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材无用之福
----《逍遥游》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chū)。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庄子曰:“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白话文翻译如下:
“惠子对庄子说:“我有一棵大树,人家把它叫做臭椿;它那树干上有许多赘瘤,不合绳墨,它那枝权弯弯曲曲,不合规矩。它长在路边,木匠都不看它一眼。现在你说的大而没有用,大家都不相信。”庄子说:“你有一棵大树,担忧它没有用处,为什么不把它种在虚无之乡,广阔无边的原野,随意地徘徊在它的旁边,逍遥自在地躺在它的下面;这样大树就不会遭到斧头的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伤害它。它没有什么用处,又哪里会有什么困苦呢?”
以上文字节选自中国古代文学《逍遥游》,不多的文字中出现五种木匠工具,足见在先秦时期,木匠从社会生产活动上升到社会文化中。
上海真静传统木作博物馆给各位讲解文中出现的木匠工具。
“绳墨”:指木工打直线的墨线,木工工具墨斗。
后借以比喻法度、规矩。如:以法律为准绳。
▲船形墨斗,刻有“公私合营”五十年代真静木作博物馆藏品
最早出自春秋时期《礼记·经解》:“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
《史记·孙子吴起传》: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
规矩:是指木匠工具规和矩。
▲共济会的会标,规和矩组成的图案
“规”:是木匠画圆形的工具;大家对画圆的工具熟悉,比如“圆规”,木工打制圆窗、圆门、圆桌、圆凳等工作,用“规”画圆。
▲铁规刻有“上海奉贤县青村铁业社”五十年代真静木作博物馆藏品
▲镶嵌骨头曲尺清代真静木作博物馆藏品
“矩”:测量直角或方形的工具。也指曲尺,是一直一横成直角的尺。在传统木作工具中,还有一种矩很少见,专门测量直角。现在很稀少,难得一见,现在大多数木匠都不知道这件工具。
▲测量直角的工具“矩”真静传统木作博物馆藏品清代
规矩在华夏文明中演变为:礼法、法度、标准、法则、习惯、成规、道德、恪守本分;指为人处事都要有规则、做法、道德。如:老规矩、立规矩、守规矩、按规矩办事、规矩人;《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持规矩的伏羲女娲像汉代山东嘉祥武梁祠西壁壁画(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早出自《礼记·经解》:“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圜。”
《孔颖达疏》:“规所以正圆,矩所以正方。”
《楚辞·九辩》:“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榘而改凿!”
《韩非子·解老》:“万物莫不有规矩。”
《史记·礼书》:“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
《大人先生传》·阮籍:“动静有节,趋步商羽,进退周旋,咸有规矩。”
《抱朴子·辞义》晋·葛洪:“乾坤方圆,非规矩之功。”
斤斧:实际上是两种工具,“斤”和“斧”。
《中国兵器史稿·周代劈砍长兵》:“斧之用为直劈,斤之用则为横断也。”
斤: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斤”同“釿”,古代的斤作为一种木工生产工具,它的主要用途是伐木,砍木劈柴这一概念的字常带着斤旁,如:“析”与“折”“斩”、“断”、“斫”。
▲斤青铜真静木作博物馆藏品
《逸周书·文传》:“山林非时不升斤,以成草木之长。”
《左传·哀公二十五年》:“皆执利兵,无者执斤。”
斧:斧是“砍削”工具,也是传统木工的工具。
▲铁斧宋真静木作博物馆藏品
“父”和“斤”构成是“斧”字。
远古时期,手拿斧头就是部落里保护家人不被猛兽伤害,不被其他部落侵犯的父亲。
斧谐音“福”,在中国传统中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斧在古代除了木工工具,还是用于作战的兵器,演变成权力、军权和国家统治权的象征。
俗话说“一世斧头三年刨”,木匠用斧是是最显本领。
传统中,房子上梁时,主人要接木匠从梁上放下的斧头,寓意“接富”。
注:樗:读音为chū,左右结构,部首为木。臭椿的意思。臭椿与柞树,比喻无用之材,多用于自谦之辞,也作樗材。
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
惠子(约前—约前),惠氏,名施,即惠子,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也是庄子的至交好友。
预约
E-mail:zjZJMY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