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评价 >> 陈引驰ldquo自由而无用rdqu
FDSM
很高兴在这里相遇!将“复旦管院”设为星标,可第一时间收到推送;若喜欢今天的文章,欢迎在文末“分享”“点赞”“在看”“留言”
“不为无用之事,何遣有涯之生?”
“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在日复一日或喧嚣、或孤独的忙碌中,人似乎唯独缺少一种满足感。人有时候需要从社会角色中退出来,认真思考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我们日复一日焦虑与忙碌,最终是为了什么。
庄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参透了这些,他一生之所求不过是精神上的自由。有时候,当我们放下一些对名利、权势等“有用”之物的执念,在一些无用而美好的事情上寻找乐趣,反而更能感受生命的自由与自在。
在复旦管院“瞰见”云课堂,“君子知道”复旦大学EMBA人文商道讲堂邀请复旦大学中文系陈引驰教授讲解“无为与逍遥——庄子的哲学智慧”。
以下内容整理根据现场速记整理
道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多重要?
中国人的哲学体系就是儒、道、佛三家。大家都知道,庄子是道家的代表。那么,道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不重要?我们需要在比较之中来观察。
在儒、道、佛三家中,佛教其实是非常成功的。大家都知道,佛教来自印度,后来传入中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说是“化客为主”了。中国人的信仰世界,佛教的信徒比道教更多。佛教最鼎盛的时代就是唐朝。同一时期,道家也非常重要。因为唐朝皇帝姓李,他们认为道家是同宗,就把道家排在首位,之后是儒家和佛家。但即便是在唐朝,佛教的寺庙也比道观多,和尚也比道士多,这一点,从统计数据上就能看出来。
虽然佛教如此成功,但中国真正本土原创的还就是儒、道两家,我们可以用比较的立场去观察儒家和道家。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有两种说法比较流行:
第一种是儒道互补,相反相成。从个人来说,儒家是进取的、积极的,道家相对是谦退的。我一直说,儒家是做加法,道家是做减法的。两者落到某一个具体的人身上,往往是这样的: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个“达”是“发达”,指能够在社会上发挥作用,而“穷”则是“不得志”的意思。对个人来讲是这样,中国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都如此,对整个文化脉络而言,也是这样,儒道互补,这个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
另一种说法是“道家主干说”。对于“有”和“无”的问题,这一类的抽象哲学思辨,道家比儒家厉害得多。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黑格尔,他是非常重要的哲学家。他就曾说过,从哲学史来说,孔子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没有思辨的哲学,只有善良的、老练的道德教训,得不到什么特殊的东西。这个话讲得挺刻薄,但我们要知道,黑格尔是从哲学立场上讲的,所以他会认为孔子没什么了不起,老子比他了不起得多。所以,对老子,黑格尔有很多分析,孔子则是一带而过。
但是你作为中国人,站在中国的立场上,哪个更重要?我不得不承认,儒家很重要。儒家确实是主干,没有儒家,中国文化是不能想象的。我们也同样不能想象,没有老子、庄子的中国文化会是什么样子?
儒家对中国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与历史文化的结合也是最紧密的。说这话,我不是站在思辨哲学的立场,而是站在经验的立场。儒家不是孔子脑袋一拍想出来的,他是在历史中生长出来的。儒家的观念已经不用学习,从小到大,你的父母、家庭、社会环境中都有,没有人会特别告诉你,这是儒家的想法。但道家可能得学,比如说,别紧张、要放松、要保持距离,要有超越的眼光,佛要学,道也要学。儒当然也要学,但在很大程度上,两千年间,日常生活中,孔子都在那里,他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对中国几千年的影响,儒家的确是第一的。
但道家就不重要吗?肯定不是。如果超出中国,讲“人类共同体”,要在世界多元的传统文化的视野里来讲,道家的影响绕不过去。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大家可以统计,在翻译为外文的中国经典中,老子的译本远远超过《论语》。跳出中国文化,道家肯定要比儒家影响大,《老子》比《论语》影响大,他是思辨性的,讲了更抽象、更普遍的观念。
“儒道互补”对,还是“道家主干”对?在我看来,这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事,不必争。在中国文化当中,儒道互补,当然是正确的,而且不得不承认,是以儒家为主。
道家到底怎么想的?
道家到底是怎么思考问题的?“天、地、人”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个观察角度,从这个层面上比较儒道两家,可以凸显道家的特点。
从“天”的角度看:
这个“天”是对整个宇宙、自然的看法。道家的视野要比儒家的宽广很多。
儒家观察的是中国文化的“现实精神”,是“人世”。孔子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孔子一生狼狈,周游列国。别人劝他隐退,他说,我和鸟兽是无法在一起的,我是人。他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pj/24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