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齐物论之三是非混同,万物齐一,浑

发布时间:2020/2/1 17:22:55   点击数:

可乎?可①。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②。恶乎③然④?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恶乎可?可于可。恶乎不可?不可于不可。物固有所然⑤,物固有所可⑥;无物不然,无物不可。①可乎?可:可以吗?哪就用实践来检验一下,结果验证它是可以的。②谓之而然:谓之,称呼它。然:这样子,如此之义。③恶(wū)乎:恶,古同“乌”,疑问词,哪,何。乌乎,笔者认为同“呜呼”之义,常对不幸的事件表示叹息、悲痛之情。此处表示叹息语气。④然:然也,对的、正确的。⑤有所然:有它应有的样子,就是属于客观存在的意思。⑥有所可:能够被人类认知认可。可以吗?经过实践检验,确定它是可以的。不可以吗?经过实践检验,确它是不可以的。道路因为走的人多了,自然而然形成的;事物因为人们常称呼它,而这个样子的。什么是正确?正确的本身,就在于它符合客观事实。什么是不正确?不正确的本身,就在于它不符合客观事实。什么是肯定?肯定一个事物,必须经过实践检验之后,才能肯定它。什么是否定?否定一个事物,也必须经过实践检验之后,才能否定它。事物原本就是一种客观存在,事物原本就能被我们所认知。没有什么事物不属于客观存在,也没有什么事物不能被我们所认知。故为是举莛(tíng)与楹(yíng)①、厉②与西施、恢(huī)恑(guǐ)憰(jué)怪③,道通为一④。其分也,成也⑤;其成也,毁也⑥。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⑦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⑧。庸也者,用也⑨;用也者,通也⑩;通也者,得也⑾;适得而几矣⑿,因是已⒀。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①莛(tíng):草茎,草本植物支持第二代分支、叶或其他附属物的部分。楹(yíng):厅堂前的木柱。“莛”与“楹”,代指细小之物和巨大之物。②厉:通作“疠”,指皮肤溃烂,这里用表丑陋的人。西施:吴王的美姬,古代著名的美人。③恢(huī),恢宏。恑(guǐ),异变。憰(jué),欺骗、诡诈。怪,指怪异。恢恑憰怪,概指千奇百怪的各种事物。④一:浑一,一体。联系上文,庄子认为世上一切事物都是对立而又统一的,阴与阳、矛与盾、物质与意识、精神与肉体、大与小、美与丑、高与低、上与下、是与非、对与错等等,都是处在这个对立而又统一的系统内。从这一观点出发,世上一切事物都是“齐一”的,“齐一”是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⑤分也:分开、分解之义。成也:生成、形成之义。“成”和“分”也是相对立的,一个事物分裂了,意味着另一新事物的生成。⑥成:成就也。毁:毁灭也。成与毁也是相对立的。事物阴阳互动,量变积累为质变,阴极生阳、阳极生阴,物极必反,周期而易,易成另一种新事物。⑦达者:这里指通晓事理的人,明白大道的人。⑧为是不用。为,表示作为、动作、行为。因此"为是不用",就是说某个行为动作是不用的,是多余的。做是不用做的,那谁来做呢?后文的"而寓诸庸",则说明了,而是依靠诸多的平庸之辈,即依靠广大的劳动人们。由此可见,庄子走的也劳动人民路线,寄托于,依靠于诸多平庸的劳动人民。庸,平庸的,普通的劳动人们。⑨庸也者,用也:劳动人们,才有用呀,才会创造社会财富呀。⑩用也者,通也:创造了社会财富,才富足呀。通,通达之义,这里作社会财富极大丰富的意思。⑾通也者,得也:社会富足,才能体现劳动人们的价值。⑿适得而几矣:体现了劳动人们的价值,就达道了,与道合真了。几,接近之义,如《老子》句“故几于道”。适,往,归向之义。⒀因是已:因此这样子做就足够了,就可以了。因此,我们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来,比如说:脆弱的小草与高大的庭柱,丑陋的癞头和美丽的西施,恢宏、异变、诡诈、怪诞,各种千奇百怪的事物,从道的角度来看,它们无所谓强弱、无所谓美丑、无所谓对错、无所谓是非,都是通达而浑而为一。旧事物分裂,必然形成新事物。新事物形成,量变积累为质变,最终走向毁灭。因此,所有的事物都无所谓生与死。它们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周期而易,循环反复,无穷无尽。唯有达道者,才明白万物通达,浑而为一的道理。做是不用(我们)做的,(我们)可依靠广大的劳动人们来做,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劳动人们,可以创造财富。创造了财富,社会就会富足。社会富足,则体现了劳动者的价值。体现了劳动者的价值,就已经达道了。这样子做就足够了。不知其然,就已经把社会治理好了,这说明合于大道呀。劳神明为一①,而不知其同也②,谓之朝三③。何谓朝三?狙(jū)公赋芧(xù)曰④:“朝三而暮四”。众狙(jū)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jū)皆悦。名实未亏⑤而喜怒为用⑥,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⑦而休乎天钧⑧,是之谓两行⑨。①劳神明为一:劳,操劳、耗费之义。神明,指心思、精神和才智之义。为一,指众猴为了早晚一个果子之差或喜或怒。②其同也:“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实际数量是一样的。③朝三:指的是“朝三暮四”的故事。④狙(jū):猴子。狙公:养猴子的人。赋:给予。芧(xù):橡树的果实,橡子。⑤名实未亏:实际数量没有少。⑥喜怒为用:为用,指“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来喂养猴子,猴子却或喜或怒。⑦和之以是非:将是非和之,就是将是非搅拌混合起来。和,作动词用,调和、搅拌之义。⑧而休乎天钧:(将是非搅拌混合),让它们静止下来,回复到自然的均衡状态。休:本指休息,此处指静止、休止、息止之义。钧:通作“均”。相同、相等、均衡、均匀之义;“天钧”就是自然的均衡状态。⑨是之谓两行:是之,指的是前文“是非”经过“和”与“休”两个动作过程,从而达到自然的均衡状态。两行,矛盾双方都行得通,矛盾双方彼此都能接受。费尽心思为一个果子争来斗去,却不知道事物本就相通,浑而为一。这就是“朝三暮四”告诉我们的道理。什么是“朝三暮四”呢?养猴人,每天给猴子喂八个果子,早晚各四个。后来经济实力下降,只喂七个果子。养猴人给猴子分果子说:“早上三个,晚上四个”,众猴听了非常愤怒。养猴人便改口说:“那就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吧”,众猴听了都高兴起来。“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数量一样多,众猴却或喜或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古圣先贤把是非混合搅拌,让它们静止下来,回复到自然的均衡状态,让是非双方都行得通,都走得顺。古之人,其知①有所至矣。恶(wū)乎至②?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③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zhāng)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④,爱⑤之所以成。果且有成与亏乎哉?果且无成与亏乎哉?①知:知识、智慧。②恶(wū)乎至:恶乎同“呜呼”。至,就是最高境界的意思。古人对人的评价有几种,从高到低是真人、至人、神人、圣人,圣人是最低的。③封:疆界、界线。④道之所以亏:背道而驰,没按照道的要求去做。⑤爱:指自私自利、偏私。上古之人,他们的智慧达到了最高的境界。最高的智慧是什么呢?有人认为,宇宙起源于虚无,从虚无中孕化而出。这种认识最了不起了,尽善尽美,无以复加了。其次,有人认为宇宙是物质的,只不过没有边界罢了。再其次,有人认为物质是有边界的,不过是没有是非的概念罢了。是非的彰显,就是因为离经判道呀!离经判道,就是因为内心私欲的膨胀呀!离经判道,会造成两极分化吗?离经判道,难道不会造成两极分化吗?有成与亏①,故昭氏③之鼓琴也。无成与亏②,故昭氏之不鼓琴也。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④,惠子之据梧也⑤,三子之知几乎⑥!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⑦。唯其好之⑧也,以异于彼;其好之也,欲以明之⑨。彼非所明而明之⑩,故以坚白之昧终⑾。而其子⑿又以文之纶(guān)终⒀,终身无成⒁。若是而可谓成乎?虽我亦成也。若是而不可谓成乎?物与我无成也。是故滑疑之耀⒂,圣人之所啚⒃也。为是不用,而寓诸庸⒄,此之谓以明⒅。①有成与亏:与道有亏,则成就了少数人的富可敌国,因为两极分化呀。②无成与亏:"有成与亏"的反面,即遵道而行,大公均私,社会和谐。③昭氏:即昭文,琴师。④师旷:晋平公时的著名乐师。枝策,用枝条策划,类似于交响乐的指挥棒,类似今天讲的打拍子。⑤惠子:惠施,古代名家学派的著名人物,惠施善辩,“据梧”就是靠着桐树高谈阔论。据,依或是靠;梧,梧桐树,木质轻而坚韧,可制乐器。“据梧”,类似于今天的相声艺术,讲究说弹逗唱,与鼓琴、枝策一样,是当时贵族消遣的娱乐活动。⑥几:尽,达到了顶点的意思;此处是指三人的音乐技术高超。⑦载之末年:载:记载,留传之义。末年,晚年。⑧唯其好之:唯,只的意思;好之,喜好的东西,追求的东西。整句意思就是,他们只追求什么什么。⑨明之:希望成为演艺界的明星。明,突出表现出来。⑩非所明而明之:并不是为了出名而出名,而是为了利益而出名。⑾坚白:语出《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形容志节坚贞,不可动摇。昧终:愚昧糊涂而终,指沉溺于娱乐场、名利场的虚名虚利中而不能自拨。⑿其子:指昭文之子;一说指惠施之子。⒀以文之纶(guān)终。纶终,与前文昧终相对,形容飘逸潇洒地走向了死亡。纶,用青丝带做的头巾;如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纶,作形容词用,表示人的气质飘逸潇洒,不为虚名虚利所累。以文之:这个“文”肯定作动词用。从文章上下的结构来看,庄子是用昭文与他儿子的不同职业、不同的生活哲学来作比较的。昭文则愚昧糊涂而终,其子则飘逸潇洒地走向了死亡。因此这个“文之”,可以理解为他儿子所从事的职业。而动词文,既有撰写文章、装饰、文饰之意;又有在肌肤上刺画花纹或图案之意;因此“文之”可以理解,为琴者、歌者撰写词曲的作曲家、或者舞台化妆师或舞美一类的职业,属于舞台的后勤工作人员,这种工作与演员相比,一般是默默无闻的。⒁终身无成:一辈子默默无闻。⒂滑疑之耀:滑,狡诈、油滑、浮华不实。疑,迷惑、疑忌、犹豫不定;耀,光芒、光辉之义。整句就是指追求那虚华浮华的东西,而不是脚踏实地地实干。⒃啚:疑为“鄙”字之误,瞧不起,摒弃的意思,这可能是庄子的本意,因为圣人绝不会追求那些“滑疑之耀”。而市面上流行版本则是“圣人之所图”,一字之差,意思则反矣。⒄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即不用那些油滑狡诈之辈,而寄托于、依靠于广大的劳动人们。⒅此之谓以明:这就叫圣明呀。统治者背道而驰,私欲膨胀,两极分化。穷的没钱用,富的钱没地方花,这才有了昭文琴师的演出市场呀!反之,统治者遵道而行、大公均私,哪还有昭文琴师的演出市场呢?昭文鼓琴,师旷枝策(打节拍),惠子据梧(高谈阔论或说相声),这三位先生的才智,可谓是登峰造极了!他们都久享盛誉,广泛流传。他们艺术家的追求,与世人不一样,就是要出名,出名,成为流量明星。他们并不是为了出名而出名,而是为了出名这背后的巨大利益。所以,他们一辈子沉溺于娱乐场,争名逐利,愚昧而终。昭文的儿子,也继承了他父亲所从事的娱乐业,却以普通的作曲家或化妆师为职业,终生默默无闻,也没有什么成就。像他这样算成功吗?那我也可说是成功的。像他这样不成功吗?那所有事物和我们来说,都算不上成功。因此,油滑狡诈浮华虚幻,这些东西华而不实,为圣人所鄙夷抛弃。圣人也不用这些人,而是依靠于广大的劳动人们,这才是真正的圣明呀。今且有言于此,不知其与是类乎①?其与是不类乎?类与不类,相与为类,则与彼无以异矣②。虽然,请尝言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③,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③,未始有无也者。俄而④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今我则已有谓矣,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⑤?①与是类乎:与客观事实相同吗?符合客观事实吗?是,客观事实的意思。类:同类、相同。②与彼无以异矣:接近于客观事实,接近于真理。③夫:代词,代前面的“始也者”与“无也者”。这个句式,由A推出结论B,再由B推出结论C。④俄而:突然。⑤有谓乎:符合于客观事实。无谓乎:不符合于客观事实。暂且这样说吧,也不知道对与不对?对与不对,也是可以相互比较、相互验证的,这样就可以使它更接近于真理,虽然还没达到绝对真理的高度,我还是试着把它解说一下。有开始,就不存在开始的开始;既然不存在开始的开始,自然就不存在开始啦!如环无端,无有起始。既然存在"有无",自然就不存在"有无";既然不存在"有无",自然就没有了"有无"。突然间出现了"有无",却不知道"有无之果"是有呢?还是没有呢?现在我对"有无"的这个认识,不知道是对呢?还是错呢?

守中注:齐物论的核心,就是混淆了有无,混淆了对错,混淆了是非,混淆了矛盾,混淆了阶级,万物齐一的至高境界。脸蛋与屁股谁贵?谁贱?事实上它们是没有贵贱之分的,缺了谁也不行,它们共同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是齐一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金刚经》讲,“如来说A,即非A,是名A”。我们建立太极阴阳系统论这个模型,将这个阴代入A,则是“如来说阴,即非阴,(阳也),是名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讲,如来不主观,也不客观,而是道观或系统观。如来说"阴",如来是站在太极阴阳系统的基础上来说的,从"阴"的背后看到了"阳",领悟了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才是"阴"嘛。所以讲,阴阳,对错,是非,矛盾,阶级都是浑然一体的。庄子的这一哲学思想,当然不是凭空而来的,她来自于上古时期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那个时期社会没有分化,阶级还没有产生,没有对错,也没有是非,没有阶级,也没有矛盾,所有民众浑然一体,万物齐一。但是,自从阶级一产生之后,对错,是非,矛盾,对抗自然而然的就来了。

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①,而大山②为小;莫寿于殇(shāng)子③,而彭祖为夭(yāo)④。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⑤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⑥一与言为二⑦,二与一为三⑧。自此以往,巧历⑨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⑩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⑾。

①秋豪之末:秋季鸟兽的毫毛,常形容极小的事。例如,秋毫不敢有所犯;——《史记·项羽本纪》。持军整齐,秋豪无犯;——《后汉书·岑彭传》。豪:通作“毫”,鸟兽的细毛。

②大山:一说读如泰山。

③殤(shāng)子:未成年而死的人。

④夭(yāo):夭折,短命。

⑤且得有言乎:那还有什么说的呢?

⑥且得无言乎:那怎么就不能说呢?

⑦一与言为二。一,玄也,太极也,磁能绳也,科学家所讲的"上帝粒子"也,宇宙最小的组织单位也。“相对平衡中的不平衡”,使磁能绳分化,一种左螺旋运动,一种右螺旋运动,这就是阴阳的起始。左右螺旋运动中的磁能绳,它们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组建三个不同强度的道场,曰洞真、洞玄、洞神,这就是庄子讲的“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道家讲的“一气化三清”,老子讲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⑧巧历:最巧最精的历算者。历,此处作名词用,修订制订历法的人。

⑨适:往,到。

⑩无适焉:“自有适有”这种观点,根本就达不到,根本就不可能。

⑾因是已:“自有适有”这种错误观点,因此就要停止。

天下再也没有比"秋豪之末"更大的了,而泰山也只能算小的了;世上再也没有比夭折的人更长寿了,即便是彭祖也是夭亡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一体。既然浑然为一体了,那还有什么说的呢?既然称之为一体了,那怎么就不能说呢?

庄子讲“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道家讲的“一气化三清”。老子讲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易经》讲,“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自此以往,从一而三,从三而万,直至宇宙。这个造化过程,即使精巧的历算者也不一定讲得清楚,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呢?因此,从"无"到"有",以至于"仨"。真的能从"有"生出"有"来吗?这根本就行不通嘛,根本就是错误的,要彻底地批判。

夫道未始有封①,言②未始有常③,为是而有畛(zhěn)也④。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⑤,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⑥。六合⑦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⑧,圣人议而不辩。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曰:何也?圣人怀之⑨,众人辩之,以相示也⑩。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

①封:界线、疆界、限制之义。

②言:指客观真理,它是一种相对真理,而不是绝对真理。所以说,相对真理是随着科学技术、认识手段提高,一步步地修正地走向绝对真理。

③常:大家都认可了的,是一种常态性的规则或者说规律。

④为是而有畛(zhěn):为是,就是探索发现客观事实的规律。畛(zhěn),本义指井田沟上的小路,田地间分界的小路;这里泛指事物、事理间的界线或者区分。比如说我们探索人体机能的运行规律,就将人体分为五脏六腑、五官等等。

⑤有伦有义:伦,指辈份、次序。义,通“仪”,仪制、规格、等别的意思。

⑥八德:八类、八种。

⑦六合:指上下和四方,泛指天地或宇宙。

⑧春秋经世先王之志:春秋时期整个的历史也。志,记载,比如就地方志、县志等。

⑨圣人怀之:圣人胸襟宽广,能将事物的是非、对错、好坏等等都包容囊括。

⑩相示也:相互展示、显示的意思,通过贬低对方而凸出自己。

大道,从来就不曾有过边界;真理,从来就不曾有过准确的描述;因此,免不了就有了这样或那样的界定和划分。让我谈谈其中的差异吧: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这就是所谓的八个种类。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历史也),圣人议而不辩。因此,可以分清的,却不用分那么清;可以辩明的,却不用辩那么明;有人就会问,“这是为什么呢?”圣人包容它,世人却分辨它,总认为自己的对,别人的错,吵来吵去,无有终时。所以讲,凡是争辩的人,他们领悟不了"万物齐一"的道理呀。

夫大道不称①,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qiān)②,大勇不忮(zhì)③。道昭而不道④,言辩而不及⑤,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zhì)而不成。五者圆而几向方矣⑥,故知止其所不知⑦,至矣。

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⑧。注焉而不满,酌(zhuó)焉而不竭⑨,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bǎo)光⑩。

①不称:称,为“稱”的简化字,测定物体轻重的器具,后作“秤”。不称,即不需要称个几斤几两,不需要测量,不需要检验。真理就是真理,她不需要检验的。

②大廉不嗛(qiān):廉,正直、刚直、品行方正。嗛:通“谦”,谦逊。

③大勇不忮(zhì):忮,强悍,凶狠之义。

④道昭:昭,日明也;——《说文》。因此昭的明亮之义,也有彰明、显著、显示之义。在阶级社会中,"道"完全的表露出来,这些"道"都已离经判道,属于伪道了。

⑤不及:达不到,这里指争辩争不出个结果出来。

⑥圆而几向方矣:本来画圆,结果却画成方,比喻事与愿违之义。几:近,近似。

⑦知止其所不知:智慧止步于"其所不知"。"其所不知",他们不知道什么?他们不知道呀,不知万物齐一呀,不知混淆阴阳、阶级、是非、对错呀。

⑧天府:指天然生成的府库。府,储存财物的地方。

⑨注:注入之义。酌:舀取之义。

⑩葆(bǎo)光:潜隐光亮而不露,隐蔽其光不让人知道,比喻才智藏而不露。葆,藏,隐蔽之义。

大道(真理),不需要检验;大辩,不需要争辩;大仁,则不讲仁义;大廉,则不必谦让;大勇,则不必蛮横。昭显出来的道,不是真道,不过是吃人的理论罢了;言语辩来辩去,永吵不清;社会分配不公,仁义即成常态;清廉公正的人,别人反而不信;蛮横霸道做事,肯定做不成功。这五种情况,像我本来要画一个圆,结果事与愿违,反而画成了方,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不能领悟万物齐一,至使本来圆满美好的事物,却搞成棱角分明、矛盾不断、对抗不休。大道与真经,都被他们这群歪嘴和尚给念歪了,大道遭到篡改,真经遭到变修,如此而矣。

"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谁懂呢?假如真有领悟者,那他就象一个天然的仓库,无论注入多少也不会盈满,无论取出多少也不会枯竭,而且,也不知这些东西究竟来自于哪里。这种人呀,真正的深藏不露呀。

守中注:老子第5章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孔子的"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庄子的"大仁不仁",这三位圣贤讲的都一样,天道规则之下无仁义。









































中科让您寒假告别白癜风
治白癜风济南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tj/1773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