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面油画《齐物论》,年,cmXcm
《齐物论》是《庄子》33篇中内容最为丰富的篇章,可以说汪洋博大,惝恍迷离,这也给画作的创作、构思带来了极大挑战。
一,本篇内容虽然很丰富,但是主旨深奥又抽象,很多意境描述难以用绘画语言表达,比如开篇里关于“吾丧我”的精神状态和关于天籁、地籁、人籁的风声的表述,即使在画作中能有所体现,观者也很难从中悟出画面背后的深意。但还是尽可能地有所体现:比如两棵树的摇曳之姿,树洞和地面的孔洞,人与鱼,人与猴子的对话状,可以借此想象地籁天籁和人籁的表现形式。梦蝶的状态也可看成是物我两忘的“吾丧我”境界。
二,故事选择上没有像前一篇《逍遥游》那样试图面面俱到,让画面过于丰富;而是摘取了《齐物论》最有代表性也是最为人们熟知的三个故事:朝三暮四,沉鱼落雁和庄周梦蝶,这样可以增强观者的代入感,对画面内容产生更多的兴趣。
三,通过两条水流并行又汇总一起的构图,传达其中的哲学深意: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可以理解为是非一体,殊途同归,物与我各得其所、自行发展。
四、既要尊重原文的故事内容,也要创造出新的故事人物形象,庄周梦蝶,说的是庄子梦见蝴蝶,但画面的人物形象却没有刻意地做性别的区分,树下梦蝶的可以是庄周,也可以是你我他。
总之,《齐物论》整个构图、色彩和故事形象,在创作中尽可能表现出一种奇幻的意境,好似现实,又非现实;好似梦幻,又有现实的影子。这种模糊了彼此界限的表达也正契合了庄子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思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