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魏晋玄学与道家思想

发布时间:2024/8/14 13:58:20   点击数:
北京中科医院坑 http://www.pfzhiliao.com/yydt/1347.html

01

凡是说中国哲学和历史的人,都把魏晋“清谈”和“玄学”作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玄谈”出现的时代背景,大多是因为当时的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忽略了两汉、魏、晋以来朝堂上崇尚修仙的风气,与神仙道士等人解释了“三玄”学说,比如《周易》,《老子》,《庄子》的思想。知道这一点的人不懂儒门的理论,明于彼者又不识道家的丹诀,故不两舍而不言,就偏彼而重此。如果能更了解汉末、魏、晋以来神仙道士的观念,长期占有人心,并拥有巨大的潜能,那么对于魏晋时期“玄谈”的起因,便可一清二楚。

汉末、魏晋时期,从皇室到士族,再到贩夫,因为宿信神仙的思想,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就像二十世纪初,中国的读书人,十有八九,都是佛教和道教的传承。但作为一个读书人,读书为的是通情达理和心存君国,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仙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而他们的传统观念和习俗,却是根深蒂固的,虽然他们都很向往,但在明面上,他们还是要反驳的。

因此,天师和道教所倡导的“三玄”学说,变成了“清谈”的空话,这是不可避免的,再加上时代动荡,不能隐居,而且佛教还没有普及开来,因此,他们无法摆脱佛门的束缚,就像五代人的衣冠一样。“玄学”的出现,不一定是受到了哲学思想的影响,更确切地说,应该是魏晋时期文人们对神仙道士追求形而上的反激。

02

比如曹魏建安父子兄弟的著作,就可以看出汉代后期的空灵之气。他与士族、王谢等人一样,都是道教的信徒,《晋书·王羲之传》中说:“羲之次子凝之,为会稽内史。王氏世事张氏五斗米道,凝之弥笃。”孙恩之攻打会稽,王佐为防,不肯就范,进了密室,向众将佐日说:“吾已请大道,许鬼兵相助,贼自破矣。既不设备,遂为孙恩所害。

谢灵运幼年之时,家族为求其易育,便将他托付给了天师道。他和那些东晋学者一样,不入于道,但接受新兴的佛学,大致上还是不同的,但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事实上,将“玄学”和“玄谈”的崛起,都归咎于王弼和何晏,这就有些太过了,而且,他们也搞不清楚他们的理念来源。但自从“玄谈”盛行以来,道门关于仙人和炼丹的学说,在思想上就有了更多的依据和表现,成为了道教的哲学根基,是从“玄学”而开辟其另一途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my/2600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