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程颢定性书天人本来就是一体,不需再讲

发布时间:2023/4/3 12:11:47   点击数:
北京皮肤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天人合一是我国十分著名的哲学思想,这一思想最初由庄子提出,来源于道家,但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等诸子百家都曾对天人合一这一思想进行过阐释。

“天人合一”中的“天”大多指自然、天道,“人”则指自然中的人,而“天人合一”的意思就是指人与自然要合而为一,自然与人和谐共生。

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对于“天人合一”之一思想都是在讲需要做到“天人合一”,但程颢在他所著的《定性书》中却表达出不一样的看法,程颢认为天和人本来就是一体,而不需要再强调“天人合一”。

一、程颢其人

程颢,字伯淳,号明道,被世人称为“明道先生”,是北宋著名的教育家、理学家,更是我国理学发展的奠基人。

我们曾学过的一个成语“程门立雪”中的“程门”就是指程颢的家门,虽然这个成语主要表达的是学生尊敬老师为了不打扰老师休息而忍受大雪覆盖全身,但也侧面表现出了程颢的学问很深,才会有学生甘愿忍受大雪也要等待程颢醒来请教学问。

程颢和他的弟弟从小便受父亲程响的影响和教导,其最大的成就便是其在理学上的成就。程颢和弟弟程颐并称“二程”,二人皆是宋代理学的奠基人,对理学的认识和表述都几乎一致。

程颢研究的理学既然名为“理”学,其研究基础便是立足于“理”。在程颢对于理学的表述中,认为“道”“理”是所有学说的基础,“理”更是“天道”是世间万物都需遵循的法则,且世间只有一个“天理”。

人类社会中所有的秩序都是由天理所决定的,只有完全遵守这些秩序,才是尊重天道。

人性本善,但在后期成长过程中却会有各种贪念、恶念、欲望加进去,这些东西都是人欲,是与天理相违背的,所以程颢在对理学学子的教导中讲“存天理,灭人欲”。

在后来的文学发展过程中,人们认为“存天理,灭人欲”是违背人性的,这个理念在后来便被世人摈弃了,但在当时却是程颢理学中十分重要的做法。

人欲是什么?既然有人欲,又为什么坚信人性本善?这两个问题程颢在他的学派论述中都给出了解答。首先,程颢认为人性本善是因为人最初的性是天理在人身上的反应,天理都是正确的,所以人性本善。

而人欲是人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贪和恶,是与天理截然相反的事物,是与天理相悖的,因此人欲是必须被消灭的。

程颢和其弟弟在当时大肆宣传讲学,在他们讲学的过程中强调,想要“存天理”就必须知道天理是什么,在他们的宣讲中,对天理进行了多方位的阐述,最重要的就是对家庭秩序的看法。

二程认为,在家庭中要有严格的秩序,家庭环境要像君臣制度一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这样的观点大肆流传,对当时的年代以及许多家庭都影响颇深,许多家庭和人都被荼毒颇深。

二程的这些观念在现代社会看来是十分封建腐朽的,但在当时却受许多人推崇,程颢兄弟二人长期在洛阳开办课堂讲学,因此,他们的学派也被形象的称为“洛学”。

二、“天人合一”为何

天人合一是我国由来已久的一个哲学思想,以前的诸子百家对天人合一这一哲学思想都有各自不同的阐述。

道家对天的解释是自然或者天道,也认为天人合一就是要达到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状态,这个解释在道家的宗教传承中体现的十分明显。道家弟子在追求天人合一时总是追求一种与万物相感应的状态。

在道家道教中,认为人是可以与直接万物产生感应和联系的,人身上可以产生一种神奇的物质来与万物与天地建立联系,道法十分深厚的道士甚至可以通过长期修炼与天道沟通,从而祈求晴天或下雨,这一思想在《西游记》中也有体现。

在一些玄学中对“天人合一”的解释则更加玄幻,在这些学派中,认为人可以通过修炼改善自身体质,长期修炼后还可以在丹田出结出内丹,再经机缘巧合以及渡劫后就可修炼成神仙。

之后便可与天道共存甚至控制天道,这便是某些玄学对于“天人合一”的看法。

天人合一思想最初由庄子提出,庄子对这一思想也有过详细的阐述。

庄子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本是一体,但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受到各种制度的约束,便逐渐与其最初的模样发生了偏离,从而与自然产生了不协调、不统一。

人之所以要修行,就是要打破加在人身上的桎梏,重新变成人最初的样子,重新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以达到“天地与我为一”的状态。庄子曾说,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表达了天、地、人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易经》中也曾写道,天、地、人都是平等的,且人才是中心,这更加强调了人的重要性。

而且天、地、人三者虽然是相互独立共生的,但相互之间也是有联系的,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而人之道是实现原则,生成原则和实现原则都是这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且缺一不可。

三、程颢对“天人合一”的理解

程颢对天人合一的看法与庄子相似,他们二人都认为人本就是来源于万物,人与天道本就是一体,自然不必再谈追求“天人合一”的状态。

程颢认为“天人合一”就是一个没有意义的过程,“天人合一”只是机械性的将人从天道中分离出来,再强行的将人塞回天道中去。

程颢在其著作《定性书》中就对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做出过解释。程颢认为,人本就来源于天道,与万物相同,都是从天地之间产生,而不是独立于天地之外的东西。

我们在谈论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时总是习惯于将人从天地之间分离出来,而不是将天地人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但其实这是不正确的看法,人与天地是有关系的,而不是与天地分开的。

人与天地的关系就像是手与身体的关系,手是身体的一部分,但手与身体的本质却都是一样的。

我们在认识天地是不能将人从天地之间分离出来独立看待天地,而是要将人作为天地一部分考虑,从人本身出发再去认识天地。

程颢认为,要考虑“天人合一”的前提是“天”与“人”是不同的东西,但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实际上只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二者并没有本质的不同,所以要说“天人合一”是没有必要的。

程颢认为的“天人合一”与传统思想认为的“天人合一”是完全不同的,他直接将“天”和“人”看成了一样的事物,也就是“一元论”。

程颢曾说的一句话就明确表达出来了他对于“天人”之间的关系,这句话就是,天地为一身,而天地之间,品物万形为四肢百体。

程颢在他的《定性书》中明确表达了他对天人为一体的看法,也表达了《定性书》之所以为“定性”便是要顺应天理,而他认为的天地为一体,要物来而顺受,也为他的“天理”打下了基础。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my/2495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