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故事系列何谓真人

发布时间:2017/11/3 16:41:59   点击数:

来这里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庄子》故事之何谓真人(三十一)

原文:

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

注释:

逆:拒绝。

雄成:雄据自己的功成,即凭借自己的功成而傲视他人、凌驾他人。

谟(mó)士:为“谋事”的同音假借。

栗:害怕。

濡:沾湿。

知:智识。

登假于道:升到大道的境界。

知识拓展——无之以为用

“学究天人”,究,穷尽;意思是有关天道与人道方面的认知都通晓,现用来形容学问渊博。语出《汉书·司马迁传·报任安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司马迁交代自己创作《史记》的意愿,由“究天人之际”演化而来。意为极尽天道与人道之间的相互关系,通晓历史的兴与衰,而形成自己的学识。际,两墙相交处的逢。这段话不仅成为后学打开《史记》的一把钥匙,也成为后人求知的终极目标。

夏朝已有太史的官职,西周、春秋负责掌管起草文书,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秦、汉为太史令,日常主要负责天时星历。故而司马迁之“天人”,为观象于天,法类于地,以察时变,更为汉代董仲舒所倡“天人感应”的延展。无独有偶,《庄子·大宗师》开篇云:“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亦有“天人”之知。知,为人的见闻觉知之知。天乃天然大道,自然之属。人若沉物溺德,人文之属;若能反迷为悟,悟得在天而天,在人而人,天地同根,万物一体,本来无二,此乃真知,即为真人。

声明:截图选自蔡志忠漫画系列。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
北京白癜风治疗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tj/1398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