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名言 >> 瞻仰先人智慧,体悟圣人光辉今上午,全球
年己亥年,第八届全球祭庄大典在安徽省蒙城县隆重举行!今天上午9点钟,来自全国各地的庄学爱好者们齐聚一堂,致敬先贤!
今年霜降之日,布衣祭庄大典再度起礼,众多学者文人于10月20日抵达蒙城,晚19:30分,在庄子国际大酒店天一·天籁厅与本地学者和志愿者们相聚一堂。
来自四面八方的有清华名师,学者达人,有书院专修,有平民百姓,“相见欢”中,他们各抒己见,对庄子、庄学、祭庄发表个人见解,其中有多年组织布衣祭庄活动的连山先生张真,也有多年参与祭庄的义务工作人员,有首次接触祭庄的新进学人,也有带着先辈遗志前来祭庄的一众师徒......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姓庄,名周,宋国蒙人[1],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2]。他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其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真经》。
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为的残生伤性的。在庄子的哲学中,“天”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
庄子思想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相对论认识。庄子认为事物总是相对而又相生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赖的正反两个方面。庄子还认识到事物的变化总是向它对立的方面转化,宇宙万物尽管千差万别,而说到底又是齐一的,没有区别的。他认为确定认知的标准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为任何认知都会受到特定条件的限制,受到时空的制约。
庄子思想中另一个重要部分是游世思想,尤其在内篇七篇,游世几乎是核心思想。游世思想的内涵相当复杂。庄子一方面是以故意的玩世不恭态度,继承了隐者传统的心情灰暗的主题叙述,就是以轻视现实和躲避矛盾,来保护一种弱意义的生存欲求。可是另一方面,庄子又认为在这样黑暗的存在背景中,隐者传统意义的个人出路是根本不可能的。
庄子曾做过“漆园吏”,蒙城,也是漆园古城,蒙城北边有一座庄子祠,每年都会举行祭庄大典。来自全国各地的庄学爱好者们都将齐聚一堂,共同祭奠前贤,缅怀庄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这场祭庄大典吧↓↓↓
综合百度百科《庄子》、蒙城县互联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