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评价 >> 庄子眼中的圣人是什么样子的
导语
那么,庄子说圣人是什么样的呢?他说圣人之心不像一般人老是执着外表,“故圣人有所游,而知为孽,约为胶,德为接,工为商”,圣人把世间的智慧、知识看作孽障,把合同、规矩、仁义礼智信等等看作绑人的绳索,为了与人沟通而去搞些小恩小惠、行贿,为了搞定别人而施恩给别人,这叫“德为接”,然后用一点儿机巧、奇巧来赚钱,叫作“工为商”。这四种事,圣人都不干,知、约、德、工,都是不做的。“圣人不谋,恶用知”,不用谋略,就不用知,他根本不需要这种后天的知去搞清楚那些事情;“不斲,恶用胶”,也没必要去约束什么东西,因为不会想去控制什么;“无丧,恶用德”,不用予人恩惠,也不需要以德与人结交,或用行贿的手段与人家沟通,因为不会在乎失去什么;“不货,恶用商”,更不需要什么利益,所以也不需要用商。“四者,天鬻也”,这四样东西,老天自有命运安排,命中有时终须有,道者是不强求的。这是在说什么?庄子是在说圣人是无为的,他不会用有为的东西来搞,比方用点谋略啊,用点道德去约束人家啊,然后搞点布施恩惠啊、行贿啊,或者搞点机巧赚点钱,这些东西道者都不用,因为都是有为的,所以圣人不搞有为的东西。这四样东西,知、约、德、工,“天鬻也”,是老天安排的,他根本不用人为去求。
“天鬻者,天食也。既受食于天,又恶用人?”
这一切自有天机,有命运,自有安排,你顺其自然就好了,所以叫作随缘,不攀缘。所以一个圣人是这样的一种用心,是不动人心的,“恶用”人心,完全是用天机,无为而治。这是庄子在进一步阐述“才全”和“德不形”的人是怎么为人的。设想一下,如果像哀骀它这样的圣人,他在皇帝面前去用心机,能令这些皇帝心悦诚服吗?不可能的。如果是靠计谋很厉害,设一个机关给别人下套,这样的心性和行为能够吸引那么多人吗?吸引不了。哀骀它根本不用这些东西,你给他什么他还不要,偷偷跑了。他根本不是那类人,他是一个真正的圣人,一个修行的高人,他的智慧已经是出世间的。之所以能够吸引那么多人,令皇帝们都心悦诚服,把国家都愿意交给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品德,修行内在的东西而产生出的一种“德不形”的能量。所以我们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他是因为有道,这个道是无为的,是天道,不是动人机得来的“盗”,这是那内在的光辉所产生的功效。上面一段的故事,庄子重复地在讲同样的内容,是为了不被误读。很多人学习庄子都是以世间知识的方式去研究,其实这是学不会的,学庄子是要“去知”,把知识去掉。这就是老子说的“知,不知,上”,从知回到不知,才是高境界;反过来,世间智慧是由不知到知,是“下”,是“病”。所以老子是要去知的,把你所谓的谋略这种智慧全部放下,空掉,你才能进入定境,要不然怎么进得去呢?进不到定境,你怎么能见到本来呢?你总是在那里分辨,完全是一种对待的心态,那肯定被黑白无常束缚。只要一分辨,就落入黑白无常里去了,黑白无常总在转,你不也就跟着转吗?最后黑白无常一勾你不就走了?不就把你带去阴曹地府了吗?就是这么个道理,所以你不能够进入空明的状态,不能“吉祥止止”,你怎么能“虚室生白”呢?不可能的。所以要“止”,才能“观”,你才有真正的“才全”和“德不形”的功夫。接着,庄子又下了一个结论:
“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謷乎大哉!独成其天。”
这几句话不得了啊!别看它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这是说,人虽有人的形体,但是没有人的情。这是在描述圣人,一般人肯定有人之情,有人之形亦有人之情。
那么圣人因为有人的形,所以与人们是一群,但是因为无人之情,所以“是非不得于身”,就是说进不了他的心,因为他没有这个情。这里讲的无情,指不被是非所牵动,也就是前面讲的已经消除了对待,他不是用知去看,就叫作“无情”。
本文选自谢国仲《庄子玄解》
作者对《庄子》内7篇进行解读,观点新颖结合当下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现状给予读者人生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