当于的确和当然)。

“子固非鱼”,固是原本,本来的意思(庄子不是鱼,是人,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

师:(我承认你说的)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但同样可以推理出)因为你本来也不是鱼,所以你也不知道鱼,是肯定的。

那么惠子的观点有什么特点呢?像数学证明题一样,层层推理,逻辑严密,表面上是让步,实际以退为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循:追溯之:代词,鱼之乐。安:安知鱼之乐哪里——疑问

庄子如何回答?庄子很巧妙的在一个字上做了文章,就巧妙地回应了惠子的发难。这种明明知道你说的意思,却故意偷换成它的另一个解释,这叫偷换概念。

(2)根据文意全班再读课文

(3)翻译课文后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

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辩论。即濠梁之辩。

三读课文,读懂人物。

(1)文章主要采用语言描写,通过对话刻画了庄子和惠子两个明显的人物形象,那么同学们我们应该如何通过人物对话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呢?

教师明确:

语气语速快慢想象表情神态

(2)学生同桌间分角色朗读,揣摩一下人物的语气。

(3)分析每句的语气,出示ppt。

(4)找同学表演,还原壕水边上的论辩,注意神情和动作。

(5)提问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体会庄子形象?(庄子:感性,自由快乐,善于辩论)

(6)教师:鱼为什么是从容?因为看到他们的庄子此刻的内心是从容悠闲的。水中的游鱼怎么又是快乐的呢?因为此刻庄子出游的心情是轻松快乐的。这种写法我们在小石潭记中学过“似与游者相乐”作者把当时的心情情感物化在外在的事物上,移情于物,从而达到情景交融。这就是庄子对生活欣赏的态度——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此时庄子身边不是惠子,而是在座的我们,我们又会如何,你们会想到什么,怎么做呢?

(7)但惠子出乎意料的拿来辩论,可见惠子人物形象?(结合惠子相梁的故事:喜欢辩论,理性,思维逻辑性强,认真。)

(8)教师出示人物形象ppt。他们辩论的话题又是什么?庄子是否知道鱼的快乐(鱼之乐)知/不知。

(二)深度研读,讨论辩论智慧。

他们之间的辩论很有意思,二者的辩论到底谁是胜者,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说庄子略胜一筹,有人说惠子更胜三分。你认为谁的更有道理,你更欣赏谁的智慧?这个问题前后四个同学一个小组,讨论下。

1.学生发言。

2.总结:同学们的分析精彩纷呈,都有理有据,庄子和惠子立场不同,庄子是道家,惠子是名家,庄子重欣赏,惠子求真知,庄子超然物外,惠子固守现实。一个更像艺术家,一个更像逻辑家。其实我们很难定论到底谁赢,每一个人的心境不同,经历不同,我们对他们的认识就会不同,即使同一个人也会因理解和认识,甚至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也会产生不同,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就说过这样的话:

生:(赞同惠子的同学读第一段,赞同庄子的同学第二段。)

师:“一个比较深刻的观念”是什么呢?也许我们看了下面一组图片,会有启发。

生:(欣赏图片:①颐和园知鱼桥;

②无锡寄畅园知鱼槛;③承德避暑山庄知鱼矶;④香山知乐濠;⑤上海豫园鱼乐榭;⑥杭州玉泉鱼乐园;⑦北海濠濮间;⑧圆明园四十景图之鱼乐。)

师:这组园林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

师:为什么从帝王到名士都不约而同以“知鱼”命名造景?

师:是啊,“知鱼”表达着后人对庄子情怀的追慕,对心灵自由的向往,与自然会心共鸣的渴望。这就是张岱年从鱼之乐中读出的“比较深刻的观念”。

(三)总结升华,感悟诗意哲学。

庄子一生崇尚自由追求天性,这篇寓言,你懂得了庄子想告诉我们什么?(追求快乐自由,追求诗意的生活,以一种诗意的眼光来看待世界。)

教师总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应以一种诗意的眼光、从容闲适的心境来看待世界,原天地之美。我们感受他从容悠然的心境,学习他人生处世的大智慧。今天,田园和鸟语离我们渐远,紧张忙碌的生活桎梏了我们的心灵,我们呼唤庄子精神的回归。希望今天的课能给同学们开启庄子之门,在生命中多一份意趣,多一些诗性的光辉。

(四)拓展阅读,深研庄子智慧。

其实,今天的“濠梁之辩”只是《庄子》这部不朽巨著的冰山一角,还有无穷的人生智慧在他充满理趣的寓言故事中,等待着我们同学们去挖掘,去参透。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都是出自《庄子》每一个成语,都是一则有趣的故事,课下去走近它们,看看背后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望洋兴叹、涸辙之鲋、朝三暮四、曳尾泥涂、坐井观天、邯郸学步、丑女效颦、庖丁解牛、螳臂当车、相濡以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白驹过隙、呆如木鸡、招摇过市、化腐朽为神奇。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粱》这则短文篇幅都很短。就在这短短的百十个字中,却尺水兴波,人物形象突出,故事情节完整。学生很喜爱这样的小故事。因此,学习这篇课文我决定从激起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反复读,以至于达到会背诵的程度,在读中理解翻译句子,理解故事的寓意。

1.因文制宜,确立了恰当的教学方法。

(1)为了调动同学们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我用词条的形式先让同学们来猜猜人物是谁?既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又使他们的在开课伊始走进人物,积累文化常识。接着我准备了关于庄子和惠子之间的一个小故事,初中的孩子对文言文的学习可能会有一些排斥,剪短的小故事可以让孩子们乐于接受,同时初步了解这对挚友看待问题时的不同。

(2)抓住关键字来解读课文。紧紧扣住“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中的“安”字。“安”字有“怎么”和“哪里”两种常用义。在这篇课文中,“安”字的不同理解更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打开“安”也就打开庄子人物形象的大门。

(3)在人物比较中走近庄子。在人物形象上设计的两个问题——“二人在性格上的差异”“二人你更欣赏谁?”皆是对庄子与惠子的比较,学生在比较中自然地感受到庄子独特的人物形象,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本篇课文。

(4)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了读上,采用了不同的朗读方式有教师的范读,有学生的齐读,有个别学生读,分角色朗读等等,总之,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理解了文章的内容,理解了两个人辩论的话题、观点、论据等。在这个过程中我更是加入了学生情景表演的内容,丰富了课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把握情感,增强学生的自我体验。

在“品读”中主要是培养学生把握文本感情的能力,经讨论,我们得出这样的体验:“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愉快,从容,悠闲,语速要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稍快,读出急于反驳的样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巧辩,机智,从容。“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肯定,毫无争辩。“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充满智慧,诙谐。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让同学们再次朗读。在这节课上,我们还进行了“演读”,同学们用现代汉语重现当年濠水之滨的辩论,生动的表演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也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在“辩读”环节中,我通过设置“你认为庄子和惠子谁更占上风”的问题,引发同学们思考庄子与惠子不同的思考方式和人生态度,体会惠子逻辑家一般的缜密思维,庄子艺术家一样的洒脱胸襟。并引导学生感悟庄子“物我合一”的处世态度。在“延读”中出示了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对庄子“鱼之乐”的看法,用一组园林图片,再次帮助学生体会庄子的艺术世界。最后引导学生用从容、洒脱、自由、快乐的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我们不能用庄子与惠子谁对谁错简单来判断,庄子对于外界的认识,常带着观赏的态度。他把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惠子则不同,他只站在客观的立场,探讨知识,实事求是,讲究逻辑。庄子以其艺术家的风貌,在认知态度上偏于审美上的体验;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在认知态度上着重知识论的判断。两种对立思路,一个超然物外,又返回事物本身来欣赏其美;一个走向独我,认为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这也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难点,这个过程中我的讲述点拨过多,这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展示,这是我的遗憾之处总之,有收获,有不足,我会在反思中不断进。

个人简介

于秋梅,辽宁省盖州市二台学校语文教师,市骨干教师,营口市优秀班主任,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执教的《蒹葭》一课荣获部级优课,年荣获辽宁省华育十佳特岗教师称号。从教以来一直致力于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探究,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坚持用心经营教育,用爱温暖童心,引领孩子沐浴阳光,引导孩子浸润书香。人生格言:生命因阅读而幸福,教育因执着而精彩。

栏目宗旨

致力于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探讨(目的、作用、原则、评价等多角度)名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与推介、自己课堂教学设计亮点的总结,课堂导语,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课堂节奏提问,提问角度、启发铺垫、评价,结语,作业设计等具体内容的思考与研究。单篇的整节课设计单篇的一个环节设计,以一个环节、话题为中心进行一个专题的设计,纵向求深,横向求宽,点状求精彩......

本期编辑:张利军 

执行主编:崔卫东

栏目负责:张艳 迟金凤

投稿邮箱:

初中:

qq.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治疗好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治疗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tj/1721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