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名言 >> 庄子人有天人神人至人圣人君子
《黄帝阴符经》:“天性,人也;人心,机也。”人是大自然的产物,自然的属性与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相契合,具有客观物质属性。人心支配着身体的言语行为,感受体悟、探索认知大自然的奥秘,具有意念与思想,具有主观能动性。心附着于身体,合二为一为人。
人有多种,不一而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见《黄帝阴符经》),人的天性有灵巧和愚笨的区分,而且这种属性可以展现可以隐藏。如果再细区分,以庄子的划分较为准确。《庄子·天下》:
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熏然慈仁,谓之君子。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以事为常,以衣食为主,蕃息畜藏,老弱孤寡,皆有以养,民之理也。
不脱离于祖先形体,叫做自然之人。所谓“天人合一”,实属自然状态。人有人形,即便与人是近亲的猿猴、猩猩,也不是人,更别说飞禽走兽了。不脱离于元精的人,叫做“神人”。按道家老子的观点,这种人当是婴儿,人在初生之时元精守身。由精化气固有神,人都有精气神,但只有极少数天份与修为极高的人,能做到元精不离于身,成为“神人”。
“真者,精诚之至也”(见《庄子·渔父》),不脱离于至端精诚的人,才是“真人”。“真人者,知大己而小天下,贵治身而贱治人,不与物滑和,不以欲乱情,隐其名姓;有道则隐,无道则见。”(见《文子·道原篇》)真实真正的人,懂得强大自己而以天下为小,重视修身而轻视治理人,不被外物表象诱惑,不被欲望迷乱性情,不好虚名,天下有道就隐藏,天下无道就现身布道。“真人”在现实社会中不多,却总有出现。
把大自然当作根源所在,把拥有完备的身心当作品质的根本,把自然之道当作思想之门,明察各种变化于征兆之中,这样的人叫做“圣人”。“圣人”乃通人情达天理之人。“圣人妄乎治人,而在乎自理。”“圣人不以人易天,外与物化而内不失情,故通于道者反于清静,究于物者终于无为。”(见《文子·道原篇》)是说通达之人不在乎治理人,而在乎理顺自身的行为。“圣人”不以主观意识、亲疏贵贱来改变自然本性,顾及物质利益又不失去精神内涵,所以能融会贯通大道而返归于清静自然,能领会探究物理而顺应自然之道作为。不过“圣人无全能”(见《列子·天瑞第一》),“执一以为天下牧”,专守一业便能生存生活于天下。现实社会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属于“圣人”,如房屋的脊柱。
把仁爱作为恩德,把仗义作为道理,把礼仪作为行为,把乐声作为和顺,温和的样子慈祥仁爱,这样的人称为“君子”。“君子”有良好的修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是栋梁。“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见《诗经·秦风·小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见《增广贤文》)。翩翩君子,人之所爱。
众人为民,民众以法律作尺度,以名号作标志,以比较为校验,以考核来判断,等级像一二三四之数明显,百官以此相排列,以职业事业为常务;以衣食为主旨,生产休息、畜养储藏,关心老弱孤寡,皆有所养,这是民众的社会常理。民众完全带有社会属性。
“天人”为众人。“神人”、“至人”、“圣人”稀缺却对天下有大作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见《庄子·逍遥游》),三者都是大公无私的,其贡献是属于人类的。“君子”众多,可以带动民众,影响社会发展趋势。“神人”、“至人”、“圣人”、“君子”皆出自民众,出自“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