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我听了特级教师吴福雷执教的《逍遥游》后,深切感受到其教学核心的魅力——简单的复杂,用简单的形式,引领学生在语文活动中获得复杂的、高级的提升与发展。
勾勒一个形象
开课,吴老师顺着主持人提到的“男神”话题与六年级学生聊天。聊着聊着,就自然聊到了一位真正的“男神”——两千多年前的文化名人庄子。庄子其人,学生对他的了解多为一星半点,抑或有些许熟悉却不自知。于是,吴老师出示整理过的庄子生平简介让学生浏览阅读:能从条目式的信息中读出自己心中的庄子形象吗?这是个有思维含量、有思维张力的开放性问题,学生需要阅读思考并与同伴、老师互动交流才能完成个人意义的建构。面对学生口中风格迥异的庄子,吴老师或点头称许,或略有同感复述回应,间或给予简单的几句指点,让我们看到了学生言语表达力的提升。
但吴老师并不止步于此,转而又请学生欣赏画家笔下各具特色的庄子,并一再强调:每个人心中都能描摹出不一样的庄子。在和画家笔下的庄子来个碰撞后,现在你心中的庄子是怎样的风采?
于是,文字中浮现的朦胧形象,在直观画面的冲击下渐渐清晰。当学生再次用语言描述庄子时,我们听者心中的庄子变得风神俊逸,如在目前。这个过程,犹如国画中层层渲染的技法,是建立在教师精心筛选素材的基础上。从汲取文字中的客观描述到融合绘画中的艺术形象,再经过学生言语构建的三度创造,渗透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庄子”理念,这就是允许阅读个性化差异落地生根。吴老师用包容的态度给予学生体验、思考和探究的空间,同时综合训练了多项能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my/24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