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名言 >> 庄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发挥个体
保持人的个性发挥个体技能之长
庄子强调保持人的个性不受侵害,尊重个体的个性与自由。个体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艺。正如在庖丁解牛中,庖丁将自己机械劳动的技艺上升为思辨的技艺。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体会技艺带来的艺术快乐。
这种思辨的技艺是技艺者人生价值、自我教育以及幸福观的体现。只有不断在技艺上不断反思,重视技艺带来的艺术与审美的快乐,技艺者才能获得自我超越,从繁重的劳作中解脱而获得自由。
这对于我们的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中,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的前提下,尊重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学会在学习技艺的过程感受技艺的美与艺术,从中领悟人生处世之道和人生价值追求。
遵循人的本性培养“无用”之用的人
庄子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美好的,人会出现问题和错误主要是由于不恰当的教育改变了人的自然本性使人性不断向恶发展。庄子所提出的教育是遵循人的本性,而不是试图去改变本性,自然成长为无用之用的人。
正如在《庄子·马蹄》篇中伯乐治马,而马性尽失,故马之知而能至盗者,伯乐之罪也。伯乐虽然识得千里马,但是却忽视了马的本性。这就如同使学生违背本性戴上“锁链”学习,屈服于权威,这无疑是对学生的本性抹杀。
教育关键在于育人,因此在教育中必须摒弃那些伤害人自然本性的方法。在庄子的时代底层人民的技艺被认为是低劣的,拥有这些技能的匠人被看作是“无用”,但庄子却十分重视技艺匠人,他们拥有高超的技艺以及通达的思想,正是这“无用”的技艺使得匠人们超越自我,自我成就,成为“无用”之用的人。
这对于我们现代的教育十分具有启示作用,传统的教育是将学生培养为传统价值观中有用的人,比如高社会地位高收入人群。这样的人才被称之为有用之人,是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但是在现在多样化发展的社会,我们会看见上海快递小哥李庆恒凭借出色的业务能力人才落户上海等,他们的技能看似简单无所大用,却正是这种“无用”之用,使得他们拥有超乎常人的毅力成就自我。
我们的教育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所学习的技能,不断提升自己自己的技艺,拥有一技之长,在学习精进技艺的过程中体会人生价值,不受外界的干扰,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立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